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中原——農業銀行南陽分行企業形象塑造寫真(1 / 3)

南陽,襟三山而蹬江漢,自古因名人而得名。曆史上,相傳這裏曾誕育了秦相百裏溪、齊相範蠡、科學家張衡、醫聖張仲景、史學家範曄、漢光武帝劉秀等多位賢士將相。李白曾讚歎:“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因此,南陽一度曾被譽為“帝鄉”,這裏人傑地靈,並非神話。正是這些先賢用自己的聰明睿智開發澆灌了中原大地,足智多謀的後來人才一代一代層出不窮。

如今,在遠近聞名的農業銀行南陽分行,一批新型金融管理人才正脫穎而出。他們獨具慧眼,以思想政治工作為核心狠抓企業文化建設,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中不僅沒有出現思想波動,反而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走上了主動開拓和發展之路,以嶄新的形象獨立於文化積澱深厚的中原之上。

徘徊街頭的你還猶豫什麼

國外有麥當勞、可口可樂和富士,中國就有美菱、四通和太陽神。市場經濟有其內在規律,不可抵禦。

企業形象,這個地道的市場經濟產物,自五十年代在歐美興起至今不過四五十年時間,卻像狂飆一樣風靡世界發達國家,給有膽識的企業家們帶來了巨大財富。它在我國出現不過十年,卻也激發了理論界和企業家們的極大熱情。人們先是好奇,緊接著便爭先研究、積極導入。

在日本,率先導入企業形象的是金融界。中國的金融界也有先行者,那就是農業銀行河南省南陽分行,他們的經驗目前已經引起廣泛關注。

記者在采訪中目睹了一些先行者們執著的探索精神,程守關、陳榮友、秦鬆圭,他們曾是省市分行的政工幹部,率先開始研究企業文化,如今又聯手撰寫著述,深入推廣南陽分行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驗,並受到廣泛歡迎。省內的平頂山、信陽、駐馬店、周口等地農行爭先恐後邀請他們去講課。南陽地區的南陽、南召、唐河、桐柏和社旗等縣支行更是迫不及待,每堂課聽講者都不下百餘人。他們之所以能夠高瞻遠矚,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先行一步,並非有什麼先知先覺,而是基於深厚的基本功底,基於對企業形象建設重要性的深刻體會,是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走出來的,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必然飛躍。

1994年,中國的金融改革之風迅速吹遍了中原大地。組建政策性銀行,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合作銀行也進入醞釀階段。於是,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撲麵而來。還未來得及深思熟慮的人們,有的思想上開始波動,有的對改革產生了懷疑和畏難情緒。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個別人工作被動、等待、觀望、混日子的現象。

可是,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已經打下深厚功底的南陽分行卻是另一番景象。為了徹底改變農業銀行的“土老帽”形象,兩年前他們就站在市場經濟的高度,對堅持了八年之久的文明單位建設問題進行了重新審視。在審視和回顧中,他們初步感覺到:多年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已經蘊含著許多企業文化元素,他們已經自覺不自覺地做了很多企業文化建設方麵的工作,因為二者密不可分。隻不過他們還沒有從企業文化的高度來認識,還缺乏總結和提高,對企業文化還缺少知識和係統的理論指導。因此,企業文化理論一經提出,立即觸動了他們那敏感的神經,幾乎是水到渠成,從去年開始他們已經順利地將企業文化戰略導入農行。他們用重塑企業形象來統領兩個文明建設,對員工隊伍素質、經營管理方式,以及外在形象展示等,都進行了全麵的設計和“施工”。他們堅持兩手抓、兩個成果都要,使農業銀行的整體形象大為改觀,在當地幾乎有口皆碑。

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實踐,為金融界提供了一條寶貴經驗,那就是企業形象塑造,就是企業價值觀的改變。實施企業文化戰略,進行企業形象塑造,是國有商業銀行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必然選擇。企業文化不愧為一門嶄新的管理科學,它為改善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他們的經驗說明: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市場經濟領域裏,什麼不可忽視?企業形象塑造不可忽視。企業形象塑造,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尤其是在金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企業形象塑造就成為國有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這條路,早走早主動。

記得一條廣告曾說:“中原之行哪裏去?鄭州亞細亞。”而南陽分行則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你:麵對企業文化建設,徘徊街頭的你不能再猶豫了。

當事業來辦

一個時期以來,一提起文明單位建設,人們自然會想到政治學習、思想教育、文明禮貌、環境衛生等。於是,文明單位的核心這個重大課題被掩蓋、被淡化了。而一旦老辦法失靈、新辦法又沒有誕生之際,難免就會出現一些想不到的問題。比如:工作時緊時鬆,政工幹部遭冷遇、有了失落感,遇到機構改革首先撤並的總是政工部門,等等。在許多地方,政治和業務形成兩層皮,再努力也隻是字麵結合或口頭結合,因此文明單位建設一度陷於困惑之中。

那麼,南陽地區農行係統的精神文明建設何以能夠十年持之以恒、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一個新台階呢?

該行一位老政工幹部說得好:雖然說業務工作一天不抓也不行,可是政治工作落下一天也欠賬。正是由於有了這樣高的思想認識,從1980年農行剛剛恢複開始,麵對政治工作薄弱、案件頻發、員工怨氣很大的困難局麵,南陽分行的領導班子就及時吸取了經驗和教訓,堅持政治和業務同時抓。1984年,他們又把政治和業務建設同時納入整體規劃,實行目標考核,即“雙文明雙百分製”。

他們抓雙文明建設態度堅決、措施果斷,實行一票否決製。具體負責部門改兼職為專職,機構改革中“文明辦”不撤、人員不減。全麵推行了一崗兩責製,行長分工不分家。多年來工作中不論發生什麼問題,他們總是不忘從雙文明建設上找原因;有了成績,也總是從雙文明建設上找根據。因此,他們對雙文明建設的認識既符合實際,又得到不斷提高,並使之日益深入人心。從1985年開始,他們每年召開一次全係統雙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每次會議突出一個主題。到1993年已經連續召開了9次會議,分別從爭先創優、鞏固提高、晉檔達標、深化內涵等方麵提出了主題。雖然還沒有明確“企業文化”這一提法,但是每個主題都緊緊圍繞企業整體形象建設這一核心問題,並以企業形象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使企業形象建設覆蓋全轄,取得了突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