如果需要資金,不妨找我試試,不過條件可能很苛刻。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這樣抄底股市】
巴菲特認為,當股市到達底部時,有現金在手想買啥就能買啥,這時候的“現金+勇氣”是無價的。從曆史上看,每當股市到最瘋狂時,巴菲特就早早備足現金,多看少動、等待機會,以便能及時捕捉到自己原來看好的股票,在價格最低時把它收入囊中。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10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提到,當年伯克希爾公司“在滿足業務需要之後,有大量的剩餘現金……買方占據有利地位,如同在由眾多男孩子參加的聚會上那名唯一的女孩子。這種不平衡的情況將對女孩子有利,卻對男孩子有些恐怖。”
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手中持有大量的現金,那麼在看到好的收購目標時就能主動出擊,這時候就如同你是“聚會上那名唯一的女孩子”一樣受人追捧,“一家有女百家求”嘛。他說,“我們在資本配置上的靈活性,能夠很好地解釋我們迄今為止所取得的大多數成就的原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巴菲特就頻頻出手抄底股市。他說,如果需要資金,不妨找他試試,不過條件可能很苛刻。以至於這句話在美國華爾街上流傳開來變成一句格言——“如果需要資金,不妨找巴菲特試試,不過條件可能很苛刻。”
據巴菲特傳記《滾雪球》介紹,在這之前的2007年末,伯克希爾公司已經擁有現金與準現金377億美元,固定收益證券285億美元,兩項合計高達662億美元。隻要需要,巴菲特一聲令下隨時都可以把這些“子彈”射向投資目標,這在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做不到的。
伯克希爾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的申報資料表明,該公司當季買入股票39.4億美元,賣出股票3億美元。這表明,這些“子彈”正在一批批射向目標,這正是巴菲特平時擁有充足現金、逢低吸納的結果。
對巴菲特的研究,目光從來都聚焦在他如何選股和賺錢方麵。其實換個角度看,巴菲特運用現金的手段是很高明的。正如他所說,“勇氣+現金”是無價的,如果手中沒有大量的現金,他在看到具有巨大投資價值的項目出現時,就不會如此出手大方;反過來,正是因為他堅持自己的投資原則,才會手中始終保持充裕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巴菲特手中的現金,主要依靠其控股的伯克希爾公司的保險業務所產生的保險浮存金。關於這一秘決,其他地方很少見到,隻能從巴菲特每年在伯克希爾公司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剝繭抽絲般地提煉出來。
巴菲特在從保險業務中獲得資金時,采取的方式與美國財產保險資金主流模式的配置策略完全不同。他以現金等價物以及國債等流動性高的資產來覆蓋保險業務負債,以便在需要時能夠確保債務償付。從這一點上看,他用於股票投資的資金是一種相對意義上的自由資金,有時候有成本,有時候沒有成本甚至是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