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一盆蘭花曾被炒至上千萬(1 / 2)

蘭花為什麼值錢,尤其是值這麼高的天價?唯一的答案是炒作。

值錢的蘭花基本上都是那些極品蘭花。這裏的所謂極品,其實都是變異後的蘭花品種,說穿了就像是集郵市場上發現的錯版票,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從炒作價格看,極品蘭花的炒作價格要比錯版郵票高得多,究其原因在於,這種變異的蘭花品種可以反複進行人工培育,是可以“複製”的,哪怕是最罕見的蘭花品種也是可以人工培育的。所以在它最終被炒高了的價格中,應該就包含它的“子子孫孫”在內。就像你明知買的是一頭豬,可這是一頭肚子裏有崽的母豬哎。

在2006年舉行的貴州蘭花博覽會上,一株極品“天逸荷”成交價格高達1100萬元,令人歎為觀止。可是這項紀錄過了不久在2007年3月武漢舉行的蘭花博覽會上,就被1400萬元的天價蘭花所刷新 1。

1 遊資炒作蘭花的典型手法

蘭花的價值主要在於其稀有性上。而蘭花的品種本來就不是太多,所以遊資可以專心致誌地盯著少數幾種蘭花炒作、哄抬價格。

在雲南省保山市有一個蘭花村,全村40多戶人家基本上家家養蘭、販蘭,並且靠它在當地買房、買車。蘭花的數量多少並不是財富象征,名貴品種才是致富關鍵。2008年的時候,一盆名為“奔馳牡丹”的蘭花市場價高達180萬元人民幣。所以養殖戶把它像祖宗一樣供著,是心甘情願而又理所當然的 2。

當然,蘭花養殖戶不僅僅在雲南保山、文山、騰衝、大理、玉溪等地,就連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地也多的是。規模更大的種蘭村,當地人除了自己種植蘭花外,還會把大棚對外出租,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養蘭人進行蘭花養殖。

所以,當你2008年1月5日至7日在雲南省騰衝縣舉行的蘭花交易博覽會上,看到運送蘭花的車輛決不比銀行運鈔車的防範級別低,全都由武警持槍警衛著,實在一點也不會感到奇怪。並且,幾乎每一次蘭花博覽會上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稍後幾天在雲南大理市舉行的蘭花展上,幾百盆蘭花精品總價值居然高達上億元。

外型看上去就像大葉韭菜一般的蘭花,為什麼能賣到這樣高的價格呢?客觀地說,蘭花本身確實具有一定的價值,但這樣的高價完全是遊資炒作導致的,是“有錢又有閑”的人惹的禍。

遊資炒作蘭花的最典型手法是:首先由幾個遊資炒家投資蘭花市場聯手做莊,例如以3萬元一株的價格購買一批蘭花,然後以每株5萬元的價格對外報價、銷售;這個價格馬上被聯手莊家買進,然後它又以每株10萬元的價格對外報價、銷售。

配合這種價格暴漲,遊資炒家開始預先精心策劃的輿論宣傳。而其實呢,這樣驚人的價格上漲幅度,不用你宣傳,媒體也會紛紛主動找上門來報道,並大肆渲染。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幾天“地球人都知道”了種植、買賣蘭花是可以“發財”的。

眼看賺錢這麼容易,這時候必然會有一大批原來不懂蘭花、不知什麼是蘭花的人追漲殺入,從而使得蘭花炒作隊伍越來越大,蘭花中少數幾隻品種的價格開始加速飆升。

當炒家主力估計不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加入炒作時,它們便會大量拋出手中的蘭花從中套現一走了之,從事下一個更適合炒作的領域。撤走的資金多了,就必然會影響蘭花價格,直至引發價格暴跌。

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但可以想見,從時間吻合度看,一定會有部分原來從事蘭花炒作的遊資這時候轉向投入到了這輪農產品價格炒作中去的。

這也就是我們所能看到的局麵——蘭花炒作的主動權掌握在少數幾個實力雄厚的始作俑者手裏,其他人很難搞清楚他們要怎麼炒、炒到哪一步、最終把價格炒到多少高,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們什麼時候全身而退。

從中容易看出,加入蘭花炒作的主要是這樣三種人 3:

一是遊資炒家主力,他們是始作俑者,稱之為“專業炒家”,其中資金實力特別雄厚的人稱之為“莊家”。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像炒作股市、樓市那樣把蘭花價格炒起來。不用說,蘭花炒作進程和價格的整體走勢基本上都是由他們在操縱的。

二是平時自己也種植蘭花,但主要是出於興趣愛好,遇到價格合適的蘭花會買入一些,稱之為“蘭友”。遇到有品種特別好的蘭花,他們也願意花大價錢買入,然後自己培育,等到新苗長出後再賣出去,算是“以蘭養蘭”。

三是平時對蘭花並不關心,甚至一竅不通,他們是看到蘭花炒作有利可圖才加入的,所以稱之為“跟風者”。它們雖然不懂蘭花,可是卻有錢投入,甚至願意大投入,其中既有商人也有蘭花養殖戶。不用說,當最後蘭花炒作風潮過去後,損失最大的就是這些人。

2 蘭花炒作泡沫的破滅

蘭花炒作明知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但問題是,沒有人肯相信自己就是那個最終把花砸在手裏的“護花使者”。蘭花本來隻具有觀賞價值,可是當它被炒到幾百上千萬元的身價時,就完全成了擊鼓傳花遊戲中的那朵“花”,誰砸在手裏誰倒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