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有文化,就沒有品牌(3 / 3)

(1)去除品牌的浮躁,看的是文化

品牌的價值隻有通過廣泛的傳播才能被更多的人認知,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傳播效果,以吸引流量、製造“爆款”作為品牌傳播的出發點,就會背離醫療的初衷,讓品牌陷入低俗化的浮躁之中,遭人厭棄。有了文化的加持,品牌會多一分優雅與從容,少一分焦躁和功利。在醫院文化的助力之下,品牌有了更豐富的內容和表達形式,不僅能給公眾帶來審美上的愉悅,讓品牌更加令人接受與信任,還能鼓舞醫院員工保持品牌的自信心,堅守住醫者的榮譽和使命,用紮實、友善、真誠的醫療服務為品牌增值。

(2)回歸品牌的本質,用的是文化

醫院品牌的本質是健康服務,生命至上是品牌文化的核心。醫院品牌運營的目的不僅是提高醫院的聲譽和收益,還要通過文化的感化和宣教作用,傳遞醫院對生命的尊重、對公眾的關愛,拉近與公眾的心理距離,增加公眾對醫院品牌的好感。在具體的品牌實踐中,隻有在醫院製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上挖掘品牌亮點,打造特色,才能讓公眾和員工感受到醫院“以服務對象為中心”和“以員工為主體”的文化誠意,獲得公眾對品牌價值的認同,激發員工對醫院品牌的自豪感。

(3)永葆品牌的激情,靠的是文化

醫院品牌是醫院文化的彰顯,隻有重視文化的作用,在品牌建設中最大限度地尊重人、關心人、依靠人、理解人、凝聚人、培養人和造就人,才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讓公眾通過員工的一言一行、醫院的一草一木感知到品牌的活力。特別是麵臨突發事件和公關危機時,唯有文化的感召力才能激發員工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讓員工迅速凝聚共識,主動擔當,臨危不懼,讓醫院品牌經受住考驗。

(4)實現品牌的共鳴,拚的是文化

隻有通過醫院文化的催化,品牌才能帶上煙火氣,實現品牌價值與公眾情感的共鳴。被大家喜愛的醫院品牌都不約而同地在文化上發力。

①將醫院文化親情化

在價值理念上將醫院和員工視為命運共同體,將醫院和服務對象視為利益共同體,從細節做起,培育和塑造員工的醫學人文精神。為員工提供值得期待的職業預期,創造安全、溫馨、公平的工作環境,增強員工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感。把患者視為親朋好友,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培養醫患感情,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健康服務和心理關愛,提高醫院品牌體驗的舒適度和安全度,提升公眾對醫院品牌的認同感。

②將醫院文化公益化

公益性是醫院文化的道義根基,是品牌公信力的支撐。醫院要充分利用醫院的人才、技術、設備等資源,從公共利益出發,將醫院文化建設與社會公益服務相結合,積極參與或成立公益組織,將學科、技術、人才、服務等項目包裝為公益活動的組成部分,為特殊群體或弱勢群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扶。在公益服務中,引導員工樹立共同價值觀,激發員工愛院、敬業、奉獻的熱情。在公益活動中,體現醫院的社會責任,持續展現醫院文化的軟實力,塑造有責任、有擔當、有愛心的品牌形象。

③將醫院文化開放化

醫院是一個開放式的複雜係統,構成係統的各個科室、部門等子係統均是醫院文化的責任主體,是公眾觀察和評價醫院文化的窗口。任何一個部門止步不前,都會成為醫院文化建設的短板,影響品牌的公信力。在文化建設中,我們要繞開自我滿足的認知陷阱,調動內部各個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用開放性的思維借鑒各行各業優秀的做法,打造自身品牌亮點和先進典型;要加強與公眾的互動,主動將公眾納入醫院文化建設中,提高品牌文化的黏性;要善於爭取資源,主動與政府部門、公益機構、學術團體合作,拓展品牌文化的外延,提高醫院品牌在多個領域的影響力。

④將醫院文化旗幟化

醫院的生存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麵對新的曆史使命,隻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才能更好地凝聚共識、夯實品牌文化的思想基礎;隻有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才能獲得各級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將黨建文化與品牌建設相結合,並不是務虛求穩,而是要敢於擔當,不斷推陳出新,做好黨的政策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善於從政治大局的高度講好醫院的文化故事,彰顯衛生健康工作者的新風尚。

【鏈接】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窨井蓋,拉近了人心

醫院文化傳遞的是人文溫情,注重的是細節流露,期許的是歡顏笑語。它努力描繪著生命的亮色,安撫患者和患者家屬的焦慮,它不僅可以真真切切地持續改善就醫服務質量,更能提升醫院品牌的親和感和信賴感。它不僅是醫者好口碑的來源,更是衡量一家醫院品牌含金量的標尺。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就是這樣做的。這所由北京大學、北京市醫管局共管的醫院在國內外頗具影響,雄厚的醫療服務實力吸引了四麵八方的患者,醫院年門診量66萬人次,年收治病人7.8萬人次,手術近1.6萬例。可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細心的人會發現:很多人或愁容滿麵,或憂心忡忡。“腫瘤”這兩個字帶來的心理壓力,換了誰,心裏都不好受。

治病需先治心,治心需要文化的力量。

醫院領導在院內走來走去,琢磨著如何讓腫瘤患者和患者家屬的眼裏多一點生命的色彩,多一點信心和希望,一不留神,腳下踩到了一個下水管道的窨井蓋。

這讓他想起曾經見到的國外的窨井蓋。在日本、歐美等國,人們常常在窨井蓋上繪製各種圖案,在豐富城市文化形象的同時,傳達著城市的態度,使之成為城市靚麗的文化名片。何不在這個不起眼的物件上動動腦筋,傳遞對患者的祝福和鼓勵呢?

這個設想被提出後,得到了院領導班子的讚同和院內各部門的積極響應,相關部門很快成立了活動策劃團隊和組織協調小組,對院內的窨井蓋進行逐一檢修登記,分批分區域組織井蓋“塗鴉秀”。

幾個月的時間,大家讓30多個窨井蓋煥然一新,成為充滿愛意和創意的藝術品。而來來往往的患者和患者家屬也逐漸由好奇的圍觀者變成要求“畫上一筆”的參與者。疾病帶來的不安和擔憂開始漸漸散去,在醫患的筆下,大家一同描繪出對明天的信心和勇氣。

醫院也以此為契機,正式啟動醫院“窨井蓋文化節”計劃,每年明確一個主題,邀請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中國醫院建築與文化學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的專家和媒體記者、醫患代表一起,共同為健康點亮希望,為美好明天祈福。

這小小的窨井蓋,拉近了醫院管理者和一線醫護人員的距離,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不僅增添了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增添了患者和家屬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成為醫院品牌的希望之門和內聚之力。患者感受到了醫院的人文關懷,感受到了醫者默默的鼓勵、真誠的期許:好好活下去,隻要不放棄希望和信念,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跡。這就是品牌的初心,這就是文化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