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認識醫院品牌危機(2 / 2)

品牌危機是對醫院管理水平和員工素養的測驗,多數品牌危機是醫院在管理結構、流程、職責等方麵存在的缺陷所致,危機的應對需要從加強管理入手,有效地進行風險管控。美國危機管理大師羅伯特·希斯的4R危機管理模式將危機管理分為縮減(reduction)、預備(readiness)、反應(response)、恢複(recovery)四個階段。在縮減階段,醫院可以從環境、結構、係統和人員上發力,通過主動查證、識別品牌管理的薄弱環節,減少危機爆發的隱患點。在預備階段,醫院可以從信息監測、統計分析、危機溝通策略上發力,及時搜集和發現潛在的風險信息及重要相關人的關係,建立起醫院的危機預警機製,盡量防範和避免危機的發生。在反應階段,醫院可以從處置的流程上發力,在危機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真誠回應,主動承擔相應責任,加強與相關人員、媒體的溝通,盡快消除危機的不利影響。在恢複階段,醫院可以針對危機暴露的缺陷進行修正,對品牌形象進行恢複。

(3)品牌危機是一場凝聚人心的戰鬥

危機檢驗著醫院員工的理想信念與職業操守,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實戰考驗中與醫院同舟共濟,與團隊榮辱與共,在取舍中學會包容與合作,在硝煙中懂得感恩與溝通,使醫院的內部凝聚力得到增強。在危機的處置過程中,醫院會與各界發生聯係,建立起與政府部門、企事業機構、社會團體、媒體、公益組織的溝通機製,在磨合之中積累感情,拓寬醫院品牌的合作空間和影響範圍。危機促使醫院更加重視與公眾的交流,倒逼醫院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改善醫院的公共關係。公眾也能通過危機清晰地感受到醫院的誠意和善意,觀察到醫院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的改進,建立起對醫院品牌的信心,由“路人”轉為醫院的“粉絲”。

【鏈接】

陷入“丟腎門”的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如何反敗為勝

在曾經轟動全國的“丟腎門”事件中,輿論對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質疑聲震天動地,徐州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隨即組成聯合調查組進駐醫院。在巨大的壓力麵前,醫院多個部門緊急會商,大家一致決定:要徹底地、公開地進行調查處理,如實地、迅速地對社會進行發布,絕不護短,也絕不容忍被造謠汙蔑。

當天下午,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通過醫院網站、微博發布公開聲明,以當事患者術後第一天和第五天的CT圖片為證,顯示其右腎存在,澄清事件真相。這兩張CT圖片猶如重磅炸彈,瞬間擊毀了謠言。各大媒體和自媒體大V紛紛轉載並撰文辟謠,醫院的被動局麵迅速得到扭轉。

隨後,醫院醫務處處長和當事醫生接受了中央電視台等媒體采訪。當晚,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報道了事件始末,數位醫學專家接受央視采訪,各級媒體紛紛發布追蹤報道。諸多自媒體大V積極聲援,要求還醫院和當事醫生公道。公眾也按捺不住了,網絡上民意滔滔,要求最先爆出此事的《新安晚報》向醫院道歉,問責記者。

其後,當事患者在聯合調查組的陪同下,在第三方醫療機構進行了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其右腎還在體內,呈現為外傷性移位、變形、萎縮。

所謂“右腎去哪兒了”,至此真相大白。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通過官方微信和網站發布了第二則聲明,感謝社會各界對醫務工作者的關心和關注,感謝廣大網民客觀、公正、冷靜的態度,促進了這一事件的真相及時還原。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之所以能成功地從這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中突圍,靠的是高效團結的管理團隊、運轉有序的醫院信息係統、積累多年的良好口碑、精心維護的主流媒體渠道。在危機麵前,這些平時不顯山露水的因素發揮出強大的張力。

麵對危機,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沒有驚慌失措,沒有私了擺平,而是充滿自信地見招拆招,始終堅持在第一時間公開事實、公開處理進展、直麵輿情,回應公眾關注熱點。醫院不僅通過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發聲,更積極通過新媒體和各界互動,形成了覆蓋融媒體的信息傳播網絡,讓謠言無力反抗,無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