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一所鄉村小學裏,有一個小男孩老是遭到其他學生的嘲笑,因為他天生就長了一個奇醜無比的大鼻子。小小的他,因為同伴的嘲笑而變得自卑,苦悶、抑鬱和孤僻深深地占據了他心。他不喜歡和同學交往,不願參加任何集體活動,總是獨自一個人趴在教室的最後一扇窗戶上看風景。他的老師發現了他的憂鬱,於是在課間來到了小男孩的身邊,柔聲問他在看什麼。小男孩悲傷地說自己看到一些人正在埋葬一隻可愛的小狗。於是女老師拉著小男孩的手來到另一扇窗戶邊,然後深情地問小男孩看到了什麼。窗外是一大片爭奇鬥豔的玫瑰花,生機勃勃,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小男孩的悲傷頓時一掃而空,他告訴老師自己看到了美麗的玫瑰花。
老師輕柔地撫摸著小男孩的頭告訴他,其實他的鼻子在老師看來是最可愛的鼻子。小男孩委屈地將自己因為鼻子而受夥伴嘲笑的事情告訴了老師,老師告訴他,那是因為他沒有將自己鼻子最可愛的一麵展示給眾人看,沒有將真實的自己展現在眾人的麵前。隻要他願意打開心靈的窗戶,那麼那個鼻子就是最可愛的鼻子,也是最討人喜歡的鼻子。
後來,在老師的鼓勵與指導下,小男孩鼓起信心和勇氣參加了學校的一個小型話劇演出,在那次演出中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記住了這個校園裏的小明星。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後成了好萊塢最受歡迎的明星之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要你願意打開心靈的窗戶,走近身邊的人,你就會發現其實愛就在你身邊。我們或許是因為生活所迫,所以變得日益麻木,有很多人不想也不願意打開自己的心靈,他們不想把自己毫無掩飾地暴露在他人的麵前。殊不知他們的想法也正是許多人的想法,自己不願意付出愛,卻老是抱怨社會太冷漠、生活太殘酷、人們太自私。其實愛是相互之間的,是可以交換的,以心換心,你想要感受到別人的愛,就先要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窗去接受,或者是先對他人付出愛。
注意身邊的人和事物,在他們還沒有離去的時候好好珍惜,一旦錯過了,後悔也來不及了。我們總是喜歡看向遠方,總是覺得隻有遠方的才是最好的。其實,你覺得別人生活得很快樂,別人卻一直在羨慕你的生活,能不能得到愛,能不能生活得快樂,最終隻是在一念之間,隻要你願意打開心靈的窗戶,原本覺得枯燥無味的事情也會變得有趣,而壓在你身上的重擔也會減輕不少。
很久以前,有一個身纏萬貫的財主,在別人眼裏他真的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人,因為他不僅有大量的財產,還有一個漂亮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但是事實上這個財主一點都不快樂,因為他看上了一位十分年輕漂亮的女郎,但是那個女郎卻要他拋棄妻子和孩子才答應和他在一起。他舍不得離開他們。因為這個他每天都生活在掙紮之中,所以他覺得自己很痛苦。
直到有一天,他的妻子患了重病,在臨死的時候希望財主能夠好好撫養兩個孩子。她告訴丈夫,自己早就知道丈夫和那個女郎的事。她隻想給財主一個累了時休息的地方,她一直在等丈夫看到自己的守候,但是直到死,還是沒有等到。
在他妻子死後,財主才想起了妻子曾經的美好,但是卻已經晚了。他將自己的愧疚和對妻子的思念全部化成愛傾注在兩個孩子的身上,並且告訴兩個孩子,一定要珍惜身邊的人,否則等到失去就會追悔莫及。
這個故事幾乎就是我們現代社會百態的一個縮影,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是很常見的。我們傷害最深的往往是那些在我們身邊默默關心我們、愛我們的人。我們一定要記住,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關注自己身邊的人,注意到自己身邊的快樂,用自己的心靈去和生活對話,這樣你的生活才會更輕鬆快樂,而你的心靈會更加美好。
如果你願意打開自己心靈的窗戶,就會發現我們其實沒有必要生活得那麼累;隻要我們願意發現,就會知道愛就在我們身邊,別人遞上來的一杯水、一個鼓勵的眼神、一聲問好,都代表著友好。隻要你願意,生活可以零負重。
7.隻有放鬆,你才能走得更遠
和身體一樣,我們的心靈也是會累的,它也需要放鬆,需要充充電。要想自己的生活無負重,就要為自己的心靈建造一個維修站,讓它在疲累的時候放鬆一下,這樣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中走得更遠。
人生之路何其漫長,在這條道路上,一路走來,有這樣那樣的苦悶占據了我們的生活空間,我們的心情因為受到影響也在不斷地變幻。麵對這種情況,你呼天搶地都沒用,任何救世主都不會憐憫你,而此時的你隻有一種辦法可以救自己,那就是盡力讓自己放鬆心情,讓自己的心靈從煩悶和愁苦中解脫出來,就好像修理汽車一樣,修理一下自己已經疲憊不堪的心靈。
生活是一步一步向前走出來的,但是我們總是喜歡回憶,總是喜歡將時間消磨在記憶和遺忘當中。許多人對自己總是記不住東西而憂心忡忡,可是他們卻不知道,生活在這個社會上,遺忘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有時候忘記一些東西反倒會活得輕鬆一些。我們沒有必要對容易忘記事情而煩惱,如果一個人真的可以百事不忘,甚至於可以記下所有發生過的細節,那麼他會生活得十分痛苦,因為他無法忘記曾經的一切,就等於是將所有的過往都背在背上行走,每走一步,背上的重量就會增加一分。這樣子,他還沒有看到盡頭,就已經被重擔壓得失去了所有的力量。
人隻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避免不了與他人交往,而在交往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不和諧,增加些許煩惱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要想從不和諧的氛圍中求得和平與團結,最好的辦法就是忘記曾經發生過的事、出現過的一切不快樂,讓交往重新開始。如果實在無法忘記,那就先讓自己靜下來,先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定的放鬆。有人說:“音樂對身心有一種另辟佳境的特殊功效。”聽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輕逸、歡快的旋律自然會消除沉澱在心靈上的煩悶,讓我們忘記許多本不該存在的煩惱。
當自己的心靈放鬆下來的時候,就不難發現許多事情可能都是由一些不能寬容別人而使自己心裏沉積了太多的不平衡所導致。寬容,其實就是給別人機會,給自己快樂,豈不是兩全其美?讓自己的心胸開闊,煩惱便會消失殆盡,生活也會輕鬆無負擔。
有人會說,“生活就是不公平”。確實,不管是對於生活還是工作,機遇對每個人來說並非都是平等的,有時候睜著眼也隻能看著到手的機會從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這時候千萬不要自責,也不要懊惱。要知道,機會並不是隻有一次,錯過了這一次,證明你還沒有準備好,那麼就讓自己的心靈在維修站裏休息一下,充滿電後繼續等待下一次的機會。隻要你的心靈永遠都是放鬆的,那麼就會有把握抓住那個機會。學會放鬆自己,為自己的心靈建造維修站,把自己從煩惱中解脫出來。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快樂,才有更多的機會去領略生活當中的樂趣,去品嚐生活帶來的甜蜜。
他總是一直在忙,為了生計不停地奔波。30年前,他還是一個被生計所迫,從小山村來到大城市的打工仔。他為了將更多的錢寄回家中,就住最差的房間,吃最便宜的飯菜。終於在20年之後,他成為了一個比較成功的人,他在另外一個比較繁華的大城市有了自己的樓房,有了自己的公司,家人也從鄉下搬到了城裏。
盡管生活已經不再艱難,但是他絲毫不敢放鬆自己,他依舊拚搏,不斷地壯大著自己的公司。他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不要讓兒女吃自己當年吃過的苦。終於,他積攢起來的家業也足夠他的兒女們好好生活了,但是一場車禍卻奪去了他的雙腿,他再也不能站起來了,他的餘生隻能在輪椅上度過了。
已經60餘歲的他,兩鬢早已花白,但是在輪椅上的日子卻是他這一輩子所過的最舒適、最輕鬆的時候。確實,剛開始的時候,他真的難以接受自己的雙腿已廢,他還想著自己公司的事情,擔心他的兒女們還不足以擔當重任,因為這些年來,他忙於自己的事業,根本就沒有時間關心兒女,沒有精力好好培養他們。他認為他們還小,現在隻要好好生活在自己創造的優越環境中就好。當自己老了,拚不動了,閑下來的時候,就專門把他們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但是他還沒有閑下來,還沒有培養他們之前,就出了車禍,失去了雙腿。
躺在病床上的時候,他看到剛讀完研的大兒子卻把公司的事情處理得妥妥當當,除了欣慰,更多的則是慚愧。他看到自己的老婆,曾經那般漂亮的她,雙鬢也是斑白。還有正在讀大學的小兒子和即將嫁人的女兒,他為了自己的事業,竟然忽略他們那麼久。
出院之後,他就做了一個決定,將公司裏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他的大兒子,為女兒準備了一筆豐厚的嫁妝之後,他就每天隻是讓老伴推著去公園散散步,偶爾也陪著老伴去去美容院,做做足療什麼的。他覺得,生活本來就不應該那麼緊張,步伐太快,隻會讓自己錯過許多美景。有時候停下來休息一下,讓自己的心靈放鬆一下,其實會更好。
人之所以活得太累,就是想得太多、顧慮太多。身體的疲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上的疲累。一個人的心靈太過疲累的話就會影響到他的心情,心靈就會變得扭曲,甚至危及身心的健康。其實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所牽累、被自己所負累的時候,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隻不過有些人會及時地調整,而有些人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的社會裏,生活有太多的難題和煩惱,要活得一點不累也不現實,但是要想活得輕鬆一些,卻也不難。
不要一遇上事情就鑽牛角尖,讓自己背負著沉重的思想包袱,自己受累的同時還累及心靈。緊張、快捷並不是生活的代表,適時地放鬆自己,為心靈建造個維修站,才能走得更遠,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累並不是生活的概括,累隻是我們對生活的主觀評價。之所以會累,是因為我們給自己的包袱太重,是我們不願意讓自己的心靈放鬆,既然不願意放鬆,那就時不時地對它進行維修,讓它在維修的過程中輕鬆一下。隻有心靈輕鬆了,生活中的壓力也就不會那麼大了。
8.用心靈繪製生命的藍圖,懂得知足
“知足常樂”,一個人要想品嚐到生活中的樂趣,就要學會知足。拿自己的心靈繪製生命的藍圖,不管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到什麼困難,生活的負擔有多重,都會在知足的心態下變為零。
知足是一種心態,一個能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的人,他的一生將是快樂的。我們應該從平淡的生活中去體會快樂,用自己的心靈去為自己的人生繪製藍圖。隻要知足,物質的誘惑也就失去了作用,沒有了誘惑的存在,你就不會老是往自己的肩頭增加負擔,那麼生活也就不會那麼累。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喊累,為什麼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喊累的人卻越來越多?並沒有多重的體力活,為什麼會覺得自己的身心那般疲累,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其實是一種心靈上的匱乏,因為不懂得什麼是知足,所以生活中的快樂早已經遁去,剩下的就是不知足所帶來的累。
不知足的反麵就是貪婪,貪婪的人永遠都在索取,用盡各種手段,想把一切都攬在自己手中。殊不知,他越是貪婪,他的心靈就越空乏,生活的壓力就越大。而往往因為他的過度貪婪,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以至於失去更多。
有一位年輕人,自己的房子在一次水災中被大水衝走了,家也毀了。於是,他子然一身,流落他鄉。有一天,他乞討到一個村子,終因體力不支而暈倒了。
後來,村中的一位好心人把他救醒,收留了他幾天之後,就把一支魚竿送給他,並告訴他:“我實在沒法長久幫助你,這裏有一支魚竿,離開我這裏之後你一直往前走,就可以發現一個湖和一間廢置的破屋,你就在那裏去生活吧!”
年輕人連忙向他道謝,他覺得這個人簡直就是他的再生父母。他絕處逢生,心裏充滿了感激和欣慰。年輕人有了希望之後便十分勤快,他靠著湖裏的魚和屋旁的幾畝田,勉強維持生計,填飽了自己的肚子。
有一天,他在釣魚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的魚鉤好像鉤住了什麼重物,於是他使盡力氣將它拉上來一看,竟然是一個金光閃閃的鍋。他喜出望外,知道自己的命運要發生巨大的改變了!他變賣了這個金鍋,換了許多銀子,他用這些銀子蓋了一座漂亮的大房子,還娶了一房媳婦,又買了田產。他還雇了幾位勇猛的家丁,保護他的家和那一麵湖,他怕別人垂釣的時候發現他的秘密。
享受著榮華富貴,他的日子越過越好,靠著那些田產,他的腰包裏揣滿了鼓囊囊的銀子。但是,慢慢地他發現自己擁有的財產、妻子,還有各種各樣的享受讓他越來越覺得乏味了。他覺得他必須擁有更多的財物和田產,他需要更多的妻妾和傭人來侍奉。
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實現自己夢想的方法,他不相信這湖裏隻有一個金鍋,應該還有更多的寶藏。於是,他雇用了大批的工人,讓他們下湖去為自己找尋寶藏,果然又有一個金鏟子被發現了。看到金鏟子之後,年輕人更是雄心萬丈,他立誓要變成世上最富有的人。於是他雇用了更多的工人來替他尋寶。
就在那段日子裏,雨季來臨了,大雨一直下個不停,湖水漸漸漲起來了,年輕人還是不願意停止他的尋寶計劃。工人們一個個離去了,終於湖水泛濫,淹進了他的家裏,他的妻子勸他逃走,但是他依然不肯離開,一心隻想著自己的黃金夢。最終,年輕人被水淹死了。
就像這個故事裏的年輕人,他先是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浪漢成為一個擁有田產房屋的有錢人,但是因為他的貪婪、不知足,最終連性命都丟了。貪婪不僅讓自己的生活變得雜亂,連心靈也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人的一生本來就短暫,要學會知足,隻有知足才能夠讓你享受到人生中的快樂。而隻有用心靈作為筆,繪製出來的藍圖可才會讓生活變得輕鬆。
人的一生就像是修道,修身之道和生活之道。我們常常對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滿,認為自己不如某某人,沒有某某人幸福快樂。正因為這樣,我們就會被各種事情搞得心煩意亂,甚至壓力重重。這一切都源於我們對生活不知足。
為了獲得理想中的生活,我們往往都在不停地拚搏,終於有一天自己拚不動了的時候,回頭看看自己創造的輝煌,往往會有一些感慨:自己辛辛苦苦創造了這麼舒適的日子,但是自己卻沒有好好享受過。正當停下來可以享受的時候,生命卻已經接近了盡頭。是什麼讓我們有這樣的感歎呢?其實一切都源於不知足。
上帝來到一個農夫的家,見他家裏什麼都沒有,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可是,孩子們卻十分高興,那個農夫也並不因家境貧寒而悶悶不樂。上帝說:“你們這麼窮,為何還這麼高興?”那農夫反問:“我們窮嗎?我們隻是沒有錢而已。”這個回答震撼了上帝。
難道這個回答在震撼到上帝的同時,還不能夠震撼我們嗎?沒有錢並不一定代表貧窮,錢隻是物質,而心靈上的充實才是真正的財富。想想看,人生在世,為的就是活得幸福快樂。而這一切來源於什麼?就是知足。
希望還在因為不知足而在忙碌的人們都不時地停下自己的腳步,停下來享受享受生活中的快樂,不要讓物質的誘惑改變自己的心靈,也不要讓生活的重擔將自己窒息。停下來,放鬆一下,懂得知足,在知足中用心靈為自己好好地繪製一幅人生的藍圖吧!
人活在世上,就是圖個樂,知足者常樂,我們要學會知足。不要一味地去追求那些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一切,那樣隻會讓我們身心俱疲。卸下心靈的重擔,讓生活零負重,就先從知足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