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國大蒜網市場部經理王浩,則通過對一家典型農戶的具體算賬來推導農民究竟從中獲得了多少利益。
他說,在大蒜主產區山東、河南,一般種植戶的種植麵積為三四畝地,每畝大蒜的種植成本包括蒜種、化肥、人工等在內,大致上在1700元到2200元之間。而大蒜的畝產一般在2200斤左右,國內市場的消費主力是直徑在4.5厘米到5厘米的新鮮大蒜頭,其收購價是每斤1.3元到1.5元。即使按照每斤1.5元的收購價計算,該農戶的全年總收入也隻有1.32萬元;而大蒜種植成本按照每畝1700元計算,該農戶的全年淨收入隻有6400元。
相比之下,農民外出打工一年賺個萬兒八千的不算困難,並且還不要像種植大蒜那麼辛苦。
這也就是為什麼雖然大蒜價格瘋漲農民工仍然不願意回家種植大蒜、願意繼續留在城裏打工的根本原因。
從中不難看出,價格炒作的既得利益者是遊資,而不是農民,甚至可以說和農民無關。更可怕的是,價格炒作會導致市場總需求減少,反過來侵害種植戶原本就少得可憐的利益。
從中可以進一步推導:農產品炒作一方麵會抑製市場需求,另一方麵又無法吸引農民擴大種植麵積,從而使得價格更加難以下跌。
說完了大蒜說小麥、玉米。據中華糧網研究員郭清保介紹,在糧食主產區河南省,一般種植戶的耕地麵積在三四畝左右,一年種植小麥和玉米兩季作物,淨收入分別是每畝400元左右,合計800元左右。與外出務工相比非常低,這也從反麵證明農產品的價值被大大低估了。
正因如此,2010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布東北粳稻的最低收購價每斤提高0.1元,這意味著2010年收獲的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每100斤93元、97元、105元,比過去三年的稻穀價格上漲40%。當然除此以外,小麥、大豆的國家收購價也有了相應提高。因為國家收購價格提高了,所以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糧食銷售價格也是會相應提高的。
相比之下,大蒜、綠豆等小宗農產品並沒有納入國家糧食收購儲備,所以政府部門不能通過提高收購價的辦法來調控,它們的價格漲跌完全取決於市場供需關係,而這又為遊資炒作提供了方便之門。
可以想象,如果政府也把大蒜、綠豆等納入國家糧食收購儲備,遊資在這方麵的炒作空間就大大壓縮了。
2 關鍵在解決農產品儲存問題
遊資炒作農產品,很重要的一點是與這種農產品的儲存有關。也就是說,這種農產品適合不適合儲存、儲存時間長短、儲存技術高低、儲存容量大小。所有這些,都涉及到遊資炒作這種農產品的規模、節奏和策略,涉及到遊資炒作農產品的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間的利益分配。
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農民種植戶之所以在這些方麵無法與遊資炒家相抗衡,就是因為兩者之間的懸殊實在太大了,這決定了他們一方是獲益者,另一方是受害者,並且涇渭分明。
在大蒜之鄉河南省杞縣葛崗鎮,當蒜農侯俊琴聽到記者介紹“大蒜價格超過了豬肉”時一臉茫然。其他村民也都先是一愣,而後笑開了花,因為他們對此根本就不知情 5。他們賣出的大蒜最便宜時隻有每斤幾分錢,“有時候白送人都不要”。換句話說,他們低價賣出大蒜後,大蒜價格在遊資炒作下無論被炒到多高,都已經和他們無關了。
在山東省萊蕪市,生薑種植戶生產出來的生薑大部分是自己儲存的,上規模的儲戶並不多。而遊資炒作生薑時都是儲存在井窖裏,效果很不錯。井窖由井洞、貯薑洞兩部分構成。井筒的尺寸大小根據地下水位高低有所不同,一般為六七米,大一點的可以達到八九米。每個貯薑洞的容積為2.8到4立方米,可以儲存生薑800公斤到1000公斤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