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無知竟使“我”拿著趙給的幾張“滿州國”郵票做起了交易,同白羅漢換了七個西班牙,兩個葡萄牙。這是沉痛的一筆,融進了蕭乾意味深長的思考:“我”後來在趙的感召下開始覺醒,可羅漢們依然故我。

“我”第二次獾似地竄進趙的宿舍時,他正蒙被大睡。“我”把手伸進被底,卻摸到一把滾熱滾熱的淚。這拭不盡的淚水,終於感動了“我”,以至那郵票再不能抓住“我”的心。老趙答應晚上和“我”走走,因為他要走了,“我”是他唯一的熟人。

老趙無限的憤懣似乎使“我”感到了什麼,雖然暫時還說不清,但當“我”再次見到追著“我”要郵票的羅漢時,“我”已開始用鄙夷一個無心肝人的眼色瞅他。感情上入情入理的變化,使“我”對晚上的自修課心不在焉了,也描起“誓死”來。“我”第三次來到趙的宿舍時,他正打行李。他剃了光頭,說是要扮成農民,以免在見到媽媽前讓日本人殺死。“我”幼稚地問他既然會被殺,幹嗎還回去。趙送“我”兩本書,《東北問題》和《青年與滿蒙》。趙仿佛在說,看完你就明白了。

趙在操場上啟發教育“我”的場麵,是整個小說的高潮。他把“我”當成兄弟,熱情地撫著“我”的肩。這時,“我”才了解到,趙的父親被日本人抓了去,哥哥被日本人用刺刀挑了,他要回家鄉為親人報仇。趙語重心長地說,你們這種人,不明白自己的世界,就知道整天吹哨。他繼而又用矛盾、痛苦的語調說,其實,也不怪你們。人都愛玩,愛活潑,誰愛皺眉,愛流血?可是倒黴的你是在帝國主義者蹂躪下的中國人。你沒死,是因為還沒殺到你這塊兒。早晚——。這無疑說出了蕭乾自己當時的思想。“我”是那類富有正義感、同情心但又不甚明事理的青年的縮影,一旦認清嚴酷的現實,燃起複仇的烈焰,就能成為趙所希望的“有骨氣的人”。所以,當趙說“我”還小時,“我”心裏在說,我不小,你看,我也哭了。《郵票》發表後,巴金讀罷告訴蕭乾,正是“我”這個無知的孩子這句心底的話,使他受得感動。全篇至此,愛國主義的基調得到了升華。

小說的結尾哀感且有幾分悲壯。趙用力握了“我”的手踱回宿舍。回到宿舍,“我”少了平日的魄力,並開始感到黑暗的可怖。第二天醒來時,“我”發現了趙放在“我”枕畔的信封,背麵寫著:我走了。羨慕你睡得舒坦,不忍叫醒。昨夜話,莫忘。郵票,隨你撕。那住址隻告訴你我拚命的場所。無從通訊。——知名不具。

《郵票》不同於當時的許多抗日題材小說,它沒有直接揭露日本人的人麵獸性,也沒有直接宣泄抗日宣言,它隻是在精心設計的曲折跌宕的情節中,通過郵票這枚方寸的媒介,把兩個年輕人的心聯結起來,在淡淡悲哀的氣氛中,抒發濃重的愛國主義情懷。平凡的人物,看似不重要的細節,卻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突出主題,藝術效果也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