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孩子不愛學習,隻愛玩,問題出在哪裏呢?——從教孩子做人入手(2 / 2)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成才與否不完全取決於智商高低,還取決於其智慧行為中的兩種心理機能係統的相互作用。其中,認知性心理機能係統直接參與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並處理各種內外信息。人們把具有這類機能的諸多心理因素統稱為智力因素,它們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非認知性心理機能係統不直接參與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及處理各種內外信息的具體操作,但對智慧活動起始動、維持、強化、定向、引導和調節作用。人們把具有這類機能的諸多心理因素統稱為非智力因素,它們包括動機、興趣、意誌、性格等。

因此,有人提出了一個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情商。所謂情商,從狹義上說,包括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調控、自我激勵的能力和認知他人情緒、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等五個方麵。從廣義上說,情商指智力之外的興趣、情感、意誌、氣質、性格、人際關係等心理因素。有人認為,智商決定人生的20%,情商主宰人生的80%。且不論百分比是否準確,這句話確實從一個角度說明了非智力因素對孩子發展的重要作用。一句話:成才先成人。教育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教孩子成人。

表達了上麵的意思後,我說:“回到厭學的問題上來,孩子很少有單純厭學的,厭學隻是孩子非智力因素存在問題的表現,也就是情商存在問題的表現,就好像發燒是某種疾病的症狀一樣。光吃退燒藥有時去不了病根,光抓厭學,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心理對策\/

家長朋友一個勁兒地點頭:“在理,在理。那麼,您說我該怎麼辦?”

“您孩子的問題,主要是生活態度問題。”我懇切地說。

“可現在許多成年人不也是盡情玩樂嗎?他們都活得挺好的。和這麼個十幾歲的孩子談生活態度,是不是……”家長又生疑問。

“吃喝玩樂的人的確不少,但他們是成年人,知道在關鍵處把握自己,掌握分寸。孩子可不行,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把握自己的能力,一旦認準人生就是要盡情玩樂,輕者變成什麼事也不會做的平庸之輩,重者則可能成為社會的害蟲。因此,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厭學背後更嚴重的問題。”

“給孩子講人生大道理他聽不進去多少,真不好辦。”家長有些為難。

“您不必給孩子講多少做人的大道理,您隻要少給孩子錢,少帶他進商店,少讓他看電視,少讓他玩,少跟他談論抽煙、喝酒、打麻將、坐豪華汽車、住總統套間的樂趣,就行了。家庭生活舒適輕鬆自然是很好,但如果超出一定限度,家裏充斥著一味追求享樂的氛圍,孩子必定會沉溺於享樂。”說到這兒,我笑著對家長朋友說:“也許我說得重了一點,但我真心地希望能幫您找到孩子厭學的病根,幫助孩子治好這毛病。”

“謝謝您,要治好厭學這個病,是應該從教孩子做人入手。”家長朋友真誠地說。

我們能達成共識,對他們的家庭生活,對孩子的成長將是一件幸事。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