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從相對安逸的環境中開除出去,再開除自己身上的缺點,那麼,你離成功的彼岸就會越來越近。不管怎麼說,開除自己,就是給自己提供壓力的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希望與機遇。
有一個人,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竟多次開除自己。第一次是在1993年,也就是他大學畢業後兩年,離開了工作單位——寧波市電信局。第二次開除自己是在外企,緣於他想創辦一家網絡服務公司。最終,他創辦網絡公司並一舉成名。也許,你已經猜出來了,他就是搜狐公司總裁張朝陽。
用張朝陽自己的話說就是:“開除自己,才能成功。”
當“知足常樂”成為一些人的生活信條的時候,“開除自己”,就顯得很有震撼力。確實,安於現狀,也能暫時得到一些世俗的幸福,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懶散與麻木。甚至可以這樣說:開除自己,是對智力與勇氣的激勵。
若從字麵上說,開除自己,還有這樣一層意思:如果你是個見了毛毛蟲也要打哆嗦的人,那麼,請開除自己的懦弱;倘若你是一個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人,那麼,請開除自己的自私……同樣的道理,我們還可以開除自己的淺薄、浮躁、虛偽、狂妄——總之,你盡可能地開除自己的缺點好了,使自己不斷地趨於完美,就像一棵不斷修枝剪蔓的樹,唯一的目標,就是為了日後做一棵高大挺拔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