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抓不到天上的星,
你不要說抓不到希望;
你摘下路邊的小花,
你不要說摘到了希望;
你的希望在無盡的路頭,
你不要說它太遙遠;
你必須走完這條路,
你不要說它太困苦、艱難。
在多少人的日記裏、心坎上,這首詩滾熱、發燙。是的,“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是希望”(法﹒伏爾泰),誰說它可望而不可及!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文學青年友誼小組”的十二個年輕人,原來都是十年動亂中的中小學生,後來被命運安排在平凡的勞動崗位上,幹著平凡的工作:包糖、堆煤、采石、翻砂……然而,他們並沒有止步於這種“平凡”的現狀,共同的愛好和理想,使他們在希望的田野上攜手拚搏。三年來,他們不僅出色地完成了本職工作,而且向人民捧出了140篇文學作品,有的還榮獲了省、市文學創作獎。其中十個人不僅都是先進工作者,有的還被評為市勞模,而且五人已經成為市自學成才積極分子,還有五人被接受加入了市文學協會。
“我是隻笨鳥”
“走上創作道路是個誤會,我太笨了,是隻笨鳥。”小說《趕大篷車的姑娘》在《小說林》發表後,又在省人民廣播電台聯播七次,可是它的作者蔣煒敏卻不止一次地向市文聯的陳寅壬同誌發問:“你看我行不行?”陳寅壬知道,這個倔強的小夥子又在尋找“笨鳥”奮飛的新途徑了。
1983年春節前一天,在風雪撲麵的郊外小路上,一個壯實的小夥子正在匆匆趕路。是回家團聚嗎?不!“節日休息六天,起碼可以轉悠兩個村子呀。”蔣煒敏要利用節日休息時間去鄉下采風。十六年前,因家庭出身問題當不上紅衛兵的蔣煒敏,曾經徒步前往新疆,那時他要去見見世麵。他還記得那一路上,他心裏多麼委屈,提筆就想挖苦誰,可是帶著情緒寫了不下十萬字,卻沒有一篇可以稱為“文學作品”。
1979年,社會不正之風又在刺激著他的創作欲望,他動手寫了一個被逼上犯罪道路的孤兒,可是一連寫了好幾年都沒有寫成。有一天陳寅壬看他還在寫,就說:“你不要浮光掠影地總寫這個了,生活並不全是這樣的。”
生活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自己總是撥開光明找黑暗、去鑽牛角尖?不久,這個從小在農村姥姥家長大的孩子開始寫反映農民生活的小說。但小說裏的“改革”是他假想出來的,陳寅壬又把小說退給了他。這時他犯愁了,“我不是搞創作的料,這條路我走不下去了。”
有一天在廠裏幹完活,這個壯實的小夥子無所事事地搓搓手,突然“哈哈哈”地大笑起來。原來他搞惡作劇在門把手上抹了黃甘油,被車間書記摸了一手。不久,這位書記突然把他從樹下閑扯的人群裏拽了出來。“要找茬嗎?”他想。
“你又沒事兒幹了?”不料這位書記一邊說,一邊遞給小蔣一首詩歌。這是一位青年工人寫的詩,一心向往寫作的小將羞愧了。
聽說市文聯要組織文學青年去體驗生活,小蔣急忙向廠裏請假。可是廠長卻說:“既然是業餘創作,那就業餘搞嘛。”這時小蔣想起了直接領導他的那位科長很愛學習,於是他就一天兩遍上樓去給科長送開水。搞衛生時,有些人躲開了,他卻對科長說:“這活兒我包了,但是文聯辦班你得讓我去。”為了不耽誤生產,他又去對工人說:“你們幹完的件兒先放著,午休兩小時我回來檢查。”有一次,他騎車疾駛去學習,不料一下子撲到了飛奔而來的汽車上。二十多天病假,他一天也沒舍得休息,帶著傷痛去學習。人們開始體諒他了,以前曾說他“愛獻殷勤”的同事對他說:“你去學吧,你的活兒我來幹!”新上任的科長更幹脆,小蔣的活兒他親自幹。小蔣過意不去,琢磨著請大家一頓飯,但人們卻真誠地回答說:“拉倒吧。”撞到汽車上都沒哭的小蔣,這時眼裏卻浸滿了淚水。
如今,他已經是第三次踏上這條郊區小路了。在這條路上,生活以它本來的麵目呈現在小蔣的麵前。農民指著脫穀機對他說:“不要說政策十五年不變,五年不變我們就發了。”他走的路就像他此時的心境一樣,該是何等寬敞呀!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那篇小說終於成功了。可是他的心情並沒有平靜下來,一想起那些耐心的老編輯、自己任勞任怨的妻子還有工友們……“如果再寫不出像樣的作品,我對不起的不是一個兩個。”
想到這些,他那堅實的腳步踩得冰雪“嚓嚓”直響。在這風雪無情的荒野上,他要給自己蹚出一條“笨鳥”之路來。這是一條探索的路。
為了體驗生活,他去過很多工廠、農村、學校,甚至在流浪兒中生活了三個月。前不久,他又到消防隊去當了三十天“兵”。除夕夜,消防戰士剛煮熟餃子,就急忙奔上了火場。一個剛訂婚的戰士皮膚被燒焦了、嗓子嗆啞了,女友告吹了。到醫院看望他的人直哭,他卻說:“唱一支《消防兵之歌》吧……”
笨鳥的翅膀練硬了,他一口氣完成了五個短篇小說,一個中篇小說也已經動筆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