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出汗,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因為大家在平時隻要稍微進行一些運動,或者是幹點活就會身體出汗,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出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估計也很少有人會認真地想過出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現實生活中,也許有的人非常愛出汗,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幾乎每個人都會出汗,甚至有的人不動身體都在不停地冒汗、在這時候,這些愛出汗的朋友可能還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到了天氣並不熱的時候,也許別人都不怎麼出汗了,可是他卻依舊滿頭大汗,比如可能隻是吃飯的時候吃了一些熱的東西,也沒有活動,也沒有穿厚衣服,身體就開始不停地冒汗。像這樣一種不受外界的影響,而毫無緣故地頭部、頸部、胸部和四肢都過度出汗的現象,中醫上稱之為自汗,情況嚴重的人會出現盜汗的現象。
盜,指的就是偷盜、隱蔽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汗不是在白天出的,而是等到晚上睡覺之後,不知不覺就開始渾身出汗,結果第二天一起來感覺渾身黏糊糊的,非常不舒服,還會經常四肢無力、渾身疲倦、精神萎靡。
在《明醫指掌》一書中,早就對自汗、盜汗做了非常恰當的解釋:“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盜汗者,睡而出,覺而收,如寇盜然,故以名之。”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汗還會經常和心悸、失眠、眩暈、耳鳴、乏力等症狀一起出現。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出汗多的話,隻需要多喝點水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在《素問·寒明五氣篇》一書中說:“五髒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因此,汗是來自於心。換句話說,汗是心之所藏,在內就是血,而在身體之外就成為汗。所以,也有血汗同源的說法。血液損耗嚴重的人是很少出汗的。而我們大家都知道精血同源說,血又是由精氣所化,汗為心之液,如果出汗的時間太長,汗量太多,那麼就會出現精氣損耗嚴重的情況,從而導致精神疲倦、肢體乏力、食欲不振等。
經常有人一出汗就會覺得身體不舒服,而且還會出現莫名其妙的心慌,這種情況就需要及時去醫院治療了。特別對於產婦而言,更容易出現這種症狀。因為產婦的氣血比較虛弱,而且腠理不密,很多產婦在生產之後出汗量都要大於平時,特別是在進食或者是活動之後更加明顯。我之前已經說過,汗是心髒的液體,而腎髒主管五液,所以說關於汗的疾病也往往會和心腎虧虛有很大關係,建議通過服用溫補之品進行調理。在這裏我向大家推薦一款“棗仁人參粉”。
原料:酸棗仁20克,人參12克,茯苓30克。
做法:共研為細末,每次5~6克,溫水送服,也可入粥中煮食。
此方源於《普濟方》,書中記載“治睡中盜汗:酸棗仁、人參、茯苓各等分。上為細末,米飲調下半盞。”此方也是後世醫者改製而成,但是原料並沒有改變,隻是分量的分配上麵有所變化。
酸棗仁性平和,入心、脾、肝、膽四經,能夠養肝、寧心、安神、斂汗。主治虛煩不眠、驚悸怔忡、體虛自汗、盜汗。
茯苓一般生長在鬆樹根上,因此又被稱為鬆苓。味甘性平,入心、肺、脾經,具有寧心安神、益脾和胃的功效,因此可以用於養心益氣。
而人參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性平、微溫,味甘、微苦,入脾、肺經,是大補之物,能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對於體虛自汗之症大有幫助。
我們觀察幾味藥物食材的作用,也可以發現,棗仁人參粉對於自汗的調養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由於酸棗仁能夠催眠,茯苓、人參能安神,所以此方還非常適用於神經衰弱的失眠患者。
但是最後我還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對於單獨出現的自汗,是完全可以依據此方來進行調理的,但是如果是急性熱病、危重症和其他疾病引起或伴發的自汗,那麼必須先治療原發病,一定要分清主次、緩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