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T:
我要向你推薦一本書——《一生的讀書計劃》。作者費迪曼教授,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廣播和電視節目主持人、著名的報人和專欄作家。他說:“喬伊思劃時代作品中所有的新技巧,都必須先去發現、抽離。他的新技巧很複雜,包括內在獨白、意識流、諷刺詩文、夢與夢魘的連鎖、雙關語、假話、非慣用句讀或省略標點。一半作家都以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或思想來滿足讀者,喬伊思卻把書中人物的遊動、夢幻般的無形之流都一股腦兒推給讀者。”還記得我們對喬伊斯的爭論嗎?這裏像解剖手術一樣,費迪曼教授從關鍵部位入手,一切隱秘的、模糊的和難解的問題都被明朗化了。
關於讀書方法的重要性,費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讀書計劃》中說:“像自然科學家進攻新技術領域、進攻宇宙間和微粒子世界一樣,文學家、哲學家也要以新的姿態、新的方法、新的武器進攻那些大名人的尚未被開墾的藝術天地。”因為“那裏有一曲曲動人的藝術旋律,一道道醒目的藝術光電,一聲聲給人啟迪的藝術號子”。如果不以新的姿態和方法去進攻,那麼這藝術的聖殿便不會讓你輕易涉足。
費迪曼正是以這樣的姿態和方法,飽嚐書山的跋涉之苦後,才敢於輕鬆地品評諸多藝術巨著,並以《一生的讀書計劃》介紹給讀者。他的這種姿態和方法在該書中隨處可見。
你我都讀過盧梭的《懺悔錄》,記得咱們都一致推崇盧梭的坦率和真誠,認為這種深刻的自我剖析應該是文學的創作主題,而堅決反對那種以“非紳士做派”、“下等文人”等虛妄之詞來詆毀盧梭的假道學態度。但是,我們的看法還僅僅是一種直覺,至於盧梭究竟怎樣以醜惡來顯示美、追求美、塑造美,甚至使醜惡本身也被升華為藝術之美的和諧感,並沒有真正體會到。看了費迪曼的分析,我突然感到盧梭之所以偉大,並不僅僅在於他人品坦誠,而且還在於他能以藝術家的情懷來讚美人類在生存競爭中所做的一切,這裏“沒落”也是一種偉大。費迪曼這樣說道:“盧梭是最令人義憤填膺的一位,他的性格往往會傷害具有是非之心的人。盧梭在社會上不得意,性方麵不穩定、非道德,而且感傷的令人不快”,“盧梭將自己的五個私生子扔在孤兒院中,卻以保護幼兒權利的倡導者自詡”。但他又“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文壇重鎮,也是文學史上浪漫主義運動實際的先驅,法國大革命重要的知識源流之一”,他“是一位具有非凡說服力的作家”。這種評論,初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但實質上它們是統一的,後麵的讚譽才是根本、是一切!誰能把這樣對立的語言統一起來?那就是他——費迪曼。正是費迪曼,以這樣強有力的思辨,中肯地品評了盧梭其人及他那不朽的藝術作品。這才是藝術探討。費迪曼說盧梭的“論證往往是誆騙,盧梭是一片混沌”,這也正是費迪曼式的桂冠。因為混沌之中往往有假也有真,有惡亦有善,有醜更有美。《懺悔錄》留給人類的是生命的熱能,盧梭是偉大的,費迪曼也是偉大的。我們平時所缺少的不正是這種思辨精神嗎?我們往往按表麵的,或者自己一時的好惡品評文學作品,結果反而在某些方麵貽誤了我們自己。
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的意見,不同意也沒有關係。我隻是想告訴你,在我們目前所接觸到的書評中,尤其是這種簡評,很少有人能像費迪曼教授這樣,評介既生動活潑,又深刻尖銳。有時強調作者的生涯與人品,有時簡述作品內容,有時援引權威人士的意見,有時又勸告讀者千萬別為一般的傳統見解所裹足,隻有大膽探索、不斷探索才能獲得新知。而對那些讀者早已熟悉的莎士比亞、歌德等人,他又能從新的層次上做出獨到的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