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這個信息讓我意識到,前麵的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了。於是,我請爺爺和媽媽談談兩個孩子的具體情況。
說到這裏,曉路的爺爺終於說話了:“您這樣說,讓我想起了幾件事。有一回,孩子跟我們說:‘我媽我爸向著弟弟,有事總說我不對。’還有一次,那還是孩子和我們住在一起的時候,他突然說:‘明天我有本事了,要開來一個大推土機。’我們問他幹什麼,他說:‘用推土機把爺爺奶奶埋了。’我們問他為什麼,他說:‘把你們埋了,就沒有你們了,我就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了。’這不怪孩子,孩子不到兩歲就離開爸爸媽媽,委屈孩子啦。正因為這樣,我們凡事都順著孩子,都由著孩子。說實話,孩子的脾氣都是我們嬌慣出來的。”
曉路的媽媽也有所領悟:“細想想也是,雖然我們當父母的心裏覺得對兩個孩子都一樣,但是,實際的做法確實是冷落了這個老大。記得孩子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時候,他就總盼著農忙季節。因為這時候爺爺奶奶要回老家忙農活,這樣他就可以和我們住在一起了。還有,孩子和我們住在一起的時候,如果哪天孩子的姥姥姥爺來了,他也不安心,總想方設法趕他們走,也是怕他們把他帶走。對啦,還有一個情況,曉路還總跟弟弟發生衝突,我們不在的時候,他有時候還會把弟弟打哭。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他的任何東西都不讓弟弟碰。有一次,弟弟拿了他書包裏的東西,他拚命對弟弟大吵大鬧,把我們都嚇壞了。”
“遇到這種情況,你們會怎樣做呢?”
“我們就不敢再說他了,一邊批評弟弟,一邊還要哄他。”
我笑了:“如果我猜得不錯,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每當他生病的時候,家裏所有的人特別是你們父母,都會這樣來哄他、安慰他、關注他,是這樣的嗎?”
曉路的爺爺點頭說:“您說得太對了。他和我們住在一起的時候,隻要他一出問題,不管是發脾氣還是生病,我們哄勸不算,還常常讓他媽媽來連哄帶勸,再不行還要接走和他爸爸媽媽住幾天。”
曉路的媽媽更是一個勁兒地點頭:“真是這樣。平時我們顧不上他,可一旦他生病了,發脾氣了,我們再忙,也得把弟弟送到姥姥家,趕緊跑過來照顧他。有時候還把他接到家裏,讓他和我一起睡。這樣待幾天就好了。就是這樣,他還總會問我是不是真的喜歡他,還會不會把他送走。”
\/心理解析\/
我們不難看出,弟弟出生後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給曉路心理上造成了嚴重的親情缺失,這導致了曉路的種種問題。
母愛親情,是孩子心靈中不可缺少的陽光;母愛親情,是孩子心靈深處最重要的安全感的基石。
孩子在生命之初沒有自我意識,還不能把自己和媽媽分開來。媽媽如果用心,就會聽懂孩子的心聲:我雖然已經從你的身體中分離出來,但是,在我的心裏,我從未與你分開過,我需要與你在一起!到了三歲左右,孩子才會用人稱代詞“我”來表示自己,用別的詞表示其他事物。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一次質變和飛躍。這時候,孩子才開始把自己和他人區分開來,才意識到:我是我,母親是母親,世界是世界,母親不再是我的全部。
所以,孩子兩歲前與父母特別是母親長期分離,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創傷,會留下種種隱患。曉路就是這樣,不到兩歲就和父母長期分離,就開始感受到由親情缺失帶來的傷痛。一個孩子,該怎樣保護自己受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