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增進溝通(1 / 1)

擅於溝通並理解他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畢竟,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維習慣,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而導致很多缺乏默契的溝通最終成為誤會。若想解決這種問題,就需要人與人之間經常溝通,傾聽時多注意換位思考,隻有相互理解了,溝通才能更加順暢。

在人際交往中,善解人意的人總會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因為善解人意的人能夠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體諒別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這樣的做事方法會讓有困難的人感覺到友愛和溫暖,所以人們喜歡和這種性格的人交往。

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聽別人說話、為別人考慮還需要有一顆和善友愛的心。

有一戶人家,父母因為工作的原因需要在城裏租一套房子。這對父母帶著孩子在城裏找了一天,也沒有找到一處滿意的房子。

當他們十分疲倦的時候,看見一處小區的窗戶上貼著出租的標誌,於是這對父母帶著孩子敲開了主人的房門。

開門的是一位老者,他打量了一下這三個人,然後問:“你們要找誰?”孩子的父親說:“我們看見您貼出來的出租標誌,想看看您的房子。”

老者搖著頭說:“對不起,我不喜歡把房子租給有小孩兒的家庭。”

這對父母聽見老者這樣說十分失望。他們帶著孩子離開了。剛走出這個小區的大門,孩子忽然說:“爸爸媽媽你們等著我。”說完,他就朝小區裏麵跑去。

孩子來到老者的門前,又一次敲開了門。他對這個老者說:“爺爺,您能把房子租給我嗎?我沒有孩子,隻有父母。他們不會弄亂您的屋子的。”老者看著這個孩子,忽然意識到他剛才的話傷害了孩子。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他是一個被厭棄的人。老者看著這個懂事的孩子,決定將房子租給這個家庭。

老者聽到孩子的話,及時和孩子做了一個位置的互換。假設自己是孩子,聽到這樣一番話後會怎麼想呢?這樣,老者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自然就放下了自己的偏見。

人們在交流中,總是希望自己所講的內容能夠得到別人的理解。比如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受了委屈找另一個傾訴,一方將自己的痛苦說出來,聽的這一方總是點頭說:“我知道,我都明白。”這會讓感到委屈的朋友不再難過,因為他的委屈朋友理解,這樣的理解在一定意義上是替朋友分擔了一部分的心理負擔。如果聽話的這個人沒有站在朋友的立場上聽,當朋友說出自己委屈的時候沒有反應,這樣做很可能會讓兩個人的友誼破裂。

有一個籃球教練帶領著他的球隊在職業運動場上獲得了很多次冠軍,記者在采訪時問他取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這個教練總是說:“我最不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對我的隊員大聲地嗬斥。比如因為疏忽弄丟了一個球或者在訓練的時候精神狀態不佳,我都不會對他們大聲說出我的不滿。”

在球員的眼裏,他們的教練是一個非常和善的人,因為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第一個原諒他們、聽他們解釋原因的都是教練。

很多時候,有些錯誤是根本不該犯的,如某個球員走神。在這個犯錯的球員做出解釋的時候,教練總是很耐心地將他的解釋聽完,然後告訴這個球員:“我明白你麵對的是怎樣的壓力。”這樣的溝通方式讓球員的心裏對教練充滿了深深的感激,在每一次關鍵比賽的時候,他們總會盡全力來完成比賽。

這個教練說:“在隊員和我爭吵的時候,我也不會和他們爭吵,我總是聽他們把自己的牢騷發泄出來,因為我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說,知道他們麵對的是什麼樣的壓力。”

這個教練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懂得站在球隊隊員的立場上聽他們訴說,能夠設身處地地跟球員做角色的轉換。

要理解人,聽懂人,與人和諧相處,其實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隻要你有足夠的耐心,知道在聽人說話的時候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有深刻的體會自然就能理解他人。這樣一來,和諧相處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了。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理解別人,體諒別人,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