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譽參半的後世評價(1 / 2)

集中國古代數學之大成的宏篇巨著《數書九章》,超越時代的“大衍求一術”(中國剩餘定理),比肩希臘的“三斜求積術”,精巧嚴密的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以及完美契合現代算法原則的“秦九韶算法”——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數學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奇才。我們不願以把他比作“東方阿基米德”,因為阿基米德可以完全有理由被我們稱為“希臘的秦九韶”。他的數學著作基本被學界公認為“中世紀最偉大的著作”,更不用說他對於星象、音律、算術、詩詞、弓劍、營造之學的精深鑽研(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是來自他的批判者的評價)以及從政經曆。“他是那個民族,那個時代,並且確實也是所有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美國著名科學史家薩頓對於中國南宋數學家秦九韶的評價毫不吝惜溢美之詞。清代著名數學家陸心源稱讚說:“秦九韶能於舉世不談算法之時,講求絕學,不可謂非豪傑之士。”德國著名數學史家康托爾高度評價了大衍求一術,他稱讚發現這一算法的中國數學家是“最幸運的天才”。我國數學史家梁宗臣評價道:“秦九韶的《數學九章》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內容豐富。精湛絕倫。特別是大衍求一術(不定方程的中國獨特解法)及高次代數方程的數值解法,在世界數學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華東師範大學周瀚光評述秦九韶:“堅持不懈的求道精神,反對模襲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

然而,這樣一位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天才,卻被冷落在那一個個光輝燦爛的以他命名的定理公式之後,特別是關於他數學成就之外的一切,成為了諱莫如深的話題,似乎都被刻意地遺忘。

杭州市西湖區西溪路(浙江大學西溪校區與玉泉校區之間,靠近西溪校區)有一座石橋,叫道古橋。始建於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1年),初名西溪橋。南宋鹹淳初年《臨安誌》有載:“西溪橋,本府試院東,宋代嘉熙年間道古建造。”這個造橋的道古不是別人,正是南宋大數學家秦九韶,道古是他的字。1219年調任首都臨安(杭州),全家住在西溪河畔。

原來,剛好在秦九韶出生前一年,臨安發生了一場著名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燒掉太廟、三省、六部、禦史台等,受災居民達三萬五千多家,部分朝廷命官及家眷便遷居當時屬於郊外的西溪河畔,秦家來臨安後也住那裏。秦九韶自幼聰穎好學,興趣廣泛,他的父親一度出任秘書少監,掌管圖書,其下屬機構設有太史局,這使他有機會博覽群書,學習天文曆法、土木工程和數學、詩詞等。他在故鄉曾為義兵首領,有著領兵打仗的才能。1231年考中進士,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廣東等地為官。1238年,秦九韶回臨安丁父憂(為父奔喪),見河上無橋,兩岸人民往來很不便,便親自設計,再通過朋友從府庫得到銀兩資助,在西溪河上造了這座橋。橋建好後,原本沒有名字,因橋建在西溪河上,習慣上被叫作“西溪橋”。直到元代初年,另一位大數學家、遊曆四方的北方人朱世傑(1249—1314)來到杭州,才倡議將“西溪橋”更名“道古橋”,以紀念造橋人、他所敬仰的前輩數學家秦九韶,並親自將橋名書鐫橋頭。

秦九韶造橋的故事,堪與英國數學家牛頓造橋的故事媲美。現今劍橋大學的皇後學院內,流經的劍河上有一座橋叫數學橋,隻因傳說原橋設計師是十七世紀的數學家牛頓。據稱牛頓造橋時沒用到一根釘子,後來有好事者悄悄把橋拆下來,發現真是這樣,卻再也無法安裝回去,隻好在原址重新造了一座橋,至今仍是一處名勝,可以說是到訪劍橋旅客的必遊之地。

可是,在史料的記載中,卻又並存著秦九韶的另一麵:行為乖戾,出人意表。被他的同時代人認為是“不孝、不義、不仁、不廉”。他平日橫行鄉裏,為非作歹,是當地有名的惡霸,因此多次被罷去官職。據說,上司的父親過生日宴,秦九韶竟然帶著一個妓女出席,引來眾人的非議。還有,他將上司的田產利用非法手段據為己有,這些田產後來他就用來建造他的豪華府第,那些造型奇特的房屋,也都是由他親自設計的。

他的兒子一次無意間衝撞了秦九韶,從此以後,秦九韶就對兒子恨之入骨。想方設法地要除掉兒子,以解心頭之恨。於是,他悄悄派一個手下去殺死自己的兒子,還親自設計了毒死、用劍自裁、溺死三種方案;可是,手下不忍心殺死一個年輕的生命,就偷偷放掉了他的兒子。當秦九韶得知這件事後,他大發雷霆,隨即貼出告示,巨額懸賞,滿世界地追殺兒子和這名手下。一時間,惹得百姓紛紛咒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