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曆雕版印刷實際工作(1 / 1)

北宋國都汴梁的大街上,車水馬龍,熱鬧異常。

坐落在東門大街上的萬卷堂書坊也是人來客往,生意十分興隆。然而,書坊的雕刻工場裏卻鴉雀無聲。幾十個雕刻匠人正伏在桌子上聚精會神地雕刻著雕版。萬卷堂書坊是汴梁城裏最大的一個專營雕版印刷的手工業作坊。

在這些工人中有一個三十多歲,臉龐清瘦的青年,他身著半舊不新的粗麻布衣服,濃黑的眉毛下嵌著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就是畢升。畢升出生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父親畢士奇勤勞本份,叔父畢士華是從事雕版印刷工作的印刷工人。畢士華年輕有為,廣交四海,在宣州(今安徽)、益州(今四川)、錢塘(今杭州)、古荊州等地,畢士華都開辦了畢氏印坊。淳化四年(993年),畢升十二歲時,畢士華因益州茶農王小波起義而回歸故裏,得以與畢升父子團聚,因叔父見多識廣,給幼小聰慧的畢升許多的教益。淳化五年(994年),十三歲的畢升參加縣考中頭名,獲“白衣秀士”之譽。至道二年(996年),十五歲的畢升在其父畢士奇的支持下,遊學勵誌,他先是來到了錢塘(今杭州),然後到汴京(今河南開封)。

畢升小時候就經常在書坊雕刻坊外偷看匠人刻雕版,他勤奮好學,天天讀書寫字,什麼真、草、隸、篆、甲骨文都學著寫。因此,不到十五歲,就認識了不少字,而且練就了一筆好字。

號稱“神刀王”的雕版師傅,刀下工夫遠近馳名,得到人們的交口稱讚。很多人慕名前來拜師,畢升為了提高自己的雕版技藝,就來拜師。“神刀王”看他聰明靈巧,十分討人歡喜,而且畢升又寫得一手好字,就收下了這名徒弟。畢升跟著師傅早起晚睡,勤奮學習雕刻技術,不長時間,他的技藝就有了長足的進步。畢升隨著“神刀王”一學就是多少年,他起早貪黑地刻苦學習,技能上大有上進。

幾年後的一天,“神刀王”雕刻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讓畢升在一旁觀看揣摩。哪知畢升不小心碰了師傅的胳膊,結果最後一行的一個“之”字刻壞了。這樣,整塊木板就要報廢。當時“神刀王”沒有責備他。可畢升難過極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後來又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雕版印刷太麻煩了,印一種書就得雕一回木板,費的人工仍舊很多,無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書籍,有些書字數很多,常常要雕好多年才能雕好,萬一這部書印了一次不再重印,那麼,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沒用了。有什麼辦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