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勇氣”是無價的(2 / 2)

伯克希爾公司大約有一半收益來自保險業務。而保險業務的現金流轉過程大致是,首先由投保人給保險公司支付保費,然後由保險公司把收到的這些現金用於投資;當有索賠業務發生時,再把這些現金中的一部分用於保費賠償。

從中不難看出,源源不斷的投保業務,為巴菲特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由於保險業務的索賠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巴菲特投資的證券流動性都比較強,其中主要是股票和債券,而這正是巴菲特的投資特長。

自從巴菲特1965年入主伯克希爾公司後,他就一直關注並熱衷於收購保險公司。1967年3月,伯克希爾公司投入860萬美元,買入奧馬哈當地2家最大的保險公司的全部股份,一家是國民賠償公司,一家是火災及海運保險公司。從此,巴菲特就開始了保險業務和證券投資業務的良性互動。

巴菲特對保險公司及保險業務的偏愛,與他在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研究生時實地考察過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對這家公司有好感、對保險公司業務熟悉有關,但保險公司業務能夠產生浮存金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要知道,伯克希爾公司收購了國民賠償公司後,1967年收取的保險費就高達1680萬美元,稅後利潤160萬美元;1968年收取的保險費更是增長到2000萬美元,稅後利潤220萬美元,這讓巴菲特驚喜異常。

因為有了這樣一筆巨額現金後,巴菲特就可以如神仙相助,在股票投資方麵底氣十足。1967年,巴菲特通過國民賠償公司、海運及火災保險公司購買了720萬美元的股票、2470萬美元的債券,這些股票和債券2年後就升值到4200萬美元,增值了32%。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巴菲特又購買了3家、組建了5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開展的保險業務源源不斷地為巴菲特提供保險浮存金,巴菲特就以這些浮存金為依托,進行理性投資,很好地實現了良性循環。

尤其是1998年6月,伯克希爾公司用增發股票做對價的方式,收購了通用再保險公司,一下子就使得資產總額增加了將近65%。用巴菲特的話來說就是,“這次收購相當於為公司帶來超過240億美元的追加投資”,巴菲特自然是自鳴得意。如今,伯克希爾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擁有100家左右子公司的美國第四大企業了。

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看到巴菲特頻頻抄底股市,一位渴求資金的首席執行官羨慕地打電話給巴菲特說:“在市場眼裏,我們就像青蛙,伯克希爾就是公主;如果您肯賞吻,我們就能變成英俊的王子啦。”巴菲特幽默而又不無矜持地回答說:“我們確實親吻了幾隻”。

【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訣】

巴菲特非常善於抓住抄底機會,並且善於提前做好抄底準備。在他的投資生涯中總會時刻保留相當大的實力,以便能在股市下跌厲害時擁有充裕的資金實現任何交易。“現金+勇氣”,正體現了巴菲特的大智和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