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本壓縮中擠出利潤(1 / 2)

一家真正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有一道“護城河”來保護投資獲得很好的回報。但資本主義的“動力學”使得任何能賺取高額回報的生意“城堡”,都會受到競爭者重複不斷的攻擊。因此,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比如成為低成本提供者,像政府雇員保險公司或好事多超市,或者擁有像可口可樂公司、吉列公司、運通公司這樣享譽世界的強大品牌,才是企業獲得持續成功的根本。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這樣抄底股市】

巴菲特認為,當股市到達底部時,現金在手想買啥股票就能買啥。道理雖然簡單,可是隻有真正懂得壓縮成本、節省開支的企業,才能通過擠出利潤的方式擁有現金。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2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某公司就特別強調成本意識。他舉例說,有位在報紙上準備刊登丈夫死訊的寡婦,報社告訴她每刊登1個字的費用是0.25美元,於是她提出刊登“Fred死了”這幾個字就行了。接著報社說,這不行,每則啟事至少要7個字,於是這位寡婦說,那就改成“Fred死了,售高球證”吧。

巴菲特幽默地說,這位寡婦就是他們強調成本意識的“模範”。當得知刊登死訊的訃文是按照每個字計算的時,她隻願意刊登3個字;當得知最少也要7個字時,她不得不又增加4個字,不過這時候她表達了要出售丈夫生前原來使用過的高爾夫球證的意願,這樣既沒有增加費用而且還可能會帶來高爾夫球證的變價收入,真是精明極了。

毫無疑問,巴菲特在這裏隻是編了個小故事,可是類似這樣的情況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是很常見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7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一家真正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有一道“護城河”來保護投資獲得很好的回報。不過,任何能夠賺取高額利潤的生意“城堡”,都會受到競爭者的複製和攻擊,隻有像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好事多超市,或者可口可樂公司、吉列公司、運通公司這樣不斷降低成本,企業才能獲得持續成功。

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巴菲特認為,在增收節支方麵“增收”不容易,“節支”更具有競爭力。最常見的是,同樣的商品如果你的價格比別人高出一點點都可能會喪失競爭力,可是如果你的產品成本能夠降低那麼一點點,那獲得的可全都是“利潤”和“現金”。

巴菲特說,伯克希爾公司要尋找的投資對象,是那些在穩定行業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如果它的成長速度迅速,當然更好;如果沒有成長,那樣的生意也非常值得。對於伯克希爾公司來說,隻要簡單地把這些購並活動中所獲得的可觀收益(現金)去購並其它類似企業就行了。

巴菲特特別強調,沒有誰規定說錢是從哪裏掙來的就必須花在那裏,實際上這樣的想法非常錯誤。在他看來,真正偉大的生意不但能從有形資產中獲得巨大回報,而且在以後任何持續期內,都可以不用拿出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進行再投資,就能維持一個很高的投資回報率。

他舉例說,如果在你們當地有一家合夥性質的醫院,該醫院的腦外科醫生是你們當地最好的,所以該醫院的經營狀況非常好,而且成長非常迅速,在巴菲特看來,這家醫院的將來就十分危險。因為隻要這名外科醫生一跳槽,這家合夥醫院的“壁壘”就一下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