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為什麼越打罵,孩子越不好好學習?——要尊重、理解和鼓勵孩子(2 / 2)

說起兒童抽動症的病因,一般認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一是遺傳因素,如患病兒童家族成員中往往有抽動症患者;二是軀體因素,如結膜炎或倒睫刺激會引起眨眼動作,上呼吸道感染會引起吸鼻、麵肌抽動等動作;三是藥源性因素,如某些藥物可能產生抽動的副作用;四是心理因素,這是最主要的因素,如家長要求過高,責備過多,學習負擔過重,家庭不和等,這些因素都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衝突。抽動行為就是內心衝突的外在表現。總之,兒童抽動症可以說是“心病”,千萬不能忽略心理因素這個病因。

很明顯,上麵這個男孩的抽動症,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男孩的父母特別是母親,把自己當年的大學夢,早早地壓在了孩子身上。她對孩子期望過高,方法過激,操之過急,讓孩子把學習看成了沉重的負擔,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再加上,三年級正是孩子身心發展的一個特殊階段,對孩子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孩子十分不適應。這一切,造成了男孩心理上的嚴重衝突,進而引發抽動症。

至此,造成男孩的心理問題的根源找到了。與其說男孩不好好學習是抽動症的後遺症,不如說是父母的大學夢留下的後遺症,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和過激的教育方法的後遺症。

\/心理對策\/

現在,男孩的抽動症已經得到緩解,學習態度已經有所改進,應該說這主要不是藥物的作用,而是父母調整了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的結果。如果男孩的父母能夠傾聽孩子的心聲,親子關係會得到進一步調整,男孩的學習態度也會進一步好轉。

因此,我和男孩約定,以後要在父母心平氣和的時候,和父母說一說心裏話。然後我告訴男孩:“你的抽動症已經好了,你已經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了,相信你會越來越好的。”男孩受到了鼓舞,談了很多對未來的想法。為了幫助男孩進行自我調整,我與男孩商定了一個初步目標:作業可以少寫但保證不亂寫。我鼓勵他由此起步,學會自我管理。男孩表示他一定可以做到。

我與男孩的父母溝通了上麵的意思後,男孩的媽媽流淚了:“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已經做了一些改變。沒想到我一心想讓孩子給自己圓夢,竟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

男孩的媽媽到底是個有素養的人,領悟能力很好。很快,我們達成了以下共識。第一,尊重孩子。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最信賴的人,如果連父母都抱怨孩子,瞧不起孩子,孩子除了消極對抗,除了破罐子破摔,還能怎麼樣?第二,理解孩子。孩子的壓力已經很大了,家長不能不顧孩子的感受一味地抱怨孩子。第三,鼓勵孩子。聰明的父母會主動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而不是總挑孩子的毛病。

隨後,我們又做了以下約定。第一,一定要聽聽孩子的心裏話,孩子說心裏話一定不能打罵,要有耐心。第二,對孩子不要期望過高,這樣才能看到孩子的進步,才能給孩子鼓勵,才能讓孩子看到希望。第三,不再過多幹涉孩子的學習,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第四,爭取老師的合作和支持。最後,男孩的媽媽問我,孩子如果有時候還抽動該怎麼辦。我建議最好的辦法是不去關注,我相信隻要家長做好以上調整,孩子的學習態度就會轉變,抽動症的症狀就會逐漸消失。

大約一個月後,男孩的媽媽在電話裏告訴我,隨著父母心態的調整和親子關係的改善,孩子的學習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不再說不想上學了。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孩子如果患上兒童抽動症,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最重要的是從心理上做好防治工作。

首先,在孩子出現症狀之前,要做好預防工作。家長要調整對孩子的期望,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不要讓孩子壓力過重,更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的學習。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地給孩子提供有效的幫助。

其次,在孩子出現症狀之後,家長要幫助孩子調整心態,最重要的是淡化孩子對症狀的關注。父母不要過於焦慮、緊張。兒童抽動症有一個特點,就是越關注抽動得越厲害。因此,父母不要總是提醒和糾正孩子的抽動行為,更不應該責備孩子,因為這樣做會使孩子的大腦皮層更興奮,使抽動更加頻繁。對孩子的抽動表現,家長最好采取不理睬的態度,減少對症狀的關注。同時,努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孩子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使症狀逐步減弱甚至消退。

最後,在調整過程中,家長要做好心理支持。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探索如何進行自我調整。孩子還可能會遭遇不了解真相者的責備,父母要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尋找適當的應對方式。最重要的是,父母應該相信孩子的症狀是會減輕的,並把這份信心傳遞給孩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