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就是因為我從沒失敗過,我才難過啊!”老人說完後就咽氣了。
失敗並不一定是壞事,因為我們通過它可以對自己獲得更多的認識;小失敗也許正是大成功的開始。而一直處於順境,不斷成功的人,很可能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遭遇致命的失敗,因為他早已經習慣了一帆風順的生活,以後遭遇的一點點挫折很可能都會讓他心理失衡。
不論順境逆境、失敗成功,它們其實都是一體的,好比一個硬幣的兩麵。所以,不要去害怕,而要欣喜地告訴自己:我通過挫折正在變得更強大。泯除分別心,即是要消除物我二元的對待狀態。當我們明白了因為自己的妄念分別而造成了內心的焦慮不安,我們自然願意勇敢地麵對內心的陰暗麵,並願意以開放的心態,以佛學的智慧醫治自己的分別妄念。
當我再次見到安安時,她說她現在能很輕鬆地應對別人的問話,不像以前那樣會因為別人的某句話而心裏煩悶、焦慮,而且她感覺最近進行得很順利。盡管我們不可能完全滌蕩心中的焦慮與不安——因為它們是隨時都會出現的,但是,我們假如找到了根源,並且有了應對的辦法,自然就能隨時對付它們了。完美的心理狀態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需要的是時時刻刻放鬆自己,把自己放得平常些。
(2)\t掙脫分別心的捆綁
有位女士在新婚幾個月之後對我們說:“我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公公婆婆都很疼我,小姑子也特別願意和我一起出門,我們逛街時,不論她買什麼東西,總會首先征求我的意見。我的愛人對我就更是體貼了,即使在單位再怎麼辛苦,回家也要幫我打理家務。這樣的日子,可真幸福,比單身生活好多了!”
但是這位幸福新娘在一年之後馬上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她憤憤地說:“我真後悔結婚了!我婆婆總是會嘮叨我花錢太多,而公公又在催我們趕快要個孩子。我那小姑子以前對我很是親熱,現在她談了男朋友,就對我愛搭不理的的了。至於我那位,哎呀,回到家把髒衣服一換,也不知道洗,還要說我家務沒有整理好。這種日子真是活受罪,結婚真是自找麻煩,還是單身的時候好啊!”
但是,依我來看,與其說是別人在改變、外部環境在改變,還不如說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在變化。我們總是希望外境能跟隨自己的意願來變化,假如稍一不如意,我們就煩惱叢生,怨恨直起,這樣的生活當然不會幸福了。
分別心太強,就容易限製住我們的內心潛能。外部環境如何,那是它的事情;我們自己的內心怎樣,就需要我們自己來觀察、來調治了。有修為、願修持的人往往不會刻意避開外界的禍患而獨自享受安寧,因為她們明白這個道理:外境的好壞全是因為心內感受而起。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某天我們考試得了滿分,或者心愛的人答應了我們的求婚,或者終於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那麼即便是大雨滂沱、大霧彌漫,我們的內心也在說“哦,今兒這雨下得真給勁兒”。可是,假如某一天我們丟了東西,和愛人分了手,和朋友吵了架,那麼即使豔陽高照,我們心裏也覺得寒,還會抱怨“今天的太陽真刺眼”。同樣是看到落花,有人就會感傷年華流逝飛快,有人就會盼望早日結出果實。可見,這都是內心有了不同的感受,才對外境有了不同的看法。
以前有個富裕人家,這家的女兒生得十分漂亮,是遠近聞名的美人。這家的女兒成年之後,有很多來給說媒的。可是這家的姑娘一點兒也不開心。於是,她的母親就問:“女兒啊,你哪裏不滿意呢?有什麼想法不妨告訴媽媽。”
這家的姑娘說:“我看李家的兒子很不錯,人也本分,就是他家裏條件太差了,他出門時總穿得灰頭土臉的,和他在一起我覺得很丟份兒;王家盡管很有錢,但他家的兒子相貌不太好,就算穿著綾羅綢緞也是登不上台麵的。看來看去,總沒有喜歡的,我就是為了這個而煩惱。”
就是因為過多的分別心,我們不知道該怎麼選擇,這就給自己帶來了煩惱,內心的平和也被破壞了。《華嚴經普賢三昧品第三》中有言:“離諸諂誑心清淨,常樂慈悲性歡喜。”我們的心,原本也該是如此清淨而歡喜的。
大乘經上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今天發了獎金,我們就覺得歡喜異常;明天買東西被小商販給宰了,就感到苦惱異常。可是,那所謂的順境與逆境、善緣和惡緣,究竟也是虛妄的,是被我們自己妄加分別了的。對於順境,我們不去貪戀;對於逆境,我們不加嗔恨。因為不論是貪婪還是嗔恨,都不可能會讓外境有什麼改變,它不會因為我們心生歡喜而繼續維持下去,也不會因為我們心裏有怨恨而馬上消失。因為一切境遇都是依靠著各種因緣條件的聚合而形成的,有聚合,便也有消散,因此是虛妄不實的。既然是虛妄不實的,我們又何必攪動了內心的清明和平靜呢?
以平常心看待生活裏的一切,明白物我相即不二,眾生與我一體,如此擊破內心的分別妄想。我們的一個念頭也不過隻是刹那生起,又刹那滅下,許多個念頭滅了又起,相續不斷,就在這些相續不斷的念頭裏,就藏有多少分別妄想啊!可見,我們生活得不快樂,並不能把原因完全歸結到他人身上或外部境遇怎樣,自己的心不平靜,怎樣的境遇都是苦痛的。
不起分別心的時候,那真是“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當我們能意識到自己的分別心正在生起時,不妨就先告訴自己:現前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環境,都是平等的。心像什麼?心像鏡子,鏡子所照射出來的一切事物都是它們的本來模樣。我們的心也應該是這樣的。
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想,有多少煩惱是因為自己妄加分別而生起的。
一位朋友說起他的一個經曆:某次他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而去經理辦公室,正碰到他的上司陰沉著臉,對他愛搭不理的,要知道,這個經理平日很隨和,也喜歡和員工開些小玩笑。我的朋友看到經理的那個臉色,從心裏就覺得不爽,想道:“哼,看你那麼拽,有什麼了不起的!”因為他對經理有了意見,所以,他對工作也沒怎麼好好處理。可是,他後來才知道,經理那天臉色陰沉是因為胃病發作,並非是針對他。我的這個朋友心裏十分後悔,因為他自己的妄加猜測就誤會了同事,而且工作上也因此而出現問題。幸好補救得很及時,不然,他不敢想象會有什麼後果。諸如此類因為自己的妄想分別而造成的不愉快在現實生活中可謂數不勝數,這就可知,分別心這種習氣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怎樣消極的影響。
我們還經常會有這種想法:這個東西不好,我不喜歡,所以就丟掉,比如,挫折、困難、失敗、疾病,等等。那個東西很好,我很喜歡,所以我都要,比如,財富、地位、榮耀、健康,人間美好的一切。可是,生活真的會隨著我們的好惡而讓我們隨意做選擇嗎?
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那是我們自己不能選擇的。比如你想在上海發展,但偏偏就不得不去別的地方。然而,這些所謂的好和不好,正是因為分別心在起作用。你覺得在某個地方發展很有利,那些有利條件是客觀上確實存在的,可是在其他地方發展就一定不好嗎?這個未必吧。隻看到了兩個事物之間的差別,而且還要把這種差別無限地擴大,這就會讓我們心中的“不如意”的感覺越來越加深。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思想觀念和價值標準,偏執的人希望大家的想法都能和自己一樣,誰的想法和他不同,他就要大發脾氣,恨不得要跟對那些和自己思想觀念相異人的好好地口誅筆伐一場。
這樣的煩惱,那豈不是自己找來的。對於一些有爭議的問題,當然可以進行討論了,但我們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假如隻是對待一些事情就問題而討論,這還是允許的;可假如把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硬是要扣上什麼帽子,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氣生嗎?
假如我們不能真實地覺察自己的偏執和分別,就會被自己的想法和好惡而蒙蔽,這樣就很容易步入歧途,給自己增添許多煩惱。以平常心融入生活,就是為了去除我們的分別心。拿我們自己所執著的標準去衡量他人和環境,往往會讓我們看不到生活的其他方麵,這就會讓我們的思維受到局限。人生並不隻有一個角度,生活也並非隻有一個色彩,當我們以分別心來看待世界時,就已經在給自己的心設限了。
妄想分別的習氣,會讓我們陷入自我設置的迷霧中。有時我們會感覺到生活太累,孰不知都是因為我們的不良習氣而造成的。
曾經有個人,他本來是某單位的一名文員,盡管薪水一般,但工作環境很好,他的女友也很溫柔,他的生活雖然平淡,卻也過得踏實坦然。可是這個人就是不甘心自己的一生都交待給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工作,於是他挖空心思地往上爬。迷戀於權術和鑽營的人,他們是自己在拋棄幸福。況且這個人根本沒有多大的能力和才智,自然最後也沒落到什麼好結果。溫柔懂事的女朋友被他拋棄了,父母雙親也被他冷落了,在沒有醒悟之前,他活得痛苦又狼狽,他埋怨老天對他不公平,因為他覺得他可以成為領導幹部。他就覺得當領導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可對眼前的幸福卻嗤之以鼻。
後來,當他失去所有的時候,才又懷念起和女友相知相愛的日子,懷念起媽媽親手做的飯菜和陪伴爸爸散步時的快樂。但是,一切都不能再回去了。其實,並非是老天對他不公平,而是他沒有認清自己,總想追求更多,永遠不知道滿足。這個人的結局自然是可悲可歎的。放縱自己的貪執,因妄想分別而生出萬千苦惱,可見,我們要想熄滅煩惱、確實應從自心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