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卸去心靈重擔——拒絕做負重的蝸牛(1 / 3)

為了實現自己買房子、車子的目標,許多人不分晝夜地加班、兼職,忽略了家人、忽略身體。他們為了這些理念上的東西,艱難地扛著重擔,在原地打轉。難道一個人的一生隻有用金錢堆砌起來才算有意義嗎?難道你心甘情願將自己的一生埋葬在對物質的無限製追逐上嗎?其實生活的真諦並不是物質上的享受可以詮釋的,心靈上的滿足才更重要。我們要大聲喊出,拒絕做負重的蝸牛!

1.別讓心靈成為負重的蝸牛

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管用何種方式生活,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是許多人不僅沒有享受到生活,而且被沉重的生活負擔所壓迫。要想自己的生活零負重,就先不要讓自己的心靈成為負重的蝸牛。

許多人都喜歡為自己的人生訂立一個目標,這樣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有個奮鬥的指標,固然是很好的,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他們所訂立的這個目標,幾乎都是對於物質生活的追求。現實要有房子,然後是車子,然後是更多更多的物質享受,他們從來就沒有替他們的精神考慮過。在他們光鮮的外表的包裹下,心靈卻空乏得可怕,甚至已經變成了不堪重負的蝸牛,隻要稍稍碰觸它一下,它就可能會崩潰。

難道這一切就是我們窮盡一生想要追求的嗎?我們真的想讓自己在買房、買車的壓力下,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空虛嗎?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這麼認同吧!確實,沒有良好的物質基礎,說起一切可能都不現實,但是物質並不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唯一。沒有車子和房子我們依然會活得快樂,隻要我們的心靈是沒有負擔的,那麼我們的生活也就快樂許多。

其實對心靈財富的追求和物質財富的追求並不衝突,就看你怎麼對待,如何選擇。如果你選擇享受生活,那麼房子和車子隻會是陪襯;如果你選擇物質負重,那麼房子和車子就會變成你最重的負擔,足以讓你的一生都在這種沉重的壓力下苟延殘喘。

有兩個老太太買房子。

甲老太太現在的存款隻夠付房子的首付,她天生是一個善於享受生活的樂趣的人。她仔細地算過,她現在隻有50歲,如果現在就按揭房子的話,她感確定自己15年之後就可以還清所有的房貸,她有15年的時間來享受新房子,雖然這15年可能會辛苦一些,不過沒關係,至少她覺得有了房子之後,生活應該要更好點。於是她毫不猶豫地按揭了房子。正如她所想,這15年,因為有了房子,她的生活更加美滿,辛苦對於她來說,已經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對於人生的追求。15年之後,她還清了所有的房貸,但是她也幹不動活了。她收養了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一直將她養老送終。她付出了所有的愛,也得到了所有的愛。

乙老太太也是50歲,她擁有的存款在付首付之後還有一些剩餘,她想,隻要她一直努力,在15年之後不僅可以買一套新房子,而且可以攢一些養老費。於是她為自己製訂了一個為期15年的買房計劃,這個計劃讓她在15年中吃了很多的苦,甚至有時候她覺得要是沒有這個計劃,她可能會活得更輕鬆一些。但是無論如何,她在15年的時間裏還是攢夠了買房子的錢,當她拿到房產證的那一瞬間,竟然已經沒有了想象中的欣喜,隻覺得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當她放下重擔正要享受生活的時候,生命卻和她開了個玩笑,在那個漂亮的新房子裏,她僅僅居住了一周之後,就帶著遺憾去世了。為了房子她辛苦了整整15年,終於得到了,卻沒來得及享受就孤獨地死去了。

這故事中的兩個老太太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一個是將物質享受看作享受生活的一部分,而另一個卻將物質當作了整個人生的計劃,哪一個值得我們效仿,應該不用多說了吧。其實生活就是這樣的,你有一個既定的物質追求固然是好的,但是心靈的追求更加可貴。我們原本可以在輕鬆中享受生活,為什麼偏偏要讓生活成為一種負重呢?

相信每個人都見過蝸牛,縱觀現代社會的人們,和蝸牛又有什麼區別,我們不是也像它那般背著重擔在爬行嗎?自己的心靈到底是什麼感受,或許隻有我們自己最清楚,而我們是否也清楚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到底是為了追求什麼?

一位滿臉愁容的生意人來到了智慧老人的麵前:“先生,我急需您的幫助。現在雖然我很富有,但是人人都對我橫眉冷對,讓我覺得生活真像一場充滿爾虞我詐的廝殺。”

“那你就停止廝殺吧。”智慧老人回答他。生意人對老人這樣的告誡感到無所適從,於是他帶著滿心的失望離開了老人的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他的情緒變得糟糕透了,幾乎與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爭吵鬥毆,由此也結下了不少的冤家。一年以後,他開始變得心力交瘁,再也沒有力量和人一爭長短了。

他再次來到了智慧老人的麵前:“哎,先生,現在我不想跟人家鬥了。但是,生活卻不肯放過我,它還是如此沉重——就好像是一副重重的擔子壓得我難以喘氣啊!”

“那你就把擔子卸掉吧!”智慧老人給他這樣一句話。生意人對這樣的回答感到很氣憤,隨後就怒氣衝衝地離開了。在接下來的一年當中,他的生意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並最終喪失了所有的家當。妻子帶著孩子離他而去,他變得一貧如洗,孤立無援,於是他再一次向這位智慧老人討教。

“先生,我現在已經兩手空空了,生活懲罰了我,讓我變得一無所有了,生活留給我的隻有悲傷!”生意人哀傷地控訴著生活的不公平。“那就不要悲傷了!”生意人似乎已經預料到會有這樣的回答,這一次他既沒有失望也沒有生氣,而是選擇待在智慧老人居住的那個山的一個角落裏。

有一天他憶起往事,突然悲從中來,傷心地號啕大哭了起來。幾天,幾個星期,乃至幾個月,他都在不停地流淚。最後,他的眼淚哭幹了。他抬起頭,早晨和煦的陽光正普照著大地。他於是又來到了智慧老人那裏:“先生,生活到底是什麼呢?”老人抬頭看了看天,微笑著回答道:“一覺醒來又是新的一天,你沒看見那太陽每日都照常升起嗎?”生意人終於明白了,生活其實很簡單,隻要你願意放下自己心靈的那份執著,因為那份執著是一副重擔,受壓迫的心靈永遠不會感受到生活的甜蜜。

生活到底是沉重難以負擔的,還是輕鬆充滿快樂的?這全依賴於我們怎麼去看待它,是放下自己心靈中的負擔,還是讓心靈變成負重的蝸牛?心靈是何模樣,我們的生活就會是什麼樣子。生活中會遇到各種煩惱,如果你隻是將這些煩惱擺放在心裏,將心靈當作一個煩惱的承載物,那這些煩惱就會變成一種致命毒藥,不斷腐蝕你的心靈,生活也就成了一副重重的擔子。“一覺醒來又是新的一天,太陽不是每日都照常升起嗎?”放下煩惱和憂愁,讓心靈變得輕鬆,讓生活也開始變得簡單、無壓。

隻要我們願意放下心靈的負擔,就可以享受零負重的生活。生活本來就很簡單,隻是我們的心靈承載了太多的負擔,生活也就跟著複雜化。我們所希望的就是能夠享受到生活中的快樂,那麼從現在起,先讓自己的心靈不要成為負重的蝸牛。

2.讓心靈去旅遊

讓心靈去旅遊,樂觀的人生態度可以讓你將自己從繁忙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其實心靈也需要樂觀來激勵,隻有充滿活力的心靈才能夠學會享受人生的樂趣。要想自己的生活零負重,就先要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樂觀。

樂觀是失意後的一種坦然,樂觀是平淡中的一份自信,樂觀是經受挫折之後的堅強不屈,樂觀是困苦艱難中的淡定從容。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最完美的心靈,也就擁有了透視人生的眼睛。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改變命運的力量,擁有了享受快樂生活的特權。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是一種客觀規律,是無法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倘若把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構想的一篇小說,或是編演的一場戲劇,自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個主角,心情就會變好許多。一味地沉浸在不如意的憂愁中,隻能使不如意變得更不如意。既然悲觀於事無補,那我們何不用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守住心靈中的那份樂觀呢?

用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可看到“青草池畔處處花”,用悲觀的態度對待人生,舉目隻是“黃梅時節家家雨”。就好像打開窗戶看夜空,有的人看到的是明媚的夜空、璀璨的星群,有的人看到的卻是黑漆漆一片,烏雲遮蓋了月光。一個心態樂觀的人可在茫茫的夜空中讀出星光的燦爛,增強自己對生活的信心,能夠學會享受生活中的樂趣,放下掛在心靈的重擔;而一個隻知道悲觀絕望的人,就會讓黑暗埋葬了自己的同時,讓心靈也因為受不了生活的重擔而窒息。

用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就要微笑著麵對自己的生活,微笑是擊敗悲觀的最有利武器。無論生命走到哪個地步,都不要忘記用自己的微笑看待一切。微笑著,生命才能征服紛至遝來的厄運;微笑著,生命才能將不利於自己的局麵一點點打開。

1989年,武漢市新洲區一戶人家中傳來嘹亮的啼哭聲,鄧家喜得貴子。然而還在繈褓中的鄧守福很快就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白化病,兩眼的視力隻有0.1。“我的兩個姐姐都很正常,輪到我也許是生命給我開了個基因突變的玩笑。”鄧守福對於命運的不公,隻是輕描淡寫地一語帶過。

細心的爸爸考慮到兒子的特殊情況,就從小培養他的閱讀習慣,並堅持給他講曆史故事。“爸爸雖然是個石匠,但是很喜歡看文史方麵的書籍,也經常給我講這樣那樣的故事。童年裏,他一直把我當正常的小孩子來對待。”小學時,班上有孩子給他起外號,自尊心很強的他打了人,爸爸知道後嚴厲批評了他,還罰他跪在地上。媽媽為他說情,爸爸卻說:“別人可以把他看成不正常的孩子,但我們不能,他犯錯就要受懲罰。”鄧守福說現在之所以樂觀開朗,得益於爸爸的教育,“這是一筆受益終生的財富。”

多年求學路,鄧守福基本靠聽力堅持下來,高中考到了新洲一中。隨著學業的加緊,他學習起來也更加吃力。但是他憑借努力,最終還是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習生命科學。鄧守福一直堅信“三人行,必有我師”,樂於學習別人的優點。化生院學生會主席張為軍說鄧守福跟大家相處得很好,也樂於和大家交流,在他的身上沒有人可以看到悲觀或者失望的存在。“大一時,他代表我院參加校辯論賽,大方優異的表現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堅強樂觀的鄧守福。”鄧守福總是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規劃。他希望能夠繼續深造,研究白化病。

一個平凡的故事,一個平凡的人,卻創造了一個不平凡的人生。樂觀開朗的鄧守福沒有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始終以自己的行動與命運的殘酷抗衡著。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顆無比樂觀向上的心靈。正是這顆心靈,才讓他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走得那麼堅強、那麼完美。

守住樂觀的心境實在很不容易,悲觀在尋常的日子裏隨處可以找到,而樂觀則需要努力,需要智慧,需要心靈的追尋,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種人生處處充滿生機的心境。悲觀使人生的路愈走愈窄,樂觀使人生的路愈走愈寬,選擇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是一種機智。在諸多無奈的人生裏,仰望夜空看到的是閃爍的星鬥;俯視大地,冬去春來的勃勃生機……這種樂觀是堅韌不拔的毅力支撐起來的一種風景,是心靈在對生活的憧憬中迎來的一份輕鬆。

人生何處無風景?關鍵看保持一個什麼樣的心境。守住樂觀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就能看遍天上勝景,享盡生活快樂!

樂觀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充滿希望,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也可以讓我們的心靈變得輕鬆。培養樂觀積極的心態需要長期不懈地學習,它就像一種熟練的技藝,心到自然手到,很快就會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

(1)要想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首先就要學會和過去說再見

忘記過去的種種,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都不要讓它影響到你未來的人生。消除腦海中那些與積極心態背道而馳的所有不良因素。找出自己一生中最想得到的東西,並且立即開始行動,努力追尋你的目標。為自己製訂一個計劃,在計劃中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

(2)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讓愛心和熱忱將這個習慣變為嗜好

懶散和消極是一對好朋友,冷漠可以讓人們麵對消極的攻擊防不勝防。要想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就要放棄懶散和冷漠,在勤勞奮鬥的時候得到滿足,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活得快樂。一顆勤勞的心靈,一個懂得知足的心靈,生活對於它來說,就不會是重擔,而是快樂的源泉。

(3)了解真正的挫折,找到原因來個釜底抽薪

事實上,很多時候打倒我們的並不是挫折本身,而是麵對挫折時所抱持的悲觀態度。閱讀一些勵誌文章,從他人的經驗中汲取麵對困難的勇氣。同時我們應該堅信,積極樂觀的心態會對一個人的命運產生極大的影響。徹底清理我們的財產之後,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我們所擁有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並不是金錢,而是健全的思想、健康的心靈,它們可以讓我們決定自己的命運,把握自己的生活,將生活當一種賦予來感受。

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可以讓我們的心靈變得充實但不沉重,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豐裕而無重負。隻有這樣的生活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隻有這樣的生活才能夠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意義。要想減去生活的重擔,就讓心靈在樂觀的島嶼上先來一次旅遊吧!

不要再迷茫,也不要再彷徨,更不要將自己陷在生活沉重的漩渦中無法自拔。生活中處處充滿歡樂,隻要我們學會用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隻要我們願意讓自己的心靈時不時地去旅遊,放鬆一下。

3.用心去感受,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就不會變得沉重。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生活重得難以承受,而是我們的心選擇了忽略。因為忽略,所以生活懲罰我們,故意將重擔壓在我們的肩上。

再龐大的存在,也有它致命的弱點;再沉重的擔子,隻要放下了就不再有重量。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般苛刻,它對於人們或多或少的付出都看在眼裏。隻要你能夠把握好機會,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就可以得到生活的回報。

人人都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可以讓你對世間的諸多事情改變看法,讓你少一些怨天尤人和一味索取。“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親友之間的知遇之恩、同事之間共同工作的緣分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美德。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被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之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一切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竊絕對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可是羅斯福卻從中找出了感恩的理由。人生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常常會遇到種種挫折和失敗。如果我們不敢勇敢地麵對,曠達地處理,而是一味地埋怨生活,這隻會使自己變得消沉、萎靡不振。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像羅斯福那樣換個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和不幸,你就會保持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生活也就不再那麼累,而人生的道路也就不會那麼遙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