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娃的思考(3 / 3)

用力擠壓吧,憋足氣兒的氣球,壓力越大,反彈就會越強。楊永林提出要加緊學習,他自己更是先學在前頭。每逢年節,他給來訪的客人備好糖果茶水後,便一個人捧著書坐到一邊看起來。每逢出差,他在火車上翻閱讀書卡,白雲和山野紛紛遠去,而知識卻留在他的腦海。他聚集著時間上的“邊角廢料”,日久天長,終於形成了一條知識的長河。1981年,他順利通過了市裏組織的技術答辯,被定為環境生物化學工程師。

不料,他剛一回到家,就有人找上門來:“老楊,你怎麼搞的?廠裏的軋道機就是刮破了樹皮,也不該你去小題大做呀!”

“老楊,你看著辦吧。市裏決定削減咱廠的煤炭供應量,而根據就是你的揭發信。”

“撤掉他的環保科長!”……

聽到這些,一向沉靜的楊永林愕然了。

刮樹皮、冒黑煙的事人人都知道,怎麼偏偏懷疑老楊?據說根據是他的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裏他分析了56棵樹皮的吸氧量和滾滾濃煙中的含煤量,而且還都寫得一清二楚,人們說這類知識隻有老楊最明白。若單從知識角度講,當然楊永林最了解。可是,楊永林並不是隻會把知識用於揭發問題、向市裏寫舉報信的人。這不是他的習慣。

這一晚,楊永林沒有合眼。他在含淚沉思,許許多多的往事一下子都湧現在他的腦海。他想起了廠裏必須改造的汙染源,想起了那些遭受毒害的工人和當地居民,他也想起了過去那些負傷、犧牲的戰士……。這個從小就失去了家庭溫暖的人,對戰士、對人民有著特殊的感情。至今他還像小學生一樣喜歡觀看戰鬥影片。子弟兵的熱血曾使他當年敢於和敵人較量,敢於和細菌戰較量,可眼下……。末了他想:受點冤枉沒關係,關鍵是要把環保工作搞上去,讓人們從實踐中看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那麼,路子隻有一條……

古人雲:“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他反複研究了幾十種國內外有關資料,並對TNT作業人員的身體、嗜好進行了詳細考察分析。結果發現:多年來,人們對毒理學和臨床診斷已有許多分析,而對這些人從血液細胞遺傳學角度的研究,及其可能造成的遺傳效應問題的探討卻沒有。於是他又進一步請教了有關專家,回答仍然是否定的。這,恰恰就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疑點越大,他的決心也越大,解決它,一定要解決它!

設想初步形成了。

元旦剛過,他就帶著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啟程了。某工業部十分重視他的項目,派專人協助他到上海和杭州等地去調研。上海第一醫學院和杭州醫學院的專家聽了他的項目十分高興,他們停下手頭的課程幫他查資料、做實驗,並介紹了各種細菌的培養方式,以及微粒體酶的製作方法。臨別還送給他兩種珍貴的菌種。他的視野開闊了、知識麵拓寬了,僅僅二十天,比他暗自摸索的幾年還要長。根據人尿代謝毒理分析,他為解決環境毒理問題找出了一條通道,他的心該是多麼敞亮啊!二十天,雖然他沒有去南京路和外灘領略繁華,也沒有去西湖和靈隱寺觀賞清幽。可是,他在他自己的思維園地裏另辟了一處五光十色美景,那裏既有洶湧澎湃的浪潮,也有綺麗無比的陽光和藍天,還有鳥語和花香,更有矯健俊美的人群以及唱著歌的孩子們……

那一天,他懷著無比的喜悅,直奔冰天雪地的黑龍江,找到多次幫扶過他的齊齊哈爾醫專血液學講師鄭麗芳和哈醫大遺傳學教授劉權章。在他們的幫助下,“TNT作業人員外周血淋巴細胞姊妹染色單體交換的研究”獲得初步成果。今年初,在廠黨委的支持下,他又把這一研究成果應用於本廠環保工作,為車間設計了一間藍光照射室,工人浴後在這裏一邊休息,一邊接受光療,侵入人體內的TNT病毒將變成降解物由腎髒排出。他的方案全部實施後,TNT汙染將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他還給工人們設計了一套美味科學食譜,采用這樣的飲食,人體素質也會明顯提高。於是,原來要求調離的工人不再要求調出,已經調出的人員也紛紛要求重返車間,環保科一下子成為最眼熱的單位。工廠領導對他說:“你幹吧,要什麼我都給!”

環保工作不僅改變了環境,而且改變了人們的體質和思想,科學和政治原來竟有手足情!

就在他完成這一重大科技項目的同時,他那“科研是為人類造福”的心願也在其它許多方麵結出了碩果。

根據豐富的病理知識,他用“土”辦法使幾十個疑難病患者恢複了健康。

他不斷從《國外科技動態》上找到最新信息,改革了細菌培養基的傳統做法,並為臨床診斷找出了快速指示紙片生化鑒定法,以及采用“微生物分解TNT法”,為因地製宜解決北方水土汙染找到了捷徑。近十年裏,華安機械廠治理汙染而上馬的十幾項毒害物質回收,僅創造的經濟價值就達數百萬元,成為部裏同行業中的環保先進企業。

他寫的《環境化學致癌機理探討》、《環境致癌物快速篩選法》等十幾篇論文都受到有關專家一致好評,他本人也被提任部裏某研究室的技術顧問和某研究組的組長等多種職務。

采訪中,他翻開筆記本,讓我看了一下計劃中的項目。啊,什麼“人的抗衰老”等一些嶄新的課題還正在排隊等著他。

望著這位當初隻會回答“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四”的放羊娃,感慨之餘,我不由得想到:你的文章可以用公斤來計量,那麼,又該用什麼來計量你腦海裏的知識,還有你那敏捷的思考和博大的情懷?

你說你最愛唱歌,現在雖然不唱了,可是我卻仿佛聽到了那歌聲,那些跳動在五線譜上的小蝌蚪,不正是你歪歪扭扭寫下來的那些生機盎然的科學知識嗎!

巴爾紮克說過:一天可以出一個暴發戶,但是三年才能培養一個貴族。而你這個放羊娃自學成才卻經曆了三十多年!

你用三十多年的血汗鋪築了一條放羊娃的成功之路。在這條不尋常的路上,理想是基石,勤奮是油彩,實用是路標,而新的科技知識正是那一塊一塊閃閃發光的裏程碑!

(原載1985年《學友》月刊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