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光一家 也是鎮海人。朱曉光的哥哥朱曦光 1931 年考進上海鄒韜奮辦的 生活書店,後來又經鄒韜奮介紹進入國際貿易協會。
朱曉光和朱 楓就是由朱曦光,介紹給了武漢新知書店的創辦人徐雪寒,1937 年他們兩人帶著孩子們從鎮海到達武漢,在書店開始了新生活。
此後,徐雪寒一直是朱楓的直接領導人。
徐雪寒說:“諶之用變 賣家產所得,對新知書店投了一筆數目較大的資金,說是投資, 其實我們都知道是對黨的出版事業的無償捐獻。”
1939 年秋,朱楓夫婦奉命入皖南雲嶺,在新四軍軍部開辦隨 軍書店,為抗日愛國武裝提供精神食糧。
一年後她接受新任務隻 身前往敵占區上海,為大後方的革命出版事業采購物資,並親自 押運走海路,繞道香港等地,再溯東江而上,穿過重重封鎖線抵 達廣西桂林辦事處。
1941 年,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
得知在新四軍中的 丈夫朱曉光被俘,朱楓經組織安排,化名周愛梅,扮成“闊太太”, 代表組織三次進入上饒集中營探望和設法營救皖南事變時被捕的 朱曉光,在敵人眼皮下通風報信、送醫送藥,出色完成任務。
朱 曉光於次年春越獄成功,又由朱楓掩護從浙南山區繞道大後方返 回上海。
1944 年初,朱楓離重慶轉武漢至滬,參加書店駐滬辦事處籌 組同豐商行。
10 月,同豐商行遭敵人破壞,工作人員被捕押於滬 西日本憲兵隊。
朱楓經受了殘酷刑審考驗,但她大義凜然、寧死 不屈,後來經黨組織營救出獄。
為了革命事業,朱家四口人各奔東西難得有團聚的時候。
與 朱曉光結婚後的 18 年裏,大部分日子都是四處奔波,解放戰爭 期間,更是連通信都無法實現。
夫妻倆顛沛流離,一雙親生兒女 也聚少離多。
兒子朱明一直由前夫之女陳宜撫養,女兒曉楓則送 去了浙江龍岩的台灣抗日團體“台灣義勇隊少年團”讀書,直到 1945 年抗戰勝利。
在現武漢市美術館的正門口,曾有一家叫“大樂”的童裝店。
1937 年,攜女來到武漢的朱楓,為了更好地開展革命工作,除了 新知書店家屬,還利用已出嫁的姐姐朱啟文的社會關係,增加了 一個身份:大樂童裝店辦貨人,這家童裝店是朱啟文夫家所開設, 其實朱楓才是真正的大股東:1933 年,她出資 400 大洋,資助姐 夫顧輔倉開了這家店,並 7 次從大樂支款作為革命經費。
有了這 層便利條件,朱楓此後在常德、桂林、重慶、上海和香港等地多 次使用這個身份,來從事革命工作。
當時,朱曉楓跟隨母親千裏 迢迢前來投奔姨母。
此前,從上海搬來的新知書店也已經在武漢 安好新家,地址在當時的江漢路聯保裏 16 號。
童裝店和書店相距不遠,當時朱楓已懷有身孕,幾乎天天在 這兩家店子間走動,滿麵風塵,像一個世俗的中年婦女,但眉宇 間仍透著一個知識分子的英秀之氣。
童裝店裏有時會接待一些“跑單幫的”,表麵上看,都是從上海帶貨來漢口銷售,所得的錢再 從漢口購貨,帶回上海去賣的買賣人,但其實都是來接頭或傳遞 情報的地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