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業和農產品領域就是這樣一個幼稚產業。根據幼稚產業保護理論,政府最應當做的是限製進口、排斥國外進口產品的衝擊和競爭。當然這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但要尋找這個合適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保護本國幼稚產業本身就是一條非常合適的理由。不用說,每個國家都有這種幼稚產業存在,誰都無法否認這一點。
幼稚產業保護理論(Infant Industry Theory)最早是由美國獨立後的第一任財政部長A·漢密爾頓(Hlexander Hemilton,1757—1804)在18世紀後半期提出來的,19世紀中葉德國曆史學派先驅弗裏德裏希·李斯特(Freidrich Liszt,1789—1846)把它進行了係統化,並把它提高到保護民族工業的高度來認識。在他看來,保護民族工業就是保護本國生產力發展,而保護本國生產力是關係到一個國家興衰存亡的關鍵。從這一點上看,幼稚產業保護理論之所以能成為國際貿易中貿易保護主義的基本理論,就是很好理解的了。
弗裏德裏希·李斯特的一個重要觀點是:財富的生產比財富本身重要得多。舉個例子來說,向國外購買廉價商品看起來似乎可以增加財富,比較劃算,可是從長遠來看卻會阻礙本國經濟發展,使得本國長期處於從屬國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德國正是根據這一理論促進了德國工業發展,使得德國在很短時間內就趕上先進資本主義國家。
具體到這次農產品炒作來說,根據弗裏德裏希·李斯特的幼稚產業保護理論,如果遊資在我國農產品市場中所占比重較大,就必定會加劇價格波動,從而增加政府調控難度。而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曆程能夠很好地印證這一點,那就是我國的農業企業脫胎於小農經濟,其競爭力根本不足以與外資企業展開競爭,這也是我國食用油等國內農產品行業控製權旁落的原因所在。
而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據北京八裏橋農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趙爾烈介紹,目前我國70%至80%的鮮活農產品是通過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社區菜市場這樣的傳統渠道走進千家萬戶的。顯而易見,這條主渠道的現代化組織程度太低,例如冷庫的有“點”無“鏈”就導致整個運輸、儲存、銷售環節的損耗大、費用高,產品質量也得不到保證 4。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農業部正在采取措施,努力保護作為幼稚產業的農業和農產品領域。
例如,國家農業部正在推動主產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經銷商直接對接,通過各種形式促進農產品市場流通。
可以相信,將來如果大型市場和經銷商的作用發揮好了,密切了產銷對接,又推動、落實了“綠色通道”政策,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就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產品價格。
具體到這項工作來說,國家商務部和農業部是從2008年開始啟動“農(農民專業合作社)—超(經銷商)對接”試點的。設想到2012年,試點企業的鮮活農產品從產地直接采購比例要達到50%以上。
從目前的試點情況看,無論是種植戶還是消費者都已經從中得到了實惠。不用說,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鮮活農產品從產地到零售終端的冷鏈係統 5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這一環,農業現代化和組織化程度就無法真正得到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農業產業作為一個幼稚產業,在我國還有一個特殊情況讓人擔憂——農村精壯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老弱婦幼成為種糧主力,從而出現了農業空心化局麵。
夏日午後的(江蘇省)鹽城市新界村,除了間或傳來機動車引擎的發動聲,整個村莊悄無聲息,幾乎家家大門緊閉 6。
從某種角度看,農業空心化是比農產品炒作和自然災害更可怕的事,必須亟待解決。
可喜的是,這一現象已經引起決策部門重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上坦承,今後糧食生產成本將呈逐步上升趨勢,而糧食價格漲幅會低於成本增幅,種糧比較效益長期偏低,一些地區出現了糧食生產口糧化、兼業化勢頭,嚴重影響到未來糧食增產潛力的發揮。
政府主管部門能夠清楚地指出這一點,或許離解決問題就不遠了。
1 馮華:《農產品銷售環節冗雜繁多,中間商獲利超農民7倍》,2008年4月27日人民日報。下同。
2 《農產品價格上漲該怎麼看》,2010年6月3日農業信息報。
3 楊光、劉金鬆等:《國家嚴打農產品炒作,炒資再奔赴蒜豆主產區》,2010年5月29日經濟觀察報。下同。
4 《農產品價格上漲該怎麼看》,2010年6月3日農業信息報。下同。
5 在保存、運輸、使用各環節都要持續保冷,這種保冷係統稱為冷鏈係統。
6 胡軍華:《農業空心化比糧價上漲更可怕》,2010年7月14日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