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讓孩子去上學,他為什麼總跟我討價還價?——把生活還給孩子(1 / 1)

\/心理困擾\/

陳女士急火火地來到心理谘詢室,剛剛落座眼淚就流下來了。聽完陳女士的訴說,我總算弄清楚了,她急切來訪是因為正在讀高三的兒子曉海好幾天沒去上學了。

陳女士說:“眼看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高考了,好容易有個盼頭了,兒子卻說不想上學了,您說這不是要急死人嗎?昨天晚上我勸兒子上學,沒想到兒子一連提出三個條件——要麼給他800塊錢,要麼帶他去外地旅遊一次,要麼就給他換一個新手機,讓我選擇。”

曉海為什麼不去上學?一個孩子怎麼會因為上學和家長討價還價呢?

\/心理解析\/

陳女士說:“細說起來這件事也怪我。我是個初中教師,孩子上小學那年,為了照顧孩子,我調到了孩子上的那所小學。孩子該上初中了,我又想辦法回到了初中,和孩子一個學校。到孩子上高中了,為了孩子我又費心費力地跟孩子到了高中。過去孩子小,他沒有說什麼。最後我跟孩子調到了高中,孩子非常反感,說我這麼做就是為了看著他。孩子說得也對,他從小學習就是靠我管著、看著、哄著、勸著。

“為了孩子能好好學習,我一直哄著他。他要是哪天不愛學習了,我就對他說:‘媽媽給你買好吃的,給你買好玩的,隻要你給媽媽好好學習。’結果,孩子是把準我的脈了,越來越覺得他是為我而學習了,經常因為學習的事情跟我講條件。為了讓他好好學習,我每次都不得不答應他的條件。可是,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愛學習,提的條件也越來越高。

“上初中的時候,有一天他張口就跟我要三百元錢,說是要買一個什麼玩具。我沒給他,他就生氣了,好幾天不理我,也不管我叫媽媽了,而且拿不上學要挾我。最後我還是妥協了,答應了他的要求,連哄帶勸總算讓他上學了。

“就這樣,這些年為了讓孩子上學,我對孩子總是連哄帶勸、妥協退讓。現在上到高中了,孩子還是遇到點不順心的事就鬧情緒不上學,我就想盡辦法哄勸他,滿足他的條件。有一次,孩子居然逃課和同學去了網吧。為此我好說歹說,最後孩子說不再逃課去網吧了,卻提出條件要我給他買一個新手機。我說:‘如果你保證不再逃課,我就答應給你買新手機。’可是,我滿足孩子提出的條件後不久,孩子又為別的事情不好好上學了。

“這次是因為最近一次考試考得不好,他就不想上了,想待在家裏等到暑假後重讀。這是隨便鬧著玩的嗎?12年了,好容易盼到了高考,怎麼能不參加呢?可是,我越是著急,兒子越是不去上學,一直到最後提出了上麵那三個條件。您說該怎麼辦?”

至此我終於明白,曉海為什麼要和家長討價還價了。問題的關鍵在於,家長把孩子的學習當成了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一切學習活動都好像是為家長做的。既然是為家長學習,自然要跟家長討價還價了。很多家長往往會不自覺地陷入這樣的誤區:好心地剝奪了孩子的生活,把原本屬於孩子的事情變成了自己的事情,孩子自然就會認為一切事情都是為父母做的,於是,孩子沒有了主動性,沒有了責任感,沒有了擔當意識。久而久之,家長就會感到孩子永遠長不大,家長和孩子之間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衝突。

\/心理對策\/

溝通至此,我請陳女士說說她是怎樣打算的。

陳女士說:“能有什麼好辦法?還是哄哄勸勸答應他的條件吧。可是,我又怕現在答應了他的條件,過幾天他還會鬧出別的問題,還會不好好上學。哎,我真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我給陳女士的建議很簡單:“這次絕不再主動和孩子談上學的事情,不問,不說,不哄,不勸,不急,不鬧,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該上班上班,不去管他,看看效果如何。”

兩天後,陳女士打來電話,聲音裏帶著幾分驚喜和幾分困惑:“孩子果然去上學了。真奇怪,以往我對他連哄帶騙他還要談條件,這回我不理他,不管他,他怎麼什麼條件都沒提就自己上學去了?這是為什麼?”

其實,道理很簡單。媽媽把屬於孩子的生活還給了孩子,孩子就可以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了。上學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還提什麼條件,還有什麼可討價還價的?陳女士需要改變的就是,做一個“懶”媽媽,做一個“狠”媽媽,做一個敢於放手讓孩子自己生活的媽媽。

溝通至此,陳女士不再困惑:“原來如此,我知道該怎樣當媽媽了。”

曉海未來也許還要麵臨許多問題,陳女士作為媽媽也許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是,陳女士剛剛把學習生活還給孩子,孩子就自己上學去了,這是個可喜的轉變。相信陳女士能從中學會怎樣當媽媽,學會怎樣讓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