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7 3 1 8 6 2 1 5 7 3 7 9 6 8 7 9 5 2 8 1 8
9 2 8 0 6 7 5 6 7 2 5 7 4 9 2 8 9 3 5 1 4 6 5
7 2 0 8 5 1 7 8 7 3 5 5 7 5 7 6 4 2 7 4 5 8 8
0 8 5 4 0 6 5 1 4 5 5 4 5 7 2 3 3 7 4 5 7 1 1
4 3 9 7 1 3 4 9 7 5 6 4 4 1 2 5 9 8 4 1 2 6 7
3 5 2 7 4 6 0 6 8 1 2 3 0 8 9 1 4 5 7 0 1 3 2
我解釋說:“這個測驗很簡單,就是按要求畫掉其中的一些數字。”曉強顯然信心百倍,躍躍欲試。我說:“準備好後,請你在這張數字表上,把9後麵的3,5前麵的7,6與5之間的7,用斜線畫掉。好,計時開始。”
測驗結果如何呢?由於限定了時間,這樣的測驗幾乎人人都會出現錯誤,曉強當然也不例外。而且,曉強也想到了,即便大學生來做也會出錯。
我趁機問道:“這個測驗,是不是很簡單?”
“是很簡單。”
“能說自己不會嗎?”
曉強到底悟性好:“我知道了,會的題目也可能出錯。”
“是的,不僅這個測驗,很多測驗都是這樣。這可以說是測驗或考試的意義。考試考什麼?就是看你會的題目能出多少錯。”
這時候,曉強的臉上已經開始由陰轉晴,寫在臉上的煩惱已經煙消雲散了。
人的情緒體驗就是這樣,認識轉變了,看法轉變了,心情也就轉變了。
我們合作得很好,谘詢似乎可以結束了。但是,曉強沒有起身告辭,他沉吟片刻,不好意思地說:“您說我為什麼會經常這樣煩?就說上次來找您吧……”
我們確實合作得很好。好在哪裏?好就好在我們的內心產生了共振,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曉強為什麼會經常這樣煩?
確實,我接待曉強來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曉強上次來訪,也是因為煩,談話過程中,也是幾乎一口一個煩,至今提起來“煩”猶在耳。
那次谘詢是在兩三個月之前,曉強也是因為心煩來找我。但那次是因為考試名次下滑了,馬上又要考試了,他心裏有壓力,怕考不好,就煩得要命,不想去上學了,也不想考試了。說來也怪,心裏越煩,就越想煩心事,從小學想到中學,從家庭想到社會,從現在想到未來,好多好多煩心事都來了,越想越煩。最後,曉強寫了一封長信給家長。家長看過信,隻知道孩子又煩透了,卻根本看不懂孩子的心思。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接待了他們一家人,記得也是祖孫三代一起來的。
曉強給我看了他的長信。透過他的文字,我明白了,曉強並不懷疑學習的意義,而是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他為了緩解心理壓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故意說學習沒意義。在心理學上,這種潛意識裏的心理活動,體現了一種自我心理防衛機製。
我與曉強進行了充分的溝通。曉強領悟到,自己上次的考試名次下滑事出偶然,具體說來就是考試不太規範,現場有不少同學作弊了,因此,自己的名次下滑,與學習能力無關。但是,人一旦對自己失去信心,就真的會一敗塗地。所以,對自己應該有堅定的信心,隻有這樣,才能激發潛能,保持優勢。
曉強的悟性很好,找回了自信心。我清楚地記得,曉強臨別時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實我也知道那次考試成績下滑的原因,但是我一遇到點事就愛心煩,越煩心越亂,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現在我知道了,我明天去參加考試。”
當時我就意識到曉強愛心煩的背後,還有需要進一步探究和解決的問題。但是,由於時間所限,谘詢隻好暫時告一段落。
\/心理對策\/
這次曉強來訪,我一開始就想到了上次沒有解決的那個問題。正準備深入探討時,曉強主動提出這個問題,既讓我有些意外,又讓我有些欣喜:我們的合作真的很默契。
思緒及此,我笑了:“你能這樣想很好。是呀,你為什麼經常這樣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