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育是目前最緊缺的資源(2 / 3)

與貸款購房一樣,現在的擇校也講求“首付款”。可是這“首付款”就難倒了不少家長。因為他們處在既拿不出錢、又要讓孩子上名校的兩難境地。

這位同學介紹說,即使這樣,他比其它同學還要幸運得多。因為很多同學分數不夠,差一分要多交1000元,無形中自己已經給家長“減輕”了不少負擔。這1000元還不包括將來正常的學費。分數差得太多,或者拿不出那麼多錢,就隻好上“非重點”了。

“跑細了雙腿,掏空了家底”

在西安市後宰門附近,幾所重點初中都是升學時節街談巷議的熱點。周圍的鄰居說,每當招生季節這裏特別熱鬧,幾百名家長帶著孩子排隊報名交費,少的交16000元,多的要交兩三萬元,連銀行的運鈔車都直接開過來停在那裏。

家長為了孩子上學,可謂“跑細了雙腿、掏空了家底。”可就是這樣,很多家長也不知道自己交的是什麼錢。他們隻知道這是民辦中學、收費很高,學校讓交多少就是多少,不要說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就是稍一遲疑都會失去機會。

一位鐵路職工說,她的收入並不高,但是“就算是掏空家底也不能耽誤孩子”。

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當時西安市居民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約為6000元。這就是說,為了孩子能上重點初中,很多家長要拿出全家至少一年的收入來交這筆說不清的“首付款”。

連續一個多月吃不下、睡不著

在孩子擇校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太多的家長吃不下、睡不著,四處打聽消息、找人幫忙,都快被“考焦”了。

2002年5月20日,3000多名家長和孩子來到西安一所大學附中趕考時,由於擔心進不了考場,與學校保衛人員發生衝突。

家長們異口同聲:除了考試,免不了要找學校。可是找的人多了,學校領導就“找不著”了,這時候托熟人說個話也就難了。結果許多家長忙活了多少天,擇校仍然沒有著落,覺得非常丟麵子,又感到對不起孩子,就像掉了魂一樣。

即使已經有著落的,家長和孩子也無法輕鬆。因為看到這架勢就知道這個機會來之不易,說什麼也得讓孩子先補習補習,免得開學之後跟不上。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對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不利,明知道這是一個“套”還在往裏鑽,因為將來考高中、考大學,還有許許多多的“套”等著你呐!

狗急跳牆、借勢壓人

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家長們各顯神通,甚至找到有頭有臉的“人物”對學校施加壓力、以勢壓人。

2002年9月3日,南寧市中小學開學上課的第二天。一位30來歲的家長手裏拿著“上級部門”的簽字,仍然在一所學校的校長室糾纏不休。

家長問校長到底收不收他的孩子,校長表示此事難以解決。這位家長當即掏出手機:“喂,××長嗎?這個問題很麻煩哦,看來×部門的協調能力不行啊……他就是不收,您看怎麼辦?”

惹不起躲得起。聰明的校長這時候趕快溜之大吉,隻剩下那位家長繼續對著電話說:“看來我還要找×××長出麵才行,看我怎麼收拾他!”

據悉,這個孩子本來是這所學校地段內的生源,當初小學升初中時家長堅持要把孩子轉到小有名氣的另一所學校借讀。後來聽說這所中學當年中考考得不錯,又想把孩子重新轉回來。

校長無可奈何地說:學校就這樣天天麵對壓力,得罪人,但又必須堅持原則。

“中國再辦1000所大學也不多”

優質教育資源屬於稀缺資源,其實在我國,所有的教育資源都是緊缺資源。

有數據表明,我國每年有近10%的小學畢業生、50%的初中畢業生、60%的高中畢業生不能升入高一級學校。由於教學規模的限製,我國每年有數百億元的民間教育投資流向海外,其中1\/3是中學生留學的教育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