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擾\/
坐在我麵前的來訪者,是從外省遠道而來的一對母子。男孩是一所重點高中的重點班的學生,他的表情漠然,看得出他對心理谘詢抱有無所謂的態度。母親是一位中學教師,看上去很有氣質,很有修養,可緊蹙的眉頭卻掩飾不住她內心的急切和焦灼。
剛剛落座,母親就急不可耐了:“您救救孩子吧。我們孩子要徹底崩潰了!”
我遞過水杯:“別著急,我們一起想辦法,先說說是怎麼回事。”母親稍稍平靜了一些:“大約兩個月前,也就是期中考試後的一天,孩子因為身體不適請了兩天假。沒想到,從那以後孩子就不願走進校門了。我和孩子談了很多,也請老師和他談,請親朋好友和他談。孩子有那麼幾次曾答應去上學,可到了要去學校的那天又不去了。看得出,孩子也挺痛苦的,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不肯出來,更不肯見人,連同學也不肯見。有兩次,我和孩子談上學的意義,談不上學的危害。孩子聽後大哭,說自己要崩潰了。嚇得我也不敢說了,隻好把擔心、害怕藏在心裏。
“孩子這是怎麼啦?我們在當地做過心理谘詢。可是,孩子感覺不但沒什麼用,還會讓他壓力更大。後來我讀了您的書,感覺您可以幫助我們,但是孩子已經對心理谘詢產生抵觸情緒了。我做了好多工作,他總算答應來訪。但是您應該看得出來,孩子來得多麼不情願。
“對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很早就分手了。我心裏總覺得對不起孩子,總想要好好補償孩子,加倍地愛孩子。可以說,我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是我唯一的希望。我知道,我太過關心孩子,甚至有些嬌寵,生活上也從來不讓孩子受委屈。孩子已經上高中了,我還每天開車接送他。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是給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一個高中生,因為身體不適請了兩天假,竟然再也不願走進校門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男孩究竟出現了什麼樣的心理障礙?
在心理谘詢實踐中,求詢者和谘詢師合作得好不好,確實影響心理谘詢的效果。用專業術語來說,合作中存在雙方是否匹配的問題。看來,男孩和前麵那位谘詢師不夠匹配,因此,男孩對那位谘詢師以及心理谘詢產生了排斥心理。我意識到,化解男孩的排斥心理,取得男孩的信任,是我們合作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於是,和男孩單獨交流時我努力營造輕鬆的環境和氛圍。我和男孩討論了心理谘詢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讓男孩切身感受到,我們的谘詢跟師生談話至少有三點不同:一是平等、寬鬆,二是保密、安全,三是沒有後顧之憂。男孩意識到自己可以實話實說,便消除了防禦心理,露出了輕鬆的笑容,開始進入正題。
說到正題,男孩說不知該從何說起,讓我先問。於是,我們的會話從我的問題開始:“聽說你是在期中考試後出現症狀的,期中考試考得不好嗎?”
沒想到男孩回答說:“我期中考試得了第一名。”
我沒有掩飾自己的意外:“那你平時的考試成績怎麼樣呢?”
男孩說:“平時也是在前10名吧。我從小到大沒經曆過什麼挫折,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我的成績一步步提高。但我學習並不是很努力。上小學的時候,媽媽不管我的學習,我的成績也就處在中遊。上了初中媽媽說該努力了,給我施加壓力,我的成績就到了上遊,在班裏排前10名。上高中後我好像知道要努力了,成績進一步提高,從入學時候的全校200多名前進到前10名,後來又到了前三名,還經常拿第一名。為此,我還得到過‘進步之星’獎。可我特別討厭這個獎!”
我笑了:“你是說,‘進步之星’意味著自己過去不太好,是這樣嗎?”
男孩第一次點頭:“是,是這樣。”
我似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繼續問道:“那請了兩天假後為什麼一直不想去上學呢?”
男孩開始完全放鬆地交流了:“是這樣的,上高中後,我很少請假。在這之前我請過一次假,那次是請一天。當天晚上我就請老師給我補課,補到11點多,總算把那一天的三門主課都補上了。第二天我就去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