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炒三七半年價漲八九倍(1 / 3)

三七本來就是一種名貴中藥材,在大麵積旱災和遊資的拚命炒作下,它的價格很快就被抬上了天。從古至今,三七曆來被當作中藥材中的明珠,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稱它為“金不換”。他在《本草綱目拾遺》中這樣記載道:“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

三七主要生長在我國雲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以雲南文山州、廣西靖西縣和那坡縣出產的質量最好。三七的名字來源於它要在播種後三到七年才能挖采,並且它的每一株上都長有三個葉柄,每個葉柄上都生七個葉片,也叫田七、開化三七、人參三七、盤龍七等。著名中成藥“雲南白藥”和“片仔黃”等都是以三七為主要原料製成的。

三七的全身都是寶,三七花、三七頭(三七粉)、三七根都是三七中藥用價值最高的部分,主要功能是降血壓、降血脂和治療跌打損傷。

但不管怎麼說,遊資炒作三七無論對消費者還是對這個行業來說都是弊大於利的,所以政府一定會出麵加以製止和打擊。

1 炒作伴旱災導致價格飆漲

2010年我國西南五省發生的大麵積旱害,是導致三七產量大幅度減少的直接原因;而三七產量的大幅度減少,又是引發遊資蜂擁而入、大肆炒作的主要背景。炒作伴隨著旱災,致使三七價格漲得離譜極了。

在我國三七的主產地雲南省文山州,正常年份下三七的年產量在4500噸到5000噸左右,占全國總產量的97%。文山州特產局的統計數字表明,截止2010年3月15日,該州三七的受災麵積為56746畝,占總種植麵積的94.5%;成災麵積27503畝,占受災麵積的48.47% 1。

文山州三七研究院崔院長憂心忡忡地說:

文山這邊已經200多天沒下雨啦,本應該今(2010)年11月份采收的三七,因為沒水澆,好多農民現在已經采收了,但是成苗沒水澆將影響到明後年的產量。

值得一提的是,三七從播種到收獲需要3年以上時間,換句話說,如果2010年三七大幅度減產,那麼在接下來的五六年中,整個三七市場供應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價格是市場供應的提前反應。從2009年末開始,三七的價格就一直在快速上漲,幾乎是每天一個價。據文山州三七研究院的統計資料,在此期間三七的價格已經從過去的每公斤60多元上漲到450多元。也就是說,在短短四五個月時間裏,三七的價格已經上漲了七八倍。

三七價格的快速上漲,立即吸引各路遊資加入瘋狂炒作,下遊各醫藥企業也不甘落後,紛紛采取各種措施爭奪貨源、囤積貨物。

來自浙江溫州的批發商劉老板在成都五塊石批發市場經營,長期以來都是在市場搞藥材批發。他透露說,“我的很多老鄉之前熱衷於炒樓,因為近期政策嚴厲打壓,他們都轉移到中藥材市場了。” 2

2010年3月20日,廣州白雲山製藥有限公司與香港首富李嘉誠和記黃埔(中國)公司創辦的合資企業廣州白雲山和黃中藥有限公司,就與雲南省硯山縣人民政府草簽了《白雲山和黃中藥雲南文山州萬畝三七產業化示範基地合作框架協議》,針對在雲南省硯山縣共建萬畝三七GAP 3產業化示範種植基地一事達成協議 4。

要知道,白雲山和黃中藥有限公司一直是全國的三七消費大戶,該公司2009年三七采購量約為800噸,采購金額約1.8億元。所以從2009年9月開始,該公司就在籌劃建設這個基地了。根據合作框架協議,該公司在今後3年內的三七采購總金額約為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