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為什麼快要高考了,孩子卻不想去上學了?——引導孩子放棄極端化思維(2 / 2)

“把你感覺很糟糕的這次考試和你感覺很成功的那次考試比一比,想想看有什麼新發現?”

畢勝沉思片刻:“這兩次考試我的名次都差不多,我後麵都是還有200多人,總的來看我沒有退步。”畢勝第一次抬起了頭,“就算沒有退步,可您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努力嗎?怎麼還是沒有進步,沒有效果呢?”

“怎麼沒有效果?”我頓了頓說,“你知道逆水行舟嗎?”

“知道,逆水行舟,意思是說不進則退。”

“對呀!你的名次雖然沒有前進,卻也沒有後退,這說明什麼?”

畢勝的眼睛裏有了亮光:“說明我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不僅如此,如果你調整心態,效果還會更好……”

畢勝的眼睛更亮了:“調整心態?怎樣調整心態?”

“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調整思維方式,把‘我必須怎樣’換成‘我爭取怎樣’。比如,把‘我必須考一所好大學’換成‘我爭取考一所好大學’,把‘我必須前進幾十名’換成‘我爭取前進幾十名’……”

“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我總是想‘必須怎樣’……”

“調整思維方式做起來非常困難。你已經習慣了‘必須’的思維方式,你已經習慣了‘畢勝’。對了,說說你這個名字,可以嗎?”

“這個名字是爸爸給我起的。後來,我長大了,了解了爸爸對我的期望,我也這樣要求自己,凡事總是要求自己必須勝利,必須成功。所以,我從來都是‘必須怎樣……’”

“這種極端化的思維方式,就是你出現今天這個問題的心理根源。凡事總是‘必須’,就會給自己壓上一塊大石頭,會讓自己感到很累……”

“是的,我每天都很累,不是學習學太長時間的那種累,也不是做太多作業的那種累,就是感覺心裏很累,很努力地去學習卻沒有效果。”畢勝回味著那種痛苦。

“必須”拿個好成績,“必須”考個好大學,這樣的思維方式過於強調學習動機,過強的學習動機有時反而會降低學習效率。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效率當然不會高;學習動機過強,學習效率也不會高;中等強度的學習動機,學習效率最高。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正好可以用一個倒“U”曲線來表示。

麵對我畫出的曲線圖,畢勝一個勁兒地點頭:“您的意思是說,如果我不再給自己那麼大壓力,學習效率還會更高?”

“是的。輕裝前進,肯定會走得更快一些。為了讓自己輕裝前進,就得從現在起放棄極端化的思維方式。重新看待生活,重新看待學習,重新看到希望的陽光。”

隨後,我和畢勝的父親溝通了孩子的情況。畢勝的父親是個悟性很強的人。他表示,他會放棄必須讓孩子成功的想法,降低要求,幫助孩子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