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棄某些東西不易,要守護某些東西也並不輕鬆。保留一份天真與單純,堅守一份信念與追求,保留一份正義與良知,堅守一份尊嚴與操守,保留一份向往和夢想……
每個在職場裏的人,到了歲末年初,總要將自己的辦公桌徹底清理一次——扔掉那些毫無保存意義的信件、材料,再將其他的重新進行歸類整理,使之井井有條、耳目一新,給自己創造一個相對寬鬆、舒適的環境。雖然如此,總有一些東西年年都舍不得丟棄。
人們總習慣以“可能有用”為借口而保留一件件、一堆堆“廢品”和“垃圾”,直到有一天狠狠心將它扔掉,生活中也不覺得少了什麼時,才明白它是多餘的東西,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洗禮、閱曆的豐富、知識的積累與沉澱,人們對生活注入了新的思考與認知,同時也對傳統思想、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審視、反省與詮釋,對一切諸如習慣、觀念、想法、經驗、愛好等無形的東西也在不斷地進行篩選和更新,一些過時的或給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不便的,我們要有勇氣隨時丟棄它。這樣一來,我們才有機會和足夠的時間、精力、空間,學習和接納一些科學的、新鮮的事物。
尊嚴、道義、氣節、操守、信念、誌向,它不僅僅是個人的事,而且直接關係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聲望、前途和命運,我們沒有理由和借口去回避和拒絕。“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以及近現代的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愛國仁人誌士的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啟迪、鞭策、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有識之士為了國家和民族的事業、前途、命運,置個人安危生死於度外,出生入死,即使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辭,用個人的青春、幸福、鮮血、生命換取民族的覺醒、希望和革命事業的成功,鑄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之魂。
現實生活往往不是一種單純的取與舍,不要斤斤計較失去的,有時我們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可貴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