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長大了,自己有能力了就離開這對給他帶來恥辱的父母,於是這個念頭成了他讀書的最大動力。
畢業後他找到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也找到了一個漂亮的女朋友。在結婚的那天,他收到了父親給他的一封信,在那封信中,他知道了自己原來是那對夫妻的養子,他們一直知道抱養的這個孩子因為有這樣一對父母而引以為恥,所以從來沒有責怪過他不回家,也從來沒有怨過他的無情。但是老兩口從村人口中得知兒子要結婚的事情,還是傷心了。他們抱頭哭了好久,然後將兒子的領養證和這封信寄給了他。這樣兒子就可以不再因為有這樣一對父母而被人瞧不起了。
他哭了,他帶著新婚的妻子離開了婚禮,他直接買了當日的飛機票回到了那個久違的故鄉。看著破舊的泥瓦屋,他跪在了老兩口的門口,請求他們原諒。
不要因為一些麵子上的問題而對自己的父母心懷埋怨,因為你的那些所謂的難堪,在他們的付出麵前是不值一提的;也不要因為受到父母的責備,就讓自己的心裏添了心結,麵對他們無私的愛,再大再緊的心結也會在瞬間解開。親情是一種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愛,這種愛是連著心,砍不斷,抹不去的。
沒有父母就沒有今天的我們,更不用談什麼事業有成,家庭幸福。麵對父母的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感恩,盡兒女的本分,讓他們在有生之年快快樂樂地生活;現在我們在他們的嗬護下已經長大了,那麼剩下的就是我們來為他們撐起一片幸福的天空。因為我們的父母已經衰老了,他們的身軀已經不再挺拔,已經沒有力氣再為兒女遮風擋雨了,但是他們還是將自己最後的一點愛傾注在自己兒女乃至孫子的身上,這就是父母的愛,沒有輩分的隔膜,毫無保留地付出。
我們應該都知道“烏鴉反哺”的故事吧,老烏鴉先是將小烏鴉撫養長大,然後在它老得無法出外覓食的時候,小烏鴉就開始哺喂自己的母親。飛禽都可以做到孝順自己的父母,那我們為什麼就做不到呢?忙並不是我們的借口,隻要有心,就是請假也應該回家探望父母。路途遙遠也不應該阻擋回家的腳步,現在的交通工具發達,不用你走多遠的路,就可以到達家門口。有許多出外打工的人,他們總想掙一些錢之後才回家,於是三五年不見父母是很常見的事情,或許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父母更希望常年在外的子女能夠在過節的時候聚上一聚。他們最在乎的並不是過節禮物,也不是什麼所謂的孝順不孝順,而是見見子女,聚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團圓才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理解我們的父母,不要讓遺忘和冷漠占據我們的心靈,用愛解開自己的心結。繁忙時多打電話問候我們的父母,閑暇時不妨回家看看。工作、生意再重要,也不如生養我們的父母重要。愛我們的父母,不要讓他們的眉頭籠上憂愁。
人的一生本來就短短幾十年,而在這幾十年中,唯有父母的愛伴隨著我們走過一生。愛我們的父母,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對他們有所疏遠。如果你給自己的心上打個結,就會有一個更大的結鬱積在父母的心中。如果想讓他們開心,那就用愛打開自己的心結,讓父母的心靈充滿溫暖。
4.用“對不起”掃開籠罩在心靈上麵的陰霾
掃開籠罩在心靈上的陰霾,錯了的時候要說“對不起”。不管怎樣,有時候我們的父母也會覺得委屈,那時候我們就需要將自己對他們的歉意說出來。隻有讓他們知道我們已經意識到了錯誤,才可以讓他們寬心,才可以消弭隔代的硝煙。
麵對父母的時候,自己如果錯了,就要勇敢地將“對不起”對他們說出來。直接地將自己的歉意表達出來,對於兩代人之間的相處是非常有好處的。這樣父母子女之間的溝通就會更順暢,感情就會更融洽。
很多時候,子女明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妥,這樣可能會傷了父母的心,但是由於羞於啟齒,將歉意憋在心裏不說,加之父母又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所以慢慢地也就疏忽了。其實麵對兒女的不理解,作為父母的內心何嚐會好受?
其實,對自己的父母說“對不起”,直接將自己的內疚和歉意表達出來,這樣有助於解開彼此之間的誤會,也可以撫慰父母受傷的心靈。子女主動向父母道歉,是出於一種孝順,也是出於一種對父母的尊重,父母的心也是肉長的,我們受到傷害的時候會心痛,那他們呢?被自己最愛的子女所傷,他們的心估計早就痛得近乎麻木了。父母永遠不會對自己的兒女記仇,無論他們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他們唯一的信念就是讓子女幸福。
無論如何,父母的愛是值得我們永遠珍惜的。他們有時候可能會擔心你,所以會念叨你幾句;有時候確實是你做錯了,他們也隻是按照事實說話,但是人就是這樣子,忠言必定逆耳,當時可能麵子上會掛不住,頂撞父母幾句。這也無可厚非,人們難以控製憤怒的情緒是很常見的事情,隻要是自己真的錯了,等情緒穩定下來的時候,和父母好好談談,說出自己犯錯的原因,然後向他們道個歉,那麼他們就會變成世界上最善解人意的父母。其實,要想和父母處好關係,很簡單,那就是承認自己的錯誤,做會主動說“對不起”的子女。
一個年輕人,在一次失誤操作中,被機器壓殘了雙腿。為此,他要死要活地鬧了好一陣子。那一段時間,他的母親戰戰兢兢、小心陪侍著他。有人勸母親,說趁孩子年輕,帶著他去好看好玩的風景名勝區看看,多見見世麵吧。母親搖搖頭,回答:“在家裏挺好的,我們哪兒也不願意去。”年輕人突然就憤怒了,他咆哮著:“你哪裏也不帶我去,你想把我憋瘋啊,我看你是舍不得花錢吧!”
母親好像是做錯了什麼,站在一邊,低著頭一句話也不敢說。之後的日子,他動不動就和母親耍性子。然而,無論他怎麼鬧,母親隻是悶著頭做事,一句話也不說。人們都說,這母親也太摳門了!
幾年之後,他成了家,還開辦了一家效益不錯的工廠。一天,他提議說:“媽,現在咱家條件也好了,一家人出去轉轉吧。好多名山大川,我們還沒看過呢!”母親坐在那裏,一邊大顆大顆落淚,一邊連連點頭說:“是,孩子,咱們是該出去走走了。”然後,她便顫顫巍巍地從另一個屋裏找來了一包東西。
母親一層一層打開,裏邊包裹著厚厚的幾遝人民幣。母親滿眼噙著淚花:“孩子,媽不是沒有錢。那些年,不帶你出去,不是舍不得花錢,而是媽不敢,媽怕你看到別人都活蹦亂跳的樣子,自己再想不開……”
年輕人聽罷,先是一愣,接著就抱著母親大哭。他終於知道,母親這些年來,為他遭受了多少的辛酸與委屈。他對著自己的母親說出了很久之前就想說的一句話:“對不起。”母親聽後哭得更狠了,但是她的眼睛裏卻閃著異常明亮的光芒。
親情就是這麼偉大,也就是這麼簡單,父母的愛可以沉重如山,也可以宏大如海。他們陪著我們走過山山水水,在黑暗中為我們點亮照明的燈;在我們失意的時候,默默地守候在身邊。這就是父母的愛,愛得無私,愛得不求回報,同時又愛得無怨無悔。
是人就難免會犯錯誤,但是隻要能夠及時意識到並改正,就已經難能可貴了。或許是因為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或者是工作中的各種壓力,越來越多的父母被兒女忽略,他們對於兒女的思念卻隻能體現在喋喋不休的嘮叨中。而在這些嘮叨中飽含著他們的關愛,透露著他們無盡的思念。因為是父母,為了不增加兒女的負擔,甚至連思念都會變得如此隱晦。再見到父母的時候,不妨和他們說一句“對不起”,隻要一句對不起,父母就會理解。
對父母說“對不起”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可以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
父母、子女之間有時候可能會因為一些事情或者意見而產生誤會,這時候,做兒女的不管是對是錯,都要向自己的父母道歉,因為惹父母生氣,本身就已經錯了。向他們低頭認錯,誤會可以在一瞬間消失不見。父母他們的堅持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冷靜下來的時候你不妨聽聽他們的見解,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能夠使他們心情開朗
老人最重要的是心情開朗,隻要他心情歡快,身體就會健康一些。我們的父母大多都已經老了,看到孩子們一個個去了其他的地方發展,家中隻剩下他們老兩口的時候,難免會有一種被拋棄的孤單感。再加上思念的煎熬,不免會有這樣那樣的疾病來侵擾,這時候我們就應該讓他們盡量保持開朗的心情。對父母多問候幾次,即使產生爭執的時候,也主動承認錯誤,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兒女掛念著自己,他們的心情自然就好了。
(3)讓父母有自豪感
父母最驕傲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兒女有出息。所有的父母相互交談的話題一直都是圍繞著自己的子女的,在相互的比較中,他們會因為自己兒女的優秀而自豪。其實父母都是將自己的兒女當做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寶來培養的,這裏麵灌注了他們所有的心血,當然包括他們的青春。對自己的父母說“對不起”,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兒女是懂事的孩子,值得他們驕傲。
愛我們的父母,學會對他們說“對不起”。在這一聲歉意中,將自己對他們的愛表達出來,那麼存在於父母、子女之間的代溝就會消失,彌漫在隔代的戰場上的硝煙也會熄滅。而親子之間的愛,會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和自己的父母發生過爭執,有時候自己錯了,確實很想向父母道歉,卻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說出口。雖然父母對兒女從來都是不記仇的,但是他們也有心啊。我們的傷害就好像是一片陰霾,籠罩在他們的心頭。我們應該用“對不起”驅散那片陰霾,讓我們的父母們展開明媚的笑容。
5.找到搖曳在心靈深處的那份理解
愛由親始,親親而仁民。一個人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感,是從愛自己的父母、親人開始的。現在的家庭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在對於親情的理解上,很容易出現偏差,為此造成了許多誤會。讓理解搖曳在我們的心靈深處,讓隔代的硝煙熄火。
理解是溝通人與人心靈的橋梁,是化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誤解、矛盾甚至仇恨的橋梁。有了這座橋梁,人們就會生活快樂,相處和睦。而這座橋梁更可以讓親情不再流淚,讓父母子女沒有代溝。
當人們情緒不好的時候,往往所做的一切都會缺乏理智,容易誤解別人,這樣會給他人帶來心靈上的傷害。矛盾衝突也就會輕易產生,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當我們貪玩而放鬆學習的時候,父母總是會因為我們不知學習而十分生氣,時常會采用激動的言語批評,脾氣不好的還會打罵。此時,可想而知,我們的心情一定會非常難受。那時候我們大多不會理解他們的苦心,所以故意和他們頂嘴,做一些錯事讓他們生氣。
現在回想起來,假如那時候能以寬容的心態,充分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想想父母平時對自己的關愛,明白即使父母十分嚴厲,責備中也蘊含著他們的無限愛心,就不至於因為不理解,彼此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甚至產生無法填平的“代溝”。長大後,懂事了,才體會到了父母的用心,卻無法將歉意和後悔說出口,隻留下無盡的悔恨。所以,我們必須在心中架起一座“理解之橋”,一座人與人之間互相體諒、互相溝通之橋。因為,寬容和理解是一個人的高尚情操。
從前,有一棵巨大的蘋果樹。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在樹下玩耍。他爬樹,吃蘋果,在樹蔭下小睡……他愛樹,樹也愛和他玩。
一天,男孩來到樹下注視著樹。“來和我玩吧。”樹對小男孩發出了邀請。“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再也不會在樹下玩了。”男孩回答道。“我想要玩具,但是我沒有足夠的錢。”小男孩的聲音裏透著傷感。“對不起,我沒有錢……但是,你可以把我的蘋果摘下來,拿去賣掉,這樣你就有錢了。”蘋果樹窘迫地告訴男孩。男孩把所有的蘋果都摘了下來,然後高興地離開了。男孩摘了蘋果之後很久都沒有回來,樹很傷心。
一天,當年的男孩已經成長為一個男人,男人回來了,樹很激動。“來和我玩吧!”樹開心地說。“我沒時間玩,我得工作,養家糊口。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幫助我嗎?”男人理所當然地請樹幫忙。“對不起,我沒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拿去蓋你的房子。”男人把所有樹枝都砍下來,然後高興地離開了。看到男人那麼高興,樹非常欣慰。但是,男人從此很久都沒回來,樹再一次孤獨、傷心起來。
一個炎熱的夏日,男人終於回來了,樹很欣喜。“來和我玩吧!”樹好久沒有這麼開心了。“我過得不快樂,我也一天天變老了,我想去航海放鬆一下,你能給我一條船嗎?”男人悶悶地開口傾訴。“用我的樹幹造你的船吧,你就能快樂地航行到遙遠的地方。”男人把樹幹砍下來,做成了一條船。他去航海了,很長時間都沒有露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