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的熱度(1 / 1)

“燒烤”的熱度

今夏又算過去了。觀察多時,老何以為:北方夏日,“燒烤”當紅。幸好各地都嚴格限製沿街、沿河以及小區空地、城郊野外的燒烤活動,強行降溫。否則,晚霞中夜幕下的城市,就是個煙氣繚繞羊肉飄香的歡樂大排檔。

過去說美國人請客簡單,備些生菜水果,再弄些大肉片子在自家草坪上架起爐火烤,烤得黑不溜秋、半生不熟,就生吞硬咽下去。我也曾認定那不是啥好吃的,且燒烤又會產生不少對身體不好的物質,這吃法不會在咱們有幾千年烹飪文化的國度有市場。

但情況並非如此。就說承德,最早街邊烤羊肉串與賣冰棍的是一個等級。扇把濟公破扇,有倆人站跟前吃,生意就不錯了。後來大變,冰棍少有人買,吃燒烤的人越來越多,為此開辟夜市——人行道馬路上,還有幾個山頂,變成大賣場。一邊吃一邊唱,一鬧多半宿,還有人索性找個空地自己動手。承德市山多穀多林多草地多,特別適宜野餐,市場上買燒烤爐、炭、羊肉串又極方便,一時間四下熏煙起,夜半公雞鳴,破壞美好環境,打擾周邊居民。再往後就嚴格治理了,經營燒烤必須在室內操作,用電爐子。但周邊山裏的農家飯,依然用炭火烤,原生態、山野情。

今年最火的是烤全羊,過去吃烤全羊的極少。今年活羊便宜,但烤出後價格不菲

,最低999元一隻,多數在一千三四。配送六個或八個菜,十來個人就夠吃了。這價格與在飯店吃一桌相同甚至還略高,但感覺不一樣,尤其受年輕人青睞。如果說現在早上哪裏車多,肯定是幼兒園小學校。而天黑後哪裏車多,一準是有烤全羊的農家飯店。我去過一家,在山溝裏,車都排到溝外,火到什麼程度可見一斑。

烤全羊在承德有曆史。避暑山莊的萬樹園,當年就是乾隆宴請各族首領和外國使節的地方。盛宴之中,烤全羊必不可少。滿族入關前生活在白山黑水間,直至入關後到木蘭圍場行獵,在野外燒烤也是基本功。

目前承德烤全羊的方式,一種講究的,是浸好作料用錫紙裹嚴,放在爐裏烤。烤好打開錫紙,羊肉香爛可口。我和朋友吃過一次,吃上一口就不願離開,瞅都不瞅一旁桌上的其他飯菜。但這種做法比較費時,還需有較大烤箱,一般農家飯店沒這條件。

眼下大多還是炭火直烤:把宰好的整羊固定在能轉動的鐵棍上,刷作料,下置炭火,轉動著烤,其間用刀將肉皮劃開再不斷刷作料,大約一兩個鍾頭,搭出,就可以圍著吃了。吃時用手撕下皮和肉,又酥又嫩。吃下一層,再置炭火上烤,再撕,如此三四遍,這隻羊就吃得差不多了。

今夏我吃過幾次,有烤得好的,能嚼得爛,有的嚼不動,但年輕人牙好,

都能享受。眾人圍著吃,一手拿啤酒瓶,一手拿肉,很有野性。也怪,有人平時不吃羊肉,但能吃這烤全羊。這是為何呢?他們說在空調雅間裏吃飯很拘束,在這裏放鬆,就想嚐一嚐,且烤出的羊肉沒有膻味……

當然,烤全羊最多的地方在壩上草原。那天下午我在山坡上看見一群羊在吃草,收羊的開著車拉走幾隻,轉眼就上了烤架。說來有些殘忍,但見到交易中紅色的大票轉到羊主人手裏,也就釋然了。隻是眼下大羊十元羔羊十三元左右一斤,養羊的收入並不高,掙錢的是中間環節。就好比先前的大蒜,價漲了,蒜農並未掙多少。好在吃烤全羊的城裏人,認定價格就是這般並不計較。何況,一年就一個夏日,又能吃幾隻,無所謂貴不貴,要的就是快樂與感覺,於是烤全羊的“熱度”就越來越高。

那日晚,燈火闌珊,我瞅瞅吃剩的整羊骨頭架子,忽然想起電視裏一群狼撲向食草動物的畫麵,這其中有一隻牙口不大好的老狼,就是我吧……

2016年0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