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憤怒是一種毒(1 / 3)

我們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念無明起,火燒功德林”。是說我們發脾氣,動怒就好比是熊熊烈火一樣,把我們平時修行所積累的功德統統燒掉了。可見,在佛家看來嗔恚是一種非常重的煩惱,所以它的果報也十分可怕。現在大家都知道因為頻繁地動怒、生氣而使自己患上了各種疾病,遭受巨大的痛苦,不論是心靈還是身體,都備受煎熬,而且憤怒還很容易招來別人的怨恨,使我們的人際關係陷入僵局。看來,憤怒這種毒素不清除掉,我們的生活注定是不可能真正圓滿幸福的。

嗔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躁,重則肝目受傷。

——印光大師

第五講 憤怒是一種毒

我們當中的一些人為什麼總是覺得不快樂?因為我們很容易被情緒所左右。比如,憤怒、嗔恨、怨忿……每當我們聽到了他人的批評或毀謗,心裏總有要發火的衝動。如果不能製止自己的憤怒,就很容易產生障礙,使得我們難以判斷他人的意見是否正確,在生活和工作中,更是難以與他人搞好人際關係。

我們都知道發怒生氣對自己的身心傷害很大,而且,由於自己一時沒有控製住情緒而給他人造成更大傷害的事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製服自己的怒氣呢?關於如何克製怒氣這方麵的道理我們知道得很多,不過千百種道理,都可以用平常心法則來做一概括。這個法則在克製憤怒方麵還是比較有效果的,但是,不論我們了解多少道理,都不如通過在具體的現實生活中的自覺修行,更能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素養、克製怒氣。

這個對付憤怒的平常心法則,無非是要我們在複雜紛繁的人際交往和實際生活中來培養自己的定力,通過對佛學智慧的了解和把握,來對治自己的憤怒。我們可以把一切眾生都視為考驗自己修行功夫的人,假如我們能在任何環境下克製住自己的怒火,那麼,我們就算獲得了真正的修行成果。

以平常心對待自己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克製自己的脾氣和憤怒,才不會讓我們陷入到自設的煩惱之中不可自拔,同時,運用平常心法則來處理人際交往中的難題,還可以擴展我們的人脈,使我們獲得良好的人緣。我們經常說道某個人“人緣很好,做事情也很順利”,其實就是在說這個人的性格好,絕少發怒發脾氣,而且善於調節人際關係。身處現代社會之中,我覺得結怨不如結緣。廣結善緣於人於己都是件好事、開心事。

克製憤怒的法則其實也很簡單,當我們能對一切人、一切事保持平常心態,並且培養起慈愛心,以慈悲觀對待一切眾生,您就會發現,在現實生活和人際往來中我們可以有很多樂趣。當您覺得麵對某個人、某件事很惱火,快要控製不住時,您不妨提醒自己:我現在所經曆的這些無非是夢,既然是夢,那麼我又為何對夢中的情景生氣呢?況且,那些惹到我們的人,難道就沒有一點兒優點可取嗎?難道他們平時對我們就沒有充滿善意的時候嗎?如此一想,也許您會因為惹到你的人過去對你的善意而豁然釋懷,從而化解了心頭怒火,慢慢地,您就會遠離憤怒,獲得美好的心境和開心的生活。

作家高英在其作品《莫生氣》中就寫道:“一個隻會生氣的人是蠢人,一個能夠控製自己情緒,做到盡量不為小事生氣的人是聰明人。聰明人的聰明之處,是善於利用理智,將情緒引入正確的表現渠道,用理智駕馭情感。”

(1)\t善用平常心,化解心中氣

某位朋友和我相識已有十多年了,可以說我們是從小到大,一直關係很好的那種,我倆不僅互相幫助、很少吵架,而且興趣相投,我們都以為可以和對方好好相處一生,哪怕以後我們有了各自的家庭,我們也是最好的朋友。可是,在去年冬季的某一天,我們之間的友誼遭受了重創。

起因很簡單,她對我剛剛買來的絲巾橫加批評。從絲巾的顏色到款式到價格,沒有一樣是她覺得舒服的。開始我也隻是笑笑,各人眼光不同,這也是常有的事兒,可越到後來,我越覺得她的話十分刺耳,我也隻好說了句:“今天對絲巾的討論就到此為止吧,好嗎?我都要煩死了!”

我的這句話就成了我們之間“戰爭”的導火索,她開始對我一頓炮轟,而我也不再示弱——曾經的好朋友,現在就像仇人一樣。在幾分鍾內,我們把對彼此的不滿統統都發泄出來,但是吵到一半兒時,我忽然想到,假如她的那些話放在三五年前,我肯定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同時,我記起來,以前她也曾經略帶刻薄地評價過我的學習成績。而現在,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竟然接受不了最好朋友的一句評價。

她見我不說話,便停了下來。然後我們又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起來。假如是外人見了,肯定會說:“這兩個瘋子!”

我的朋友問我剛才在想什麼,竟然那麼投入,可以忘記是在吵架。

我說,我隻是在想,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爭端和摩擦。而且,我覺得,我們自身的敏感和自我保護觀念,正是在現實生活中容易使我們和他人發生摩擦的催化劑。也正是由於我們有了“自我保護”和“利益第一”的想法,才使得我們很容易在生活處處為自己考慮,一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會大發脾氣。說到底,這正是一種分別心:碰到我們喜歡的環境,就心裏特舒服、特暢快;可是,一旦外部環境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馬上就怒火衝天了。假如有人誇了我們幾句,我們就開心得不行;假如有人罵了我們幾句,我們就要大發雷霆。這就是因為心上有分別。怒火也就這麼點燃了。同時,也是一種執著,過於執著自己的情緒,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假如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能夠對人對事時時刻刻多一些平常心,也就會少幾分是與非,更會減少心中的熊熊怒火,以及怒火帶來的業障。

“我們敏感又恐懼,總是覺得自己是如此脆弱,害怕受到別人的傷害,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就處處設防,我們執著地認為,真誠的自心隻能對一小部分人開放。我們要保護好自己,仿佛別人和自己由於觀點不同就仿佛敵我關係一般。”我滔滔不絕地說著,我的朋友則出奇地安靜,她是個很好的傾聽者。

“為什麼,我們不去愛別人呢?為什麼,我們不能敞開自己的心,去麵對世界和眾生呢?我不是宗教信徒,但我覺得我是有些宗教情懷的。我隻是覺得,我們活在自己給自己設防的環境裏,這樣很累,而且對人際交往以及自我成長也沒益處。”我對她說。

人類太多的苦惱,都在於自己給自己設防。我們不能以更開放的心態去麵對別人,而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在與人交往時保持一顆平常心。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缺少平常心的表現之一便是對他人的要求和期望過高。我們有時總覺得,某件事情很難辦,而某人是我的好朋友,他應該幫我去做這個事情。假如我們執著於這樣的想法,最後失望的就會是我們。因為我們眼中隻是覺得自己的朋友應該幫助我們,卻忽視了朋友自身的能力如何。假如朋友能力有限,盡管他在盡心地幫助我們,但事情沒能成功,我們還是會埋怨這個朋友不義氣,因此而動怒。還有時我們覺得,某某人是我的好朋友,他就應該理解我、體諒我、幫助我。親愛的,沒有什麼事情是“應該”讓誰去做的。不如,我們把一切問題都平常對待,這樣不僅可以少了很多無謂的煩惱,同時也可以減少很多人際上的摩擦,正所謂多一分平常心,就少一些是與非,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在生活之中,我們也要時刻檢視自己的言行,切忌因為自己心中一時的失衡而破壞了友情,影響了和別人的正常交往。樹敵容易交友難,這個道理我們都清楚,但是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成為大家都尊敬、大家都覺得可以信賴的人呢?大家不妨聽我說說關於無德法師的這個故事吧:

某朝某代有位婦人家境很是富裕,不論是財富還是地位,抑或是美麗的容貌,當地都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她,按理說她身體健康,生活富足,應該開心了吧,但她還是經常鬱鬱寡歡的,身邊很難找到談心的朋友。為了擺脫這種境況,她就去請教無德禪師,詢問如何才能贏得好人緣,使別人都喜愛她。

無德禪師告訴她:“隻要您能隨時隨地和各種人合作,能跟所有人打交道,並且具有如同佛菩薩一樣的慈悲和寬廣胸懷,講些禪話,聽些禪音,做些禪事,用些禪心,那您就能成為有人緣又好、又使他人敬愛的人了。”

這個婦人聽後,就問:“請您指點我,禪話該怎麼講呢?”

無德禪師答道:“禪話也就是要說歡喜的話,真實的話,謙虛的話,利人的話。禪話能讓聽者產生歡喜心、清靜心、無畏心、敬愛心。假如您能天天說禪話,您一定能贏得好人緣。”

這個婦人又問道:“請問法師,禪音又該怎麼聽呢?”

無德禪師說:“禪音就是說您要隨時隨地能夠化一切音聲為微妙的音聲,比如把別人辱罵的音聲化為慈悲的音聲,把他人毀謗的聲音轉為幫助的音聲,乃至於哭聲鬧聲,您都不去介意,凡是聽到一切音聲,都能保持平靜和喜悅,那就是禪音了。”

這個婦人繼續問道:“那麼禪事又該怎麼做呢?”

無德禪師回答:“禪事就是指布施的事,慈悲的事,服務的事,合乎佛法的事。您要用這些事來利益眾生,那麼眾人就會欽敬您、愛慕您、尊重您。”

這個婦人更進一步問道:“禪心怎麼用呢?還請大師開示。”

無德禪師回答:“禪心即是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這個婦人聽了之後,連連點頭,一改從前的嬌氣和傲氣,在人前不再誇耀自己的財富,不再自恃自己的美麗,對別人不僅謙恭有禮,而且對眷屬體恤關懷,不多久,她就成為人人敬重愛戴的人了。

——選自索達吉堪布《入行論講記》第143課

在我們這一生之中,需要應對的人和事都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紛紜複雜的事,往往也成為我們影響我們情緒的殺手。我經常聽到職場上的朋友們抱怨,說某某人整天找茬,我在單位都待不下去了;我對某個同事那麼好,他還挖苦我、譏諷我,他真是對不起我的友誼;我曾經那麼幫助某個朋友,結果我現在有困難,他卻問也不問,真是人情冷漠……諸如此類的抱怨,我想您聽到我不會比我少,因為我們有時也會有這樣的抱怨。

上麵那則故事,本意是要我們通過自身努力去發現生活中的禪意,使生活充滿禪趣,但我覺得,無德法師對這婦人所開示的道理,也可以運用到我們人際交往的過程之中。禪理都是相通的,而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常,更要注意時刻調整自己待人接物的態度。正如無德法師所開示的那樣,我們不妨在生活中多講些禪話,聽些禪音,做些禪事,用些禪心,相信我們的人緣會越來越好,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廣,而我們的心靈也在不知不覺中日益開闊,我們的生活更會充滿了陽光!

說禪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能坦然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有時我們會隨聲附和,有時我們會客套有加,即使在稱讚別人時,我們在多數情況下想到的也會是走人情,討別人的歡心,而很少出自真心實意。讚美不僅應當成為一種禮節,更應成為我們修行自我、溫暖別人的方法。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承受的事情很多,想想我們自己內心的糾結和痛楚,我們便能更加理解別人的處境,進而生起對別人的愛心。按無得禪師的說法,禪話即是歡喜的話,真實的話,謙虛的話,利人的話,那麼我們不妨在人際交往中就這樣去和別人談話,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應該是既能溫暖別人,也能提醒別人;既能使人得到鼓舞,又能讓人心生喜悅;我們所說的話應盡量地真實,當我們能謙和、真誠地和他人交流時,我們就已經化解開了人際關係中的疙瘩,消除了人際往來中的不快。

聽禪音:

親愛的朋友,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總有些和諧悅耳的聲音,比如你失意時朋友的鼓勵,你傷心時親人的勸解,你得意忘形時師長的教誨,你心情煩躁時愛人的慰藉。

同時,我們也能發覺,生活中也有很多不怎麼美妙的聲音:鬧市裏的噪雜聲,別人誤解我們時的指責聲,還有那難聽刺耳的辱罵聲。麵對這些聲音,尤其是人際交往中出現的不和諧的聲音,假如我們計較了,我便也痛苦了,煩惱了;假如我們以同樣的聲音回敬,那麼原有的不和諧就會更進一步,其結果隻能是讓雙方的心靈上受到的痛苦有所加深。人際交往中的很多難以化解的矛盾大抵上就是這樣來的。

那麼在麵對那些不怎麼美妙的音聲時,我們應當怎麼做呢?我們隻能從自己內心下手了,把不順耳的話聽得順耳,把刺痛我們心靈的話認為平常。假如我們能夠確知自己被刺痛時的心情,我們也就不會用同樣刺人的話去回敬對方了,所以,看似不和諧的音聲,也不一定是壞事,至少當我們能把一切不那麼美妙和諧的音聲聽得美妙時,我們的內心就已經在趨向成熟了,當我們能夠做到把生活中的一切音聲都聽作的禪音,我們的心就已經如同佛菩薩那般悲憫了。

做禪事:

無德禪師所謂的禪事就是指布施的事,慈悲的事,服務的事,還有利益眾生等等合乎佛法的事,在當代生活中,我們就是要從點點滴滴開始做起,隻要是對他人有益處的事,我們就該盡力去做,千萬別有這樣的想法:我利益他人,我很受累。須知道生活是一麵鏡子,你怎樣對它,它便怎樣對你。化解人際矛盾的法寶沒有別的,就是要以誠待人,一個“誠”字便是建立友誼、化解矛盾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