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圓滿總要貴人扶(1 / 3)

\/>

@��在天王殿後麵通常塑有韋陀菩薩的立像。這位大菩薩可比前麵的哼哈二將、四大天王顯得“平易近人”多了。單看他相貌堂堂、表情和悅,就知道這位菩薩一定“很好說話”,可其實這位韋陀菩薩的責任卻十分重大,他不僅要降伏擾亂人心的邪魔,還要護持修行者和善良的人。

我們專心修行,還真離不開這位麵如書生、實則勇武的大菩薩的護衛。正所謂“圓滿總要貴人扶”,這位韋陀菩薩就是我們修行道路上的貴人啊!

轉過天王殿,我們往往會發現在彌勒佛像後麵還有一尊身材高大的立像,這人儀表堂堂,英俊威武,他沒有四大天王那般高高在上,雖然麵目威嚴,卻又給人一種容易親近的感覺。在生活中,我們也有過這樣的感覺,有些人看起來凶巴巴的,似乎很難相處,但若是你拿出真心與之交往,說不定還會埋怨自己當初的想法,你會在心底說:“這人其實也蠻好的嘛!”可見啊,不論是看人還是看事物,都不能從表相入手。佛家也是這樣講的,不要執迷於表相,而要用心去看事物的本來麵目。

這個立像就是韋陀菩薩。這位韋陀菩薩,是賢劫千佛中的最後一尊,他原本是婆羅門教中的一位天神,後來歸入佛門,成為護持佛法和出家修行人的護法神。佛陀曾經叮囑過韋陀菩薩,要他護持佛法,鎮伏魔軍,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韋陀菩薩的造型與觀音、普賢等都不相同,他化現為一勇猛武將的形象,手中持有金剛杵。每當他見到有修行人被邪魔外道所迷惑,就會迅速趕過去,降伏邪魔,以使修行人能安下心來,專心修持。

韋陀菩薩的主要職責是護持佛法道場,他背對著彌勒佛,麵向大雄寶殿,日夜護衛正法,不辭疲憊。佛經故事裏說過,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諸位天神將佛陀遺體火化之後便收取佛舍利,還商議著建造佛塔供養佛舍利之事。帝釋天說佛陀生前曾答應給他一顆牙齒供養,因此他就用七寶瓶裝好佛牙舍利,正準備回去好生供養,可是在半路上卻被羅刹給搶了去。韋陀奮力追到羅刹,奪回了佛牙舍利。

這一路行過來,我們在前麵看到的哼哈二將也好,四大天王也罷,他們手中都有不同的法器,這些法器又各自蘊含著不同深意。同樣,韋陀菩薩手中也有一件法物,這便是韋陀杵,當你仔細地觀察,會發現在不同道場,韋陀杵所放的位置也有著極大的差別。

把韋陀杵扛在肩上,這種形象多見於那些大型寺廟,若有雲遊到此處的僧人可以在這裏掛單吃住三天。但如果韋陀杵是平端著放在手中,那便說明這個寺廟規模中等,來此掛單的僧人隻能吃住一天。若是韋陀杵豎立起來,杵著地麵,那麼抱歉了,這是個小寺廟,無法為雲遊到此的僧人提供吃住。

在山西平遙雙林寺中供奉的韋陀造像與我們平時接觸到的有著極大不同,平遙雙林寺的這尊韋陀體格壯碩,右臂緊緊地握拳下垂,左臂端起,肘部向外張開,充滿動感的造型將其力大無窮、勇猛善戰的特點表現得頗為精妙。若是遠遠看過去,你會真的以為那裏站著一位身穿鎧甲,隨時準備著與惡人搏鬥,護持修行者的神將。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雙林寺的韋陀造像的姿態不僅與其他寺院大不相同,而且他所在的位置也不同。在一般寺院裏,韋陀像都在天王殿彌勒佛像的背後,可雙林寺的這座韋陀塑像卻立在觀音菩薩身邊,成為自在觀音的保護神。這裏有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倒頗為有趣。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生日,文殊菩薩交代給韋陀將軍一項任務,讓他把一擔禮物挑到觀音菩薩所在的普陀山。觀音菩薩早已得知這個消息,他心想這正是度化韋陀的一個好機會。

韋陀將軍挑著沉重的擔子,駕著祥雲,著急忙慌地向南海行去。也許是一路上走得太快,韋陀將軍感覺很是疲累。眼看馬上要到普陀山,韋陀卻找了個清淨的地方打算休息一下。本來是打算休息一會兒就繼續趕路,可也許是天氣太熱,走得太累,韋陀便打起盹來。

觀音菩薩在空中看到韋陀睡得正香,便掀起一個大浪,拍醒了正在酣睡中的韋陀將軍。韋陀被驚了這一下,才想起來還有很重要的事情沒辦完。於是他急忙挑起擔子,向普陀山走去。不一會兒,掩映在翠竹蒼柏間的寺院樓閣就進入眼簾。這時,韋陀才算鬆了口氣。

不過,觀音菩薩給他設置的磨難似乎還沒停止。因為不知從哪裏竄出的三隻猛虎正以驚人的速度朝著韋陀奔來。作為神勇大將,韋陀自然不會把這些猛獸放在眼裏,他把擔子放在地上,做出與猛虎搏鬥的架勢。

可猛虎的目標根本就不是他,而是他肩上挑的那些禮物。還沒等韋陀反應過來,老虎們早已衝過來把禮物撕咬得稀爛。韋陀將軍一時傻了眼,他正發愁要如何向觀音菩薩交代,卻聽到一個聲音說:“前麵站著的可是韋陀將軍啊?”

韋陀回頭一看,說話的正是觀音菩薩。因為沒能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韋陀十分愧疚,他木然地站在那裏,一時竟不知道說什麼好。

觀音菩薩便問:“剛才你急匆匆地趕來,可是有事?”韋陀就把文殊菩薩交代給他的事情以及他是如何來到普陀山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給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聽後微微笑道:“看來,你這大半日的工夫全白費了啊。”

“是呢,是呢。誰能預料,這些給您慶生用的禮品竟被老虎給吃幹淨了!”韋陀低著頭說,“難以預料的事情真多啊。想來人們在世間忙忙碌碌,為了自己的目的連命都可以不要,可到頭來呢,還是一片空空,什麼都帶不去。早知道如此,我就不這樣急匆匆地趕來了。不瞞菩薩,我這一路上,都沒有好好欣賞景色呢。”

“你說的不假!世上人每天都活得很累,他們這樣匆匆忙忙地活,直到生命走到盡頭,方才後悔起來。唉,人們都在追逐外物,為了帶不走的東西,反而讓自己活在煩惱、疲累中。”觀音菩薩有意點化韋陀,因此才這樣說道。

韋陀到底還是悟性很高,他雙手合十,對觀音菩薩說:“能趁著年輕力壯時好好修行,這才更重要。可是,我卻發現有些修行人總是半途而廢,好可惜!敢問大士如何才能讓這些人專心修行呢?”

“當有心魔生起,或者有人來幹擾生事,眾生自然難以繼續修行。韋陀啊,你就做佛門的護法吧,若見有邪魔前來滋擾,你就要護持一切修行之人。”韋陀將軍領命之後,便成為佛門中的護法神。因為他是經過觀音菩薩點化的,所以,雙林寺中便把他的塑像立在了觀音像身邊。人們若是來到雙林寺,多要拜一拜這位大善菩薩。

曇花一現,隻為韋陀

相傳,在數千年前,有位清秀可人的花仙,她愛慕上了威武英俊的小神韋陀。雖然韋陀對此毫不知情,但這並沒有阻擋得住小花仙對心上人的思戀。這種思戀之情是如此濃烈,以至於她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裏,忘記了自己是在宮規森嚴的天宮。

後來這件事不知怎麼的,竟傳到了玉皇大帝耳中,神仙淨土,豈能容得下這男女私情,更何況動了凡心,本該就是死罪。還好,玉帝隻是將花仙貶為一種不起眼的小花,在每一天,她隻有一個時辰開花。花仙並不因此怨恨,癡情的她隻在韋陀出行的那個時間段才盡情綻放,希望把這最短暫的美麗送給最心愛的人。

或許,這故事中的小神韋陀與那位把守道場的韋陀菩薩並非同位。那麼,端坐在蓮台之上的佛陀又是如何看待愛情的呢?

世間真摯的愛情,很好,很感人,那是短暫人生中最閃亮的光芒。可是,再真摯、再感人的愛情,也不過是因緣際會,短短如許歲月中,卻要因為當初的一點動心而留下萬千的苦痛。有人說這不值得,人生中可以為之努力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創建事業,為什麼要把滿腔熱情耗費在對脂粉紅顏的追逐上。也有人說,隻要是真正愛過了,就應承擔起以後的一切,不論那結果是悲是喜,都不能有絲毫怨言,既然當初愛了,又何必要抱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