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藏密的說法,觀音有六種,即馬頭觀音、千手千眼觀音、聖觀音、十一麵觀音、準提觀音、如意輪觀音,這六種觀音分別度脫六道眾生。在一些寺院裏,千手觀音與十一麵觀音組合成為一尊的造像也十分常見。
我們先來說說比較熟悉的千手千眼觀音,這種觀音在天台宗裏被稱作“大悲觀音”。據說,在久遠劫前,觀音菩薩看到人間痛苦甚感難過,於是在佛陀麵前發下誓願,要度盡天下所有的苦難眾生。為了能更好地度脫眾生,他把自己的身體化成四十二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又成為一尊觀音。但是,這世間的疾苦真多啊,冥頑不靈的眾生可也真多啊,以至於觀音菩薩根本應付不來。後來,阿彌陀佛對他說,倒不如把身體合為一個整體,隻留下那四十二隻手臂,在每一隻手的掌心中長出一隻眼睛,這樣就能看到世間眾生更多的疾苦,同時也有更多的手臂能夠扶持眾生。
還有一則傳說故事,與這個十分相似。在遙遠的過去——當然,我們已經不能知曉這是在什麼時候了,總之是很遙遠的過去。觀音菩薩隨千光王靜住如來修行。他聞聽了如來所講佛法後隨即發下誓願,要讓六道中的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安樂,讓他們出離苦海,永生善道。可是,這度脫眾生的工作實在太難太難了,他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多到我們難以計數,也難以相信,可是後來他發現,自己做了那麼多努力,六道眾生的苦痛竟然絲毫沒有減少。
不難想到,這是一件多麼使人感覺受挫的事情啊。觀音菩薩開始懷疑自己的力量,悲觀地認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都太微弱。因這一念悲歎,他的身體傾時四分五裂。這種痛苦,我們是無法體會的,因為世人難以有如此深大的誓願,更是很少有機會經曆這種堅定的信念被自己懷疑時的痛苦。
但是,觀音菩薩心中殘留的那一點信念到底還是起了作用。正是因為這一點信念,觀音菩薩碎裂的身體不僅複原了,而且還生出了一千隻手臂,每一隻手心中間都有一隻眼睛。此時的觀音菩薩在被十方諸佛摩頂之後再次發出誓願,將為世間無量眾生做大福利,千隻手臂用以護持眾生,千隻眼睛用來觀察六道各個角落,看哪裏有眾生需要救度,便盡全力使其得以安樂。
在雕像和繪畫上,完全表現出千隻手臂、千雙眼睛的作品並不是很多見,最常見的是用四十二隻手臂代替那千隻手臂。在手中還有各種器物,比如蓮花、如意寶珠、錫杖、經書、寶鏡等等,每一種器物自然也有各自的寓意。
在藏密中還有一種觀音菩薩,名為十一麵觀音,顧名思義,這位觀音菩薩有著十一張麵孔。在大乘佛教裏,菩薩修行有十個階位,這稱為“十地”,十一麵觀音象征著觀音菩薩在修完十地果位之後功德圓滿,可到達第十一地,這正是佛的果位。
一般來說,十一麵觀音前三麵的相貌慈悲而溫和,這是觀音菩薩見到那些心懷善念、身做善事的眾生而生出的歡喜、慈愛之相;左邊三麵呈現出忿怒相,這是菩薩在見到惡行、惡念之人時因為慈悲他的罪過而生出的救苦離難之相;右邊三麵是白牙上出相,是觀音菩薩見到眾生所行淨業三福時發出無比的讚歎;腦後的一麵為爆笑相,這是菩薩為了勸導那些懷惡眾生而做出的怪笑,目的是勸其棄惡從善;頭頂上的一麵為佛麵。十一麵觀音多為四隻手臂,一隻手結施無畏印,其餘三隻手中分別持有佛珠、蓮花、寶瓶。
這些形象複雜,麵容奇特的觀音造像都是藏密中所特有,其象征意味十分濃厚,但不論是如何表法,無非都是苦口婆心地向眾生勸說著“人身難得,何不珍稀寶貴的光陰好好修行;佛法難聞,可不能縱情歡樂而讓無明遮蔽了心性上智慧的光芒”。
如果不是走進山門,一步步地走到觀音殿前,用心地去感受菩薩造像中所流露出的莊嚴安然,以及難以言說的平和,恐怕我們對這位以慈愛而著稱的大菩薩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民間所流傳的“凡所希求,無比靈驗”的故事當中。
當我們心中還有所求時,終究還是因為我們自己看不破、放不下,即便觀音菩薩法力無邊,能夠滿足眾生的正當願望,可心靈的修行之路,注定要比求得世間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更來得踏實而舒坦,這種的坦然感覺也隻有修行者自己才能體悟到。
在我們當下所處的這個社會,隨處可見的是忙亂與喧囂,我們在熙熙攘攘之中經常弄丟了自己。我們總是以世俗所需要的模樣表現出來,這樣活得很累,也很沒質量。我們追求自由地生活,做自己本來的樣子,可能你會覺得這樣做與這個不用心計就無法存活的社會是如此地格格不入。可是我們為何不仔細想想,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來活更好,還是要按照眾人眼裏喜歡的樣子去做人更好?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倒沒有必要過於糾結,也很難做出一個絕對的定論。不管是觀音菩薩,還是其他的佛菩薩,不都是根據眾生的需要而變化著身形嗎?雖然他們的身形在變化,可那顆慈悲智慧的心靈卻未曾改變。
修行者,應該既能入得了塵俗,又出得了紅塵,不在眾生眼中顯得突兀,也不會為了討喜而隨波逐流。不論他從事什麼職業,有何種興趣愛好,他都始終是他自己,那一顆充滿喜悅的心也一樣不會被凡塵瑣事所淹沒。
延伸閱讀:
泉州開元寺:曆朝曆代的觀音造像
說起泉州,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它曾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著十分重要的曆史地位。不過,現在我們要說的並不是它豐富的物產,悠久的曆史,而是追隨著自己的本心,來到開元寺,從這裏卸下旅程的疲憊,從這裏清除滿心的煩愁。
這座開元寺建於唐武後垂拱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的曆史了。在鼎盛時期,這裏的僧眾達千人之多。
在十多年前,開元寺曾對大雄寶殿內的五方佛像進行重修。出人意料的是,在佛像底座竟然被人找出許多石雕佛像。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在大佛像的肚子裏取出一尊木雕佛像,後經鑒定認為是明朝所造。
但是,這些雕像為何要藏起來呢?是因為雕像上有什麼特殊標誌,可以給後人提供一種暗示?還是這些雕像隱藏了什麼秘密,不可以讓他人知曉?我想我還是暫且打住吧,不然,這謎團就該把我們的思緒帶到千百年前了,無論如何猜測,終究也猜不出個結果。
在這些精美絕倫、造型鮮活如生的藝術珍品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要算是觀音大士的造像了,而且這些造像,出自於不同年代,其中不僅有女性觀音造像,還有男性觀音造像。
唐代帶有胡須的觀音大士雕像,其材質為輝綠岩,他安詳地端坐著,頭戴佛冠,胡須呈曲狀,衣服上有華麗的裝飾圖案,腰帶部位有一法輪,右手手腕已缺失,但仍透露出莊嚴相。此為少見的男性觀音造像。
還有一尊印度風格的男性觀音造像,刻於北宋至和年間。據說,這尊雕像的原產地是國外,後經過船運才來到泉州。這尊觀音造像用花崗岩雕刻而成,造像兩足交叉,挺身而坐,頭戴佛冠,冠上還有阿彌陀佛像,身披袈裟,披掛瓔珞,身後有一圓形護光屏。
再看另一尊女性觀音石像,這是五代時期的作品,這尊觀音麵龐豐滿如圓月,眉眼處的慈祥可親使人看後便覺得心中很暖。她體態端莊,不落凡塵,雙手手心向上、交互相疊放置在腰間。雖然石像上有許多明顯的裂紋和損傷,但五代時期的觀音造像在泉州可是僅此一尊,其價值之高也可見一斑。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尊刻於明代的千手千眼觀音立像。此像頭戴寶冠,兩手合十,足踏蓮座,為男性觀音造像。在其身體兩側各有五百隻手,形似孔雀開屏,莊嚴美觀而又大氣,在張開的掌心中間刻有一個小圓點,象征著眼睛。
1997年,於泉州開元寺挖出的這些造像中,不僅有各個不同曆史時期的觀音造像,還有釋迦牟尼坐像、阿彌陀佛坐像、六祖慧能大師坐像、泗州佛雕像、達摩祖師坐像等等,這些佛像都是不同時期的作品,所體現出的風格自然大不相同。可無論風格如何變化,雕刻工藝如何不同,我們都能從佛菩薩的造像之中看到一種別樣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使人浮躁的內心隻在瞬時間就回複平靜,洗去鉛華,脫下世俗的偽裝,回歸真純,給自己一脈天真。這種力量,也可以使原本充斥滿懷的怒火頓時消散,融解於無形。
這樣慈悲而樸素的力量,永遠比爭伐殺戮來得更動人心魄,以至於時間過去了百年、千年,這種力量依然在盛開,在怒放,把慈悲和善意播撒到眾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