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6250”(3 / 3)

1979年,科學的春風消融了冰雪,趙寶安重返磁頭生產崗位。他和同事們一起,用塑料布兜著腐蝕劑,用破煙筒代替管道,揀舊零件簡裝成“腐蝕機”,用光刻腐蝕法代替機械衝片……。就這樣,“1600”在當年一舉成功,榮獲國家銀質獎。

很少流淚的趙寶安這時眼睛濕潤了,一種幸福感湧上心頭……。但此時的他,欣慰的並不是個人獲得的成功,而是“人們終於承認了人們自己”。他多麼希望骨肉同胞的民族自信心強一點、再強一點呀!

攀登“6250”

“6250”,是當今係列化電子產品中的高檔產品,在西方嚴密控製下一直蒙著神秘的麵紗。不能早日登上“6250”,趙寶安心緒難寧!不盡快揭開這層麵紗,還算什麼科技工作者!

正如人類曆史總是在坎坷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一樣,高端科技發展每前進一步都會迸出火花,而那火花就是正謬鬥爭的結果。要攀登“6250”?此時有人又發出了不同的聲音:“‘6250’?眼下中國能用得上嗎?還不需要吧……”

十幾年來的坎坎坷坷,趙寶安的許多精力都被內耗了,他懶得再去聽那些閑話。何況,他當了副廠長以後,行政事務纏身,他也曾想過:別再拚了,讓別人去搞吧。可是這不僅不符合他的性格,而且“6250”已經和他的神經擰在了一起,一直纏繞著他,揮之不去。於是,他馬上自責:那不僅會讓更多的人浪費精力,而且也將延緩祖國登上這個製高點的時間。在電子工業部召集的一次科技會議上,他不由自主地又提出了“6250”的建議。這次,“6250”終於被列入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6250”什麼樣?誰也沒見過。趙寶安自己也隻知道它的記錄密度比“1600”高出四倍而已。但他想,既然已經跨上虎背,何不就此扼住虎頭?既然“1600”在握,攻下“6250”也一定為期不遠。

去年8月,趙寶安擬定的“6250”技術和施工方案,因地製宜地對產品的標準化、係列化和通用化等都做了充分考慮,因此在杭州順利地通過了專家答辯。不久,部裏通知他赴美考察。於是有人又認為這是一個獲取資料的絕好機會。

趙寶安何嚐不明白:剖析現成樣品,或依據國外技術資料進行仿製是條捷徑。但是他更清楚:充分發揮主動性、從根本上自立的路子在哪裏!這條路雖然十分艱辛,但是如果不在艱辛的道路上攀爬,就永遠磨不出鐵腳板。何況,科學就是科學,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驕傲,隻有把知識一點一滴地都融入民族的血液,祖國才有科技的未來。趙寶安下定決心在這條路上不斷攀爬,他要脫離外國的葫蘆,畫出中國的瓢!

趙寶安的精神感動了所有關注他的人。兵器部計算中心為他提供了測試用的機器,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為他研製出新型鐵芯材料,省內有關科研人員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工廠技術人員和工人在總體方案的指導下分工合作。經過晝夜奮戰,終於在元旦前夕結束了“6250”的最後一道工序,去年12月29日赴美聯機成功,開始投入長期使用。

這一產品全部采用國產材料和器件。其心髒部分,國外一般都使用坡莫合金,並用鍍鉻、噴塗金屬陶瓷等複雜的辦法來增加磁頭的耐磨性。可是趙寶安卻大膽使用了國產非晶態合金材料——它集中了坡莫合金和鐵氧體的優點,不僅磁性能優良,而且耐磨性比一般坡莫合金還要高出三十多倍,製作程序和聯機條件也都得到簡化。這一突破,在國際數字磁頭的製造上尚無先例。由此,國產的磁頭達到了當今世界先進水平。

閃閃發光的“6250”,你給中華民族增添了多少光彩!

在這高端產品的不同檔次上,趙寶安,你一再為祖國填補空白。在科技騰飛的道路上,你的腳步鏗鏘有力、何等耀眼!

(原載1984年《黑龍江日報》,本文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