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牌之耀,競爭是強者生生不息的樂章(1 / 1)

品牌不是一個新鮮名詞。七千多年前,人類馴化了牛羊。為防止牛羊的丟失,北歐人在牛羊耳朵上燙烙下自己的專屬符號,用以標識牛羊的歸屬權,這一行為在古挪威語中稱為“brandr”,品牌的英文單詞“brand”因此得名。

品牌不僅意味著占有,還意味著榮耀。品牌的榮光讓商家欣喜若狂。在古希臘的雅典,商人用流行小曲推銷自己製造的化妝品,吸引貴婦們紛至遝來。在春秋戰國的陽城,陶器商人在陶器上篆下“陽城倉器”“陽城”等戳記符號,標榜自己的陶器貨真價實。在北宋的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老板將白兔作為品牌形象,把“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作為推廣詞製成銅版印模,一時聲名鵲起。清朝乾隆年間,“六必居”醬菜鋪的老板巧用明朝宰相嚴嵩為“六必居”題名的傳說逸事讓品牌淡妝濃抹,將毫不起眼的醬菜升級成為眾人追捧的國貨精品。工商業的日漸繁榮,讓行業競爭不可避免地到來,傳統的品牌傳播方式逐漸力不從心。15世紀,古登堡改進了活字印刷術,信息傳播的效率得以提高,傳播成本大為降低,人們開始印製宣傳海報來推銷自己的商品。1473年,英國出版商坎克斯在街頭張貼售賣宗教書籍的廣告,火爆的銷售場麵讓同行紛紛仿效。1666年,英國《倫敦報》正式開辟廣告專欄,商業品牌由此開始借助傳媒的力量飛上雲霄。1841年,美國的伏爾尼·帕爾默在費城開辦了世界上第一家廣告公司,品牌營銷成為一個時髦的新行業。1931年,美國的尼爾·麥克爾羅伊在寶潔公司推行“一個人,一個品牌”的品牌經理製大獲成功,品牌管理由理念變為實踐。1962年,大衛·奧格威出版《一個廣告人的自白》,首次闡述了品牌形象的概念,品牌研究引起學界關注。

1855年,《遐邇貫珍》增出副刊《布告篇》,開中國近代中文報刊登廣告之先河。1979年年初,《天津日報》刊發商業廣告,打響國內品牌傳播的第一槍。1989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認定“同仁堂”為中國首例馳名商標,品牌意識在國人心目中日益增強。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先後頒布、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推動品牌管理邁入法製化、規範化軌道。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名譽權等品牌主張給予更進一步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