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炒什麼什麼被擠出流通領域(2 / 2)

2 養殖場因飼料漲價不堪重負

許多農產品除了可以作為食品外,還可以作為飼料。而從飼料角度看,其價格的大幅度上揚會直接拖累到一係列下遊產業。因為這些農產品不僅僅是人的食品,還是養殖業的重要飼料來源。如果下遊產業無法消化由此造成的成本壓力,就會麵臨全行業萎縮甚至退出的危險。

2010年第二季度我國國內玉米價格持續上漲,被國外媒體稱為“玉米瘋”。玉米價格在遊資的炒作下瘋狂上揚,有人認為到2010年末還將上升百分之二三十,這對已經低迷了兩年的養殖業構成了實質性威脅,具體表現在 4:

玉米在飼料原料中所占比重高達60%,所以玉米的價格漲跌直接關係到整個飼料行業的盈利和發展前景。而飼料行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那就是在正常情況下盈利率隻有1%。所以,如果飼料加工企業沒有漲價以前的低價庫存墊底,隨時會麵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

而現在的情況是,2010年5月廣東省的玉米價格已經達到每噸2100多元,比原來上漲10%。請想一想,原本隻有1%的利潤率,現在卻要承受10%的原料漲價,誰又能吃得消呢?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整個飼料業都麵臨著一種兩難局麵:越是開足馬力生產,虧損就越嚴重;而如果停止生產,也會意味著入不敷出。所以幾乎所有飼料企業都在苟延殘喘:既要維持生產,又是開工不足,最終想方設法把玉米原料的漲價壓力轉移給下遊養豬場。

事實上,整個養豬、養雞行業並不會等到飼料行業實在撐不下去了才會感覺到上遊的漲價壓力;相反,這種壓力是一開始就有的。這是因為,養豬、養雞行業已經持續低迷了2年,而這兩個相關行業又是唇齒相依的,具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特點,所以才“患難與共”的。無論是上遊還是下遊行業的困境,都會直接連累到自己,讓人感到“唇亡齒寒”的淒苦。

廣東農之道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顯華坦言道,養殖業麵臨的這種長期低迷狀態是過去從來沒有看見過的:

養雞這2年多來隻有2~3個月賺錢,其它時候都是虧的,豬肉是大概一年多來在成本線上下徘徊,過去從來沒有超過3、5個月低迷期。此次的周期最長,業內幾乎沒人可以幸免。

由於養殖業的這種長時間低迷,所以使得養豬、養雞的人越來越少,並且出現了豬場的恐慌性拋售,一頭豬等養到100多斤時就開始出售了;雞的情形也大同小異。隻有當庫存的豬和雞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出售價格才會回升。當然,這是市場規律,價格總是會起調節作用的。

例如,廣西玉林地區的慢大雞 5平均養殖成本在每斤7元。此前由於飼料漲價虧損嚴重,所以越養越少,2010年5月價格才回升到每斤7.6元,剛剛保本並略有盈餘;而這時候養豬場的出貨價依然在每斤5元以下,而豬肉的價格要在每斤5元以上才能保本。

“誰也不知道會持續到什麼時候,撐不下去的就退出市場,隻有缺口越來越大的時候價格才能有起色,而能堅持到這個時候的養殖企業,才有機會把之前的損失補回來,這就是養殖業奇怪的規律。”歐顯華說。

1 單亮:《蒜價瘋漲影響零售市場,濟南菜販拒賣大蒜》,2009年11月23日中國廣播網。

2 柳揚:《南京綠豆漲至12元\/斤疑遭炒作》,2010年5月21日揚子晚報。下同。

3 張鑫:《北京大蒜價格一年翻14倍,餐館相關菜均下架》,2010年5月10日法製晚報。下同。

4 李星慧:《養殖業麵臨“虧死”局麵》,2010年5月27日信息時報。下同。

5 “慢大雞”也叫“參皇雞”,它選用純天然、無公害、無汙染的保健植物混合五穀糧食飼養,營養價值比其他當地的雞要高出好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