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懷有一顆平常心,用這顆心來感受世界,我們很快就會發現生活是嶄新的,生命也是美妙的。即使目前的工作狀況不是那麼讓人滿意,可是再多的艱難也有過去的那一天,不是嗎?
我們總會因為擔心失敗、害怕失去而愁苦不安。但是,不論成敗、得失、福禍,這些看似對立的事物,其實也在不斷的互相轉化之中。所以,今天你談業務失敗了,不代表明天就一定會失敗;今天你考試得了第一,也不表明你以後總會考第一。為一時之順得意與為一時之逆而失意,其實都不是智慧的表現。放眼看看人生,誰不是在福與禍、得與失的互相轉化中朝著各自的生命軌跡長行呢?如此想來,我們還有什麼可煩惱的呢?
以前曾聽過這麼個小故事,說是某位國王與宰相一同外出打獵,國王的一根手指被豹子咬去半截,宰相安慰國王說:“陛下啊,少一塊肉總比少一條命要好,壞事也許是好事呢。”國王一聽,十分生氣,認為宰相是在說風涼話嘲笑他,於是下令把他關進大獄。過了幾天,國王又去打獵,卻因為迷路而來到一個部落,被一群野蠻人捆綁走了。部落祭司要把國王作為祭祀當地女神的祭品,準備把他煮掉。可是,當祭司檢查國王的全身時,發現國王手指缺了半截,身體不全可不行,祭司便隻好把國王放掉。回到皇宮後,國王想起宰相的話,認為宰相說的也似乎有些道理,就把宰相放了,同時,他也回敬宰相道:“我少了一截指頭,的確是好事,但你白坐了這麼久的牢,又算什麼好事呢?”宰相回答說:“我去坐牢也是件好事啊,否則,我隨你去打獵,隨你闖進野蠻人的部落一定也會被抓住,當你不能成為祭品時,那祭品一定就是我了。”國王一聽,無話可說,隻是在心裏暗暗地佩服宰相。 假如這個宰相一時想不通,可能就會因為煩惱愁苦而倒斃在大獄裏,可正因為他能洞悉福禍之間的轉化,所以才能運用智慧化解麻煩。
可見,任何壞事情,也許都是好事情的開始。也許擺在我們麵前的困難很多,但通過這些困難和挫折,也許能成就一個人堅強的品格、出眾的能力。有時看似走不通的路,也許還暗藏著意想不到的曲徑。隻要我們心是平靜的,能以平常眼光看待目下的困難,這些困難便也不算什麼了。順境或逆境、成功或失敗,也不過是生活本身,而我們所經曆的一切,也正是別人所經曆過或正在經受的,如此想來,平靜地看待一切,以平常心處事為人,還有什麼難的呢?學會以平常心麵對人生道路上的苦難與挫折,需要得就是能看到轉機的智慧和敢於擔當的勇氣。有智者說過:人生裏所謂的危機,是因為自己的心量不夠大,胸懷不夠開闊。假如我們把心打開,危機也能成為轉機的。
我的一位朋友為了能到他喜歡的高校讀書,他連續複課兩年,但是高考成績卻讓他十分失望。他的父母勸慰道:“隻要你覺得高興,咱就再複習一年,爹媽能供得起你!”這位朋友搖搖頭,毅然選擇了去北京打工,並且利用業餘時間參加高教自考。
最初他是和表哥一起拚房子住,他的工作也隻是去某印刷廠打工。開始大家有些欺負這個農村來的娃子,什麼麻煩事都交給他做。可這位朋友從不計較什麼,同單位的一個大姐有時看不過去,就讓他別太軟弱了,適當地也該“反擊”一下。可這位倔強的年輕人隻是道聲“多謝關心”,轉身又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漸漸地,身邊的同事都喜歡上了這個樸實勤快的年輕人,可他似乎真的很忙碌,周末幾乎不出門,而且很喜歡看書,盡管為了省錢,他都是去淘二手書。就這樣過了四年,這個兩次與名校無緣的年輕人靠著高教自考的學曆考取了某高校的碩士研究生。但這一喜訊傳來時,大家都表現出難以置信的表情。隻有這位朋友的表哥才明白,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付出了多少汗水。
在佛家看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因緣的,一切事物都出於永恒的聯係和變動中。各種力量、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這些全然不是我們自己能夠左右和把握的。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運行規律。而對於每個人來說,命運的規律就是,你不會永遠幸運,也不會永遠倒黴,所以,讓我們每天都保持一個淡然的心態吧,把世間一切看得平常起來,也就不至於在失敗中消沉,在成功中忘形,在逆境時畏懼,在順境時得意了。
“平常心”三字聽起來超凡脫俗,但卻最是俗不可耐,因為它既不神秘,也不神奇,它是一種良好的心態,也是處世的圓融態度。但以平常心待人待事者,其人生氣象必定不同於他人。這是種既能脫俗,又能入俗的能力,更是種參破一切、悟透萬象的大智慧、大情懷。
擁有平常心,方得大自在。擁有平常心,享受新生活。當我們能以波瀾不驚、寵辱皆忘的心態麵對生活時,我們便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快樂,在短暫的人生中創造出不一樣的奇跡。平常心造就的是淡泊、寬容、樂觀、積極的胸懷,保持著這種生命狀態,好好地享受當下的生活,這也是一種禪意;平常心更是一劑良藥,把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就能有效第清除掉我們內心的煩惱。
(2)培植平常心,對治心中疾
那麼,平常心到底應該怎樣培植出來呢?平常心是我們先天就有的嗎?
平常心,既不能說是天生就可以擁有的,也並不完全靠著後天的磨練修習來的。我更認為平常心是一種本源清淨心,這個心就如佛性,純淨光明,充滿了慈悲和智慧。可是,假如不經曆了眾多的人生挫折,平常心也很難培植起來,並不是說念了多少部經書,拜了多少佛,去了多少寺院,打坐了多長時間就能獲得平常心的。所以前麵才說,平常心說是超凡脫俗,卻是從俗世中來。不進入這俗世中,不經受了種種曲折,就說自己能擁有平常心,那這便是妄語了。不要以為平常心距離我們很遙遠,它其實就在我們體內。我們尋不到它,那是因為它就內在於我們的心上。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內觀無我,來培養平常心,當然,還有一個前提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善用自己所經受種種挫折和磨難,好好地去體悟它們,把磨難當作自己心靈成長的老師。隻有在磨難中體悟,才能真正地發起願心,去體察自己內心的感受。離開真實的生活而去尋覓平常心,那是尋不來的。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不論是好是壞,不論是大是小,其實都是修成平常心的道,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內省和覺悟,通過這種內省和覺悟,我們便能培植出平常心來。
需要注意的是,道並非是刻意修出來的,煩惱並非是刻意擺脫就能擺脫掉的,而平常心也絕非是能刻意找到的。所謂修,不過是回歸自我的純淨之心而已。在佛家裏,有這麼一種說法,佛性人人本來具有,隻因為被外部雜塵所染汙,而漸漸失去了原有的清明。正所謂“佛性本具,客塵所染”。而平常心也是我們先天本具的,所以,尋找平常心,是尋不來的。平常心說平常卻也複雜,因為這種心理狀態很難把握;但是平常心說複雜卻也很尋常,因為它並非是要通過艱苦修行才能獲得的。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平常心總是要在經曆過很多事情很多挫折之後,才能慢慢體悟到的。
一日與我的摯友閑聊,同他說起平常心這個話題,他倒是饒有興致地說了一大通:“我覺得這個平常心,拿一句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去;當做什麼時就安心去做,什麼也別多想,什麼也別計較,什麼也別算計。即便計較了半天,有些東西原本就不是自己的,最後還是不能得到,反而白白地耗費了很多精力,讓自己辛苦受累,心裏不爽,煩惱都是這麼來的,可見,對治煩惱也該轉變思維,改變自己的心態。隻有這樣,才能活得灑脫些,這樣人生也才會真正地自在些。”
他的這通議論讓我很是驚訝,要知道,他並非佛弟子,也並非從事宗教研究的專業人員,可聽他的這話,倒卻頗有一些門道。我們總是妄圖掌控很多事情,讓生活裏的事順著自己的心意發生發展。然而,我們不是神,事物也有它自己的規律,我們是掌控不來的。任何企圖掌握和控製生活的想法都會給我們帶來痛苦,讓我們感覺到疲憊勞累。與其這樣,倒不如隨順著生命之流,對一切事情、一切境遇都保持著平常心態。
我的摯友問我:“為什麼人總會有那麼強的掌控欲呢?”
我說:“因為人們怕了。人們對自己的生活和命運充滿了恐懼,正因為恐懼,才想要時時刻刻都自己操控一切。”
“難道我們的命運不是握在自己手中的嗎?”他一邊倒茶一邊說。
“我們的命運,其實是由自己掌握的。可是,還是有人不懂得這個道理。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活得那麼累,我們隻要管好自己的心,就可以了。要知道,我們所遇到的環境,所經受的體驗,都是源於我們的自心。”
“所以,守護住自己的心,也就是要保持平常心吧。當我們真正不在意時,困難果真也就沒有那麼嚴重了。”他的眸子裏閃過一絲光亮。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本章節的題目提到的那個問題:煩惱從哪裏來?煩惱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
煩惱從我執中來。人類過分地執著於自己,放不下自己,每時每刻想到的都是“我要怎樣”,假如別人的看法,或者外部的環境悖逆了自己的想法,就會生起莫大的痛苦和煩惱。然而,盡管“我執”看起來如此的根深蒂固、不可破除,但在佛家的智慧裏,依然有對治它的辦法,那就是體驗無常。把對無常的體驗融進生活裏的每個時刻,每一件事中。無常告訴我們,別傻了,世間所有的一切,都如同夜空裏的煙花一般,閃耀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既然這樣,我們還要費盡心機地去追逐名利財富以及所謂的異性的愛慕嗎?
煩惱從欲望中來。人的欲望無窮無盡。而欲望其實可以分成兩種:對於一個饑寒交迫的人來說,求生存便是他的欲望,能吃上一口熱飯,喝上一口熱水,維持自己的生命便是他最強烈的欲望;而對於一個已經權高位重,腰纏萬貫的人來說,再多擁有一些財富,多掌握一些權力,便是他最迫切的欲望。對於前一種欲望,我們認為那是正當的;而對於後一種欲望,則好比是會把人拖進欲望陷阱裏的無形的手。正當的欲望可以推動我們前進,比如生存欲望,當我們想到應該怎麼生活下去,該怎麼生活才能更有意義,這樣就在內心裏給自己施加了一種推力,能讓我們最大限度激發出自身的力量來;可是過分的欲望,比如上文提到的那後一種人,那實實在在的是一種貪欲,這種貪欲帶來的不是推動力,而是破壞力,種下的也絕非善果,而是地獄!
煩惱從妄念中來。那些顛倒起伏、不切實際的想法已經在耗費我們的生命了,而且從這些永無止息的念想中更生出了種種不安、焦慮、恐懼和煩憂。有人說煩惱就是胡思亂想的產物,這話可是千真萬確的。
有位朋友說:當煩惱斷除後,平常心就會自然顯現了。
可是,我要告訴大家,並不是斷除煩惱之後才能顯現出平常心,而平常心則是我們在破除煩惱這一過程中一直起作用的因素。何謂“平常”?平常既可以是一種去留無意、自在隨緣的生活態度,也可以是安寧平和的心理狀態,還可以是一種內觀煩惱,與其共融的思維方式,它還是一種人生法則,由這個法則出發來指導生活,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收獲,也許這些收獲不是有形的金錢,但卻能增長我們的智慧,開啟內心的力量,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境界。
煩惱的根源還在無明,在於我們妄圖掌控一切的欲望。這種對抗的心理會激起我們更大的不良反應。掌控欲望強的人,內心自然難以達到平和寧靜的狀態,做起事情來也會覺得困難重重。其實並非是生活有意刁難你,也不是上天故意要考驗你,而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不能平靜下來,所以外部的一點點困難,在你眼中就覺得很難挺過去。
其實以前的我也是想自己操控身邊的一切,總是希望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自己的期待、理想相符合,都按照自己的要求發生發展。可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即使有些事情如願了,我還是覺得心很累。假如自己看重的事情沒有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我就會大發雷霆,或者消沉好久。然而現在想來,這也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曆的生活過程吧。我們從渴望掌控到隨緣隨遇,這一過程就是人們從物我對立到物我統一的過程。而之所以我們時刻感覺到物我對立,就是因為我們的恐懼心理。我們總是在害怕,什麼都怕,所以我們活得不僅累,也了無樂趣,至於生活,更覺得它是死氣沉沉的一團。於是我們不僅覺得生命是暗淡的,更是終日裏感覺到焦躁不安、抑鬱煩悶。這種情形並不少見,在這個繁忙的現代世界裏,我們當中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心理疾病。也許這話您不愛聽,但根據相關資料表明,心理疾病的發病率正在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且心理疾病現在還不分男女老少,即使是所謂的青春少年也有患上心理疾病的可能。心理疾病正成為21世紀危害人們健康的一大隱患,它給個人、給家庭、給社會所帶來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視。
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已經發覺自己的心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輕。放眼看看充斥在這世界上的聲色犬馬,不僅不能醫治我們的心理病疾,也不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慰藉。越是喧嘩,越是縱情聲色,我們就越是感覺到無所適從。沉重的軀體背負著沉重的生命。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回歸心靈本來的澄淨和安寧,因此,如何才能培植出平常心,並以此來對治心理疾病,這是當今社會十分有意義的一個話題。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佛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角度進行研究,希望能通過研究成果來給人們帶來心靈上的安寧和舒適。佛學作為心性之學,就是以解決人的各種心理問題為目標的。而通過近日來的許多報道,我們也真切地感覺到培植平常心,保持平常心,對於我們維持心理健康,安樂自在的生活是多麼地重要。
《菜根譚》有言:“萬事皆緣,隨遇而安。”想想我們平日裏所追逐的一切,到頭來無非是給自己徒然增添許多苦惱,而在百年之後,又有哪一樣是可以帶走的呢?所謂的權力、金錢、美色、名利,也許能讓你風光一時、快樂一時,可最終卻要承受在追逐過程中所造作的業報,所以,這些東西還是不要追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