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真宗禦詔畢升協印《國書》。他二赴汴京,為趕印《國書》,畢升在汴京八大印坊推行木活字版印法。在北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的上半年,因水墨刷印,氣溫變化,致木活字變形高低不平,竟然印壞了《國書》,真宗一時龍顏大怒,下旨嚴辦八大印坊坊主,畢升仗義執言,被判黥麵死刑。同年冬至被義士袁鬥法場救友而死罪得免,獲活罪入沙門島服刑。
北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時年四十二歲的畢升獲大赦出獄還鄉。其後畢升把全部心血致力於推廣活字印刷術上,宋仁宗慶曆九年之後改元為“皇祐”,皇祐元年(1049年),畢升相濡以沫的愛妻李妙音不幸病逝。皇祐三年(1051年),已經六十九歲屆臨古稀的畢升三赴錢塘推行泥活字版印法,在他剛滿六十九歲的當日即農曆二月二十四日晨,為其妻單身赴靈隱寺還願,被宿敵派殺手暗算,並翻渡船遇難於錢塘江中。
皇祐四年清明節前,農曆二月初七日,畢升四子於古圻州鎮東關(今湖北英山草盤地鎮)五桂墩村睡獅山之陽為其父畢升、母李妙音建塚樹碑。同年,北宋大文豪範仲淹、大科學家沈括之父沈周先後辭世。至北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也就是畢升誕辰九十五周年,死後二十六周年,因涉北宋宰相範仲淹推行新政而三次遭貶的沈括,時任宣州(今安徽)知州,往訪畢升後裔,並參拜了陵地。
北宋哲宋元祐五年庚午即1090年,即畢升誕辰一百零八周年,逝世三十九年,沈括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撰寫《夢溪筆談》,在“卷十八”中記載了畢升膠泥活字板工藝流程,並留下了“慶曆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等274個字,為千年之後揭開活字印刷術發明者升昇的身世之謎,留下了一字值萬金的曆史記載。畢升,一生坎坷,曆盡艱辛,但他執著追求,用畢生的精力創造發明完成了活字印刷術,卻沒有得到當時封建王朝的肯定與推廣,其生平事跡也沒有載入曆史和家譜,其生前生後事皆成千萬之謎。隻有在新中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年代,畢升的事跡才得以重見天日,畢族後人莫不歡欣鼓舞,畢升的傳說才得以穿越曆史的塵封,向世人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