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圓滿總要貴人扶(2 / 3)

佛家看來,愛分兩種,一是凡夫之愛,一是“法愛”。凡夫之愛不過是因為原始欲望的左右而追逐自己喜歡的異性,就好比獵人追著馴鹿,這愛中充滿了貪欲,永遠沒有饜足的時候,因而內心也永遠是痛苦的。這種痛苦,不是別人施加給自己的,而是因為自私又迫不及待地要占有對方才造成的。

而“法愛”則是清淨、沒有貪欲執著在其中的,法愛之中沒有染汙煩惱,沒有絲毫的占有和欲求,那是一種純淨無比卻又很難做到的愛。這種愛為我們指明了解脫的大道。可是,世間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呢?

法愛是不需要條件的,它不是為了填補自己的需要,也不是要滿足自己的歡樂,它和肉欲無關,也不是建立在對方為自己付出的條件之上。那不是自心的執著,也沒有因一廂情願而產生的煩悶,不會在經受無常變化之後給我們帶來徹骨之痛。

一切因緣,無非是刹那生滅,姣好的容顏是這樣,被人歌頌的愛情也是如此。確實,愛情本身沒有錯,隻是人們偏偏要那麼執著地看待這處於變化之中的東西,不僅為此傷人傷己,更因為自己得不到而做出過分的事。這不就是因為看不破那所謂的“愛情”嗎?

因愛而癲狂,為情而放浪,聽起來這是多麼的不羈,多麼的熱烈。可是在癲狂之後呢?一切都會歸於寂滅,而自己的貪愛之心所造成的傷害卻會永久存在。有智慧的人,才不會選擇這條道路。

再看看昔日萬般情深的戀人,最後不要說那往日的深情是否還在,兩人沒有徹底翻臉,沒有從愛侶變成仇家就已經不錯了。

可是,佛陀絕不是讓所有眾生都出家,都做出如他一樣離家別子的選擇。愛情不是錯誤,家庭也不是掛礙。真正的掛礙是自己那執著而頑固的自心。如果你能看透繁華愛情背後那生滅變化無常,一切都有因緣牽絆的本質,你還會因為得不到所愛之人而傷心傷神嗎?

曇花一現,隻為韋陀,這故事確實很動人。可我們畢竟不是生活在傳說故事之中。我們也表演不出傳說中的唯美浪漫。生活本該是輕鬆自在的,不過一直有個前提,你的心靈也是輕鬆自在的。用自在之心看愛情難題,想清楚,看明白,自己日夜惦記的人,其實也不過是人生情海中的一朵浪花,倏忽生起又倏忽落下。不要說,所有的痛苦都是別人帶給你的,如果你的內心不存在執著,那麼誰又能傷得了你?

愛情本沒錯,隻是現今有太多的人簡單地把愛情與情欲的滿足聯係在一起。有人為了得到“愛情”而不擇手段,他們絲毫不覺得其實這種對異性的喜愛也是一種幻覺,一種欺騙,特別是那種因對方外在容貌而深深迷戀的感情,更是幻覺中的幻覺。人的容貌再美麗,但一次意外,一場疾病,哪怕是漸漸流逝的歲月,都會帶走這種美麗。因為美麗而生出的愛戀,也會隨著美麗的消亡而不複存在。這豈不是一種幻覺嗎?更可笑的是,多少人為了這種幻覺而欲死欲活,或者不惜傷害他人。

看到這裏,有人會說:“愛情真是一劑毒藥,既然愛情這麼可怕,那我還是遠離它吧。”而事實上,越是這樣想的人,往往越難以抵擋欲念的力量。真摯的愛情很可貴,但如果我們心中裝著慈悲眾生的大愛,那麼就隻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成就感,而不會是痛苦,更不會因為所謂的“失戀”而痛苦不堪。

記得以前去某座寺院,一位年輕女子跪倒在大殿前,低聲輕訴。她希望菩薩能賜她一段好姻緣,讓她的愛情生活幸福快樂。我靜靜地看著她,在她起身的時候,感覺過去的過去,遙遠的某個時代,許許多多的人也是這樣,跪倒在佛像前,為自己求一段美滿姻緣。所謂姻緣,也是“因緣”,隻有內因外緣各種條件都具足了,兩個人才會有相遇相識,若是這內因外緣還在繼續起著作用,那麼便有了後麵的故事。

可是,不論我們是為這份姻緣歡喜,還是為它哀傷,既然是一種有為法,那麼注定會有消亡的時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即便沒有發生意外,兩人相守直到白頭,可終究也逃不脫死亡。生命終了的時候,兩個人還是分開了。

若是說人們不需要愛情,這似乎也不太合理。在這個世界上,絕少有人天生地就向往孤獨,哪怕是性情再怎麼古怪、孤僻,他也總希望這世界上能有個人懂他、珍惜他。可真正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讓情欲迷亂了自心,他們會把小愛升華為大愛,這也是佛家經常說的慈悲之心。

在古印度曾經有個修行人,據說他不被世間的財寶、美色所誘惑,因其品格高潔而成了眾多追隨者的師父。他也以為自己已經擺脫了情欲的控製,但他在一個明媚的春日遇到一位美貌絕倫的女子時,他還是動情了。他後來反省,就說:“哎呀,都怪我自己的這雙眼!若不是因為眼睛捕捉到了女子,我又怎麼會動心呢?真是的,這雙眼睛阻礙了我修行的道路。”說著,他就刺瞎了雙目。

真正阻礙他修行的是他那顆執著的心,而不能怪罪自己的眼睛。有禪心、有悟性的人,他們在看到大好春光時,既會發出“春光明媚,春花嬌美”的讚歎,也會感覺到春去秋來,生命苦短,所以生出要精進修行的決心;他們在看到美麗的妙齡女子時,既會有對青春美的喜愛,但也能覺察到人體肉身不斷變化、衰老,美麗的容顏也不會永久留存,因而不會被美色所迷惑,不會為因對異性的迷戀而讓心靈飽受煎熬。

真正的愛,它更多的有一種奉獻、犧牲的精神在裏麵。這種感情裏,沒有“我”這個東西存在,一旦它轉化為一種對全體人類的大愛,我們內心深處將不會再有煩惱痛苦,你用大愛看著眾生,你會感覺原來眾生是如此可愛,而你的這種情感會反作用在自己身上,其結果就是永遠安住在喜悅、安寧之中,沒有失去愛情的恐懼和焦慮,也不怕有人奪走你喜愛的人,因為你已經沒有了控製欲,也不曾把某個異性當做你獨自占有的物品。

這樣的大愛,應該就存在於我們的心性中,它有個孿生兄弟叫“無我”。

延伸閱讀:

雍和宮:形象奇異的密宗造像

在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有一座北京市內現存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明代時,這裏曾是太監的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則成為四皇子的貝勒府,這位四皇子就是那位頻頻出現於電視熒屏上和各種穿越故事中的四爺雍正。此後,在雍正三年,這裏又成了皇帝的行宮,“雍和宮”應該是在此時命名的。直到乾隆九年,這裏才改做喇嘛廟。

紅色的宮牆,黃色的琉璃瓦,還有那飄動著的各色旗幡,在空氣中彌漫的佛香,再加上這裏跪拜叩首的信徒,隨意走動的遊人,就像一幅畫麵,迷離而又真實,此生與來世,佛國與人間,就如此交織在一起。

迷離又真實的,不僅僅是寺院裏祈福祝禱的人們,似乎我們一顆懸在半空的心,也能在這種氛圍裏找到依托。是啊,塵世再好,也總免不了有離情別苦,命運再順,也總會遇到坎坷糾葛。若是我們能使自心安然,那麼不管是在佛國還是在人間,無論置身何處都好,隻要自心能安住在寧靜與喜悅之中,即便身陷塵勞又能怎樣?

雍和宮內保存的造像與漢地佛教造像有著極為明顯的不同,這裏的佛教造像表現形式很多樣,不論是佛像,還是本尊、上師、護法神,都雕繪得那麼形神兼備,充滿雪域藝術特色,給人們一種充滿原始粗獷之美的心靈震撼。不論是他們手中各式各樣的法器,還是豐富動人的表情,仿佛都能鑽透你的靈魂一般。你就在那香霧繚繞的大殿裏,與佛國相望著,看似不遠,可又無法完全接近。

不論是大威德怖畏金剛,還是六臂勇保護法,他們與漢地常見的那種平和慈悲的佛像都有明顯不同。這些金剛護法麵貌之猙獰,讓人望而生畏,但是在敬畏之後,卻生起了對佛法的恭敬,由此內觀自己的心念,生怕有那麼一點點的不敬而給自己招致來生死大禍。

在雍和宮,人們還經常能見到一些雙身擁抱造像,有人稱之為“歡喜佛”,其實造像呈裸體狀並不是要表現色情,而是要宣說清淨、無染雜。人之出生,本就是赤條條而來,想來修行也該用一顆明空赤露之心,去探尋佛門的終極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