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話中深意(1 / 2)

傾聽別人說話一定要明了對方究竟想說一件什麼事,隻有把意思聽明白了,才能正確地把信息反饋給他人。

聽話似乎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許多時候我們常聽不懂別人說的話,以至於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困擾。聽話最重要的就是要聽出對方所說的話究竟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也就是說,對方所說的話究竟談及什麼事情,隻有抓住這個關鍵要素才能聽懂別人的話,並做出相應的反應。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一臉虔誠地傾聽別人說話,但是問及對方所言之事,他卻一臉茫然。導致他沒有聽懂、聽準別人所言之事的原因有很多,要麼是對方的言語囉嗦,要麼是中心意思不明確、內容分散以至於讓人聽不準確,也可能是因為聽者知識淺薄或者立場不同、閱曆不同、專業不同,以至於聽不準。在人際交往中,善於聆聽別人說話要比能說會道顯得更重要。如果聽不準對方談論或者交代的事情,在執行的時候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因為沒有聽準對方所言為何事以至於做錯事情的例子屢見不鮮。

一個炎熱的夏天的晚上,某局長想要在辦公室過夜。夜裏睡覺需要撐蚊帳,辦公室裏又沒有竹竿,於是局長吩咐秘書“去買幾根竹竿”。這位呆頭呆腦的秘書竟然沒有聽準局長的意思,以為讓他去買幾斤豬肝。於是這位秘書就到大街上四處逛去買豬肝,終於找到一家賣豬肝的店,又想起來領導好像沒說買幾斤,就決定多買點兒。

賣豬肝的人看到他買得多就送了他兩個豬耳朵,秘書想:“既然這是別人送的,就把豬耳朵留給自己吧。”

秘書回到局裏把豬肝交給局長,局長見狀笑了起來,無奈地說:“耳朵呢?”本來這位局長是想說這個秘書沒長耳朵,竟然沒聽清楚自己要買什麼,但是這位秘書卻把店主送的兩個豬耳朵掏了出來,說:“耳朵在這兒呀。”

讓這樣的秘書去辦事真是夠讓人擔心的,讓他買竹竿竟然聽成“豬肝”,把教訓他的話也錯聽成其他。雖然這個故事聽起來很可笑,但這樣的事情想必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有時是因為脫離了客觀環境來理解導致聽錯了,有時是因為諧音而聽錯了,有時是因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而聽成其他的事情……但不管是什麼原因,聽不準就會導致差錯。

聽話的學問大於說話,就是因為隻有得知正確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最終的結果是能夠少做錯事。如果聽不準別人說的是什麼事,甚至聽成完全不同的事,那麼接下來做出的判斷也肯定是錯誤的,這無疑是給說錯話、做錯事埋下了伏筆。

在時下,中國網民們創造出來的眾多中國特色的英語單詞當中,“smilence”(笑而不語)是最能表現中國人說話風格的一個詞語了。當我們談話時,總有些話不便當麵挑明,於是就有了“弦外之音”,“smilence”就是其中一種。有些初出茅廬的青年人坦誠、直率,有熱情但沒有經驗,不懂得從細節中去揣摩對方語句背後的真意,這麼做不但會給雙方交流帶來困難,也使自己被貼上了“不成熟”的標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細節,讀懂這些細節背後的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