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道,最圓滿的人生之路(3 / 3)

剛柔相濟,慈威並施,聽起來這似乎更符合佛家所說的中道。有時仔細想來,在世間做人又何嚐不應該如此呢?我們天天都在說,對人應該寬容大度,可有些時候威嚴那麼一回、嚴厲那麼一把,似乎更顯得“有人情味”一些。太過慈軟的心腸,往往也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而在某些特殊時刻,強硬與威猛反而更能保護自己、救度眾生。

可見,寺院裏的一切無一不是在向我們“表法”,比如當我們看到觀音菩薩的慈悲和悅相,就會在心中生起慈悲、喜悅的念頭,去行慈悲眾生的事情;看到彌勒佛憨厚的笑容和圓鼓鼓的肚子,就會想到做人做事當大度寬容,留寬容心,現慈愛相。無量無邊的道理,都在這具體的造像中得以顯示,這總比一味枯燥的說教要更讓人容易接受。

不過,這些表法也隻有用心觀察、體悟,才能從中見到智慧。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進得山門之後,放不下塵世雜務的人一味地在求,而把塵世雜務看得淡然、願意從此活得坦然的人卻笑對彌陀。

但願,慈悲者因見了勇猛的天王像而培植出無畏,但願,凶狠者在見過慈柔的彌陀像而生養出慈悲。慈柔應有度,勇猛亦複如是,一切道理都盡在天王殿的彌勒像和天王像中。

延伸閱讀:

桑耶寺:自然生成的釋迦牟尼佛像

在西藏山南地區的桑耶鎮境內,有這樣一座寺院,它始建於公元8世紀,號稱是吐蕃王朝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內建築按照佛教的宇宙觀而布局,寺院的中心佛殿乃是融合了藏、印、漢三種建築風格,因此也被人們稱為“三樣寺”。但它還有一個名字,桑耶寺。

在公元8世紀,來自古印度烏仗那國的密宗大師蓮花生進入西藏。他傳播密法,度化當地眾生,還主持修建了這座桑耶寺。在桑耶寺內,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曆史文物,其中有一件十分不可思議的聖物,那便是一尊自然形成的釋迦牟尼佛像。天然形成,沒有人工痕跡本就已經難得了,可更神奇的是,這尊造像據說還經過三世佛的加持,所以靈驗無比。說實話,當初一心想到那裏去,就是為了一睹其風采。可能是因緣不夠,在做了許多準備之後也未能成行,無奈之中也隻好聽朋友們的一番描述,來解解心頭之癢了。

作為受人推崇的一位聖尊,釋迦牟尼佛的造像繪畫在很多藏傳喇嘛寺中都能見到。桑耶寺這裏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身如金色,麵龐安然,微微垂下的眼皮顯得很是可親。他頭上戴有寶冠,那寶冠上裝飾著許許多多的寶石——我也是聽從桑耶寺回來的友人所說,很遺憾,沒有親眼一見,也隻能根據友人的講述和資料圖片來想象一下了。

可是,無論如何調動自己的想象力,都很難滿意地描摹出這尊大佛的形態,至少對我來說,我是不敢輕易去對人描述他的,唯恐一不小心,失了敬意。說他莊嚴,可無論哪座佛殿、哪尊佛像,都是莊嚴神聖的;說他慈悲,可任何一位佛菩薩對於眾生都是懷著慈悲心腸的。

這尊釋迦牟尼佛像眉間有一白毫,仿佛無聲地觀照著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觀照著三世的落寞繁華,觀照著世間每一個人的心底最深處。自然,我也在他觀照的範圍之內。每每一想到這個,我便有種很難說明的感覺。一方麵,我希望慈悲的佛陀能看到我內心的憂慮、恐懼,另一方麵,我又擔心他看到我內心中那些陰暗的想法。

我一直為自己心底的一些陰暗想法而有一種深深的負罪感。比如有那麼一個時期,對財富的巨大渴求,我的這種對財富的渴求感被許多朋友說成是“對成功的追求”,是值得稱許的。但很快我就發現,對財富的渴望已經成為我心頭的一顆毒瘤。沒有錢的時候,我迫切地需要它,並且為了維持生計而忙忙碌碌。但是,我常想,如果有一天,我變得非常富有,那麼我的境況並不會比現在更好。是的,那個時候我會有充足的錢去購買我喜歡的東西,可這些真的需要嗎?這個樣子的生活,難道就真的是我夢寐以求的嗎?我被財富吸引住,在金錢的圈子裏打轉,表麵上看起來生活很富足,但這是犧牲了許多時間和個人自由才得來的,唉,得不償失啊。

若是佛陀知曉了我的這些念頭,不會笑我吧?可我卻希望他能將我心底的一切看得十分透徹。有些時候,把陰暗的念頭拿到太陽底下曬曬,總比一直悶在心頭更好。人不要害怕欲望,也不要為了自己那些不怎麼美好的念頭而自責,正是因為這些雜念存在,我們才能找到修行的意義。

如果以後找到機會,我肯定要來桑耶寺的。我想告訴那尊佛像:你是天然生成的,我的心也是。我的心與你一樣,原本都是純淨光明的,雖然我還要為沾染灰塵的心靈做一些很必要的功課,但我會堅持著走下去,一直走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