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一念迷,轉念悟(1 / 3)

迷與悟原本隻是當下一個念頭的差別:前念迷時,我們的心顛倒混亂,迷惘無措;後念悟時,我們的心清明自在,智慧光明。究竟是迷還是悟,就看我們自己怎樣對待眼下的境況,是否能夠運用佛家的正確知見來處理生活中的困難。一心迷亂時,順境也是逆緣;自心得悟時,逆緣也是順境。坦然地麵對自己,揪出內心製造混亂的根源——無明,隻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做命運的主人,而不是由無明牽著我們走。

迷與悟,從世間的差別上來說距離非常遙遠。然而,迷與悟真正落實到我們的心行上,可能隻是一念之差。——宗淨法師

第九講 一念迷,轉念悟

糖糖是我認識好久的一位朋友,在我眼裏,她不僅聰明好學,而且很喜歡探尋心靈問題,有一次,她問我:“佛門經常說的那個平常心,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指導作用呢?它對我們的心靈建設能有什麼具體的幫助嗎?為什麼我一直在告訴自己要保持平常心,但還是不能讓自己身心放鬆,反而卻越來越緊張了呢?”

我想糖糖提及的這些問題,一定也有很多朋友比較關注。平常心是一種理想的心理狀態,它不僅表現在對任何事情、任何環境都能保持較為客觀的自我認知,還表現為在任何情境之中,都能做到心靈的寬適、自然,情緒上沒有大的波動,而且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較強,能及時地為自己的心靈補充養分,善於自我化解心理危機。當然,在我們的心顛倒迷亂之前,是絕對不能擁有這種心態的;隻有在轉換了思維方式之後,我們才可能因為內心當下的領悟而達到平常心態。

以平常心應對生活的法門大體說來就是如下幾個方麵:看得開、放得下,能直麵自身的一切,不論是缺點毛病還是優點優勢,坦然麵對自己的心靈和自己的一切想法,才能找出對治心中煩惱和欲望的方法,這也正是能做到“轉念”的前提條件。在內心充滿煩惱時,我們迷亂而顛倒,由無明業力牽製著我們,我們很難獲得自由,更談不上創造生活;可是,當我們能夠學著運用佛學佛法去對治迷亂,對治煩惱時,我們的自心就已經實現了根本性的轉變,這一念之轉,就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利益,也給眾生帶來益處。

以下所提到的內容,都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事情,其中的一些您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或者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呢?

(1)\t直麵心念,當下解脫

糖糖出生在一個環境優裕的家庭,從小她就被父母視為光耀門楣的希望,因此對她也較為嚴格,特別是糖糖上學之後,她的父母對她的學習要求很高,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苛刻了。一直到她讀完碩士,糖糖的媽媽還執意要送她出國再去深造。糖糖說她的童年沒有任何樂趣,就是在書本裏度過的,別的小朋友可以盡情地玩耍,可她卻要學鋼琴、學外語,“我的生活就像是被人強行安排得一樣,從小我爸媽對我的學習成績就很重視,所以,我對考試很敏感,甚至在考試前我都有過死去的想法!”糖糖對我說。

“可是,你的學習成績一直很不錯啊!你那麼聰明,大可不必給自己增添這麼多壓力。”我鼓勵她。那時她馬上要參加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了。及時地做到把煩惱轉化開來,這對她能夠保持健康心態是十分有必要的。

糖糖說她麵臨的問題就是,盡管知道自己學習很拔尖,但她獲取成功的欲望特別強,隻要是能對她的學習有幫助的事情,她都要嚐試。很多朋友可能覺得這是個很要強的小女孩,隻要進行適度對心理調節就OK了。但其實糖糖想表達的意思是:隻要我的學習成績夠好夠優秀,不管什麼事情我都想做。而且她坦言自己不僅對成功的欲望很大,而且覺得去打壓競爭對手是一件樂趣。“假如我能把我的競爭對手都給滅了,我就在心裏特別舒服,說白了吧,我這人好勝心強,嫉妒心也蠻強的,就是受不了那些不如我的同學最後考得比我好。”

“那麼,你苦惱嗎?”我問她。

“當然很苦惱了。我的父母對我很好,物質上的支持很多。但我隻要是覺得有誰會成為我學習上的對手,我就恨他恨得要命。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為自己的這個念頭而感到羞恥!真的,我不喜歡自己的這種心理狀態,但是我沒辦法處理!曾經想過去找心理醫生谘詢,但是我很擔心,怕被別人說成是不正常的。”糖糖把她內心的苦惱告訴我。

我並不是心理學專業的,對心理學方麵的書看得很少。我隻是希望以自己的一點能力去幫助這個小女孩。我告訴她說,當她再有了爭強好勝或者以不正當手段打壓競爭對手的想法後,也不必要覺得難過,或者認為自己是可恥的,你隻要大膽地麵對自己的一切想法就好了。朋友們,我們身邊有很多像糖糖一樣的女孩,或許我們自己就是那種“很要強,好勝心重”的人,這都沒什麼!也不要因此而羞愧,從而害怕麵對自己的這種心理。躲避並不能讓我們實現不良心理的轉化,沒有思想的轉化,智慧又從哪裏來呢?

隻有我們肯勇敢地直麵自己內心的欲望、煩惱、焦慮、恐懼等等負麵情緒和不良思想時,我們才能從中得到解脫。轉念的當下,就是“悟”,悟的結果,就是心態得到了平衡和調整,而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就是:生活裏的障礙少了,心境款了 ,樂趣也多了。

首先,千萬不要回避自己的任何想法,不管是所謂的良善的願望還是卑鄙的欲望。你就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我就是要做成某件事情”,“我就是要得到某件東西”。然後,把自己所有的情緒都集中在這個念頭或欲望上。這時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實力不錯,信心百倍,也可能會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達成這些願望,從而生出恐懼、擔心、憂慮的感覺來。那麼,你再問問自己“假如這些東西我真的擁有了,這對於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幸福還是不幸?”假如你覺得自己的欲望達到後自己真的可以很幸福,那就繼續再觀想一下,在實現自己的夢想或達到自己的欲望的同時是不是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傷害了別人,而有些傷害甚至會讓別人痛苦一生,假如再做這樣的觀想,你還忍心為了一己欲望的達成而傷害他人嗎?持續地觀想,可以讓我們慢慢地走出內心的執著和對成功的狂熱。從觀想中,我們的平常心和慈悲心便也被培植了出來。

我把這個辦法告訴糖糖,希望她能試一試。當我們有些時候、麵對某些事情真的放不下時,倒不妨問問自己:這是不是自己真實的願望,還是為了麵子、為了攀比,或者僅僅是要“報複”某個人,或者是僅僅要討別人的歡心。糖糖十分看重考試分數,她特別盼望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當然了,這本無可厚非,可正是因為自己過於專注在對成功的期盼上,所以糖糖說她生活得並不快樂,因為她也很想以平常心麵對考試、麵對人生中的挑戰,以平常心化解自己的狂熱和偏執。

以平常心應對生活,我們還要學會不抵抗,這裏所說的不抵抗針對的是你所厭惡的外部環境,或者一切你厭惡的事情。內心強烈的抗拒感會加重我們痛苦的感受,也會讓我們所厭惡的環境繼續持續下去。在平常心的世界中,要學會接納的態度,以接納的態度去對治抗拒感。

下麵的事還是和糖糖有關的。

糖糖的媽媽為了能讓她安心學習,提高效率,以後能考到名校讀研,就讓糖糖向學校申請了退宿,然後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她搬來和糖糖一起住,這樣也照顧糖糖,還可以督促她學習。可是糖糖表麵上很是聽話,內心裏反感到不行。她能明白媽媽的用心良苦,但她感覺這樣的生活簡直沒有任何樂趣可言。糖糖並不是隻知道玩樂的女孩,相反,她從不亂花錢,而且大部分精力是用在了學習上。糖糖對媽媽的這種做法打內心深處就十分抵觸,所以開始的幾天裏,她和媽媽之間有過好幾次小摩擦。由於內心裏的反感以及壓力,糖糖的學習效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這使她很著急。糖糖問我,她該怎麼辦。

我的意見是,對她媽媽的這種做法采取完全接納的態度,是從內心裏的接納,而不是表麵上的敷衍。在這裏,我也想告訴朋友們,當我們遇到幹擾自己情緒的事情時,千萬不要去抵觸它,而是要完全地接納。在接納的過程中,我們會有很多想法,不論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我們隻要勇敢地去麵對它們就好,而不是自我分析“這個想法是正確的,所以我要堅持;而那個想法是錯誤的,我就要抵製”。因為我們在麵對自己所不喜歡的境況時,是很難對自己的想法做出客觀分析的,而隻是一味地以我們自己的好惡作為分析標準,這樣隻能讓我們在迷亂的內心世界裏越陷越深。

我把這些話也告訴了糖糖,可是她不知道具體的做法是什麼。我笑著說,你可以每天試著讓自己變得平靜下來,你告訴你自己“我要接納現在的種種情境,盡管我不喜歡,但它們對我的成長有好處”。這個辦法也是我經常使用的,通過心理暗示,至少我們可以調節一下自己情緒,這多少能夠清除一些我們內心的焦慮、不安、憤怒。

糖糖每天都這樣做,她希望能趕緊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她在某天晚上去洗手間時,發現她的媽媽正試著在電腦上查找什麼,她於是就過去幫忙,結果她發現,她媽媽要查找的東西居然是各個名校的曆年考研英語試題。糖糖說,她所使用的複習材料很可能就是她媽媽在網上搜來的,可是她媽媽並不能很熟練地使用網絡,甚至打字都要費半天勁。

“我想我媽可能覺得我現在很忙,所以她就用晚上的時間上網幫我查學習資料和曆年真題。白天她要忙工作,晚上她也沒有休息,甚至連電視也不看。我現在心裏很愧疚,覺得自己以前不理解她,因為她對我管教得太多,也太嚴格了。可現在我真的開始接納她對我的管教了,可是,自從我真的接納了媽媽的管教之後,反而覺得她沒有以前那麼愛嘮叨我了。”糖糖說道。

從糖糖的這些事情中,我們應該能體會到平常心其實就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裏。我們應該以開放包容的胸懷麵對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和每一個人,而一旦我們悟得了平常心就是生活本身的這個道理之後,我們也就沒必要時刻提醒自己在某件事情上要保持平常心態,因為我們在接納中已經學會了開闊自己的胸懷,因此也就能放下自己的偏執,消減內心的煩惱。

抵抗是執著的另一個名字。而把平常心應用在生活中,就是要學著隨順生命中出現的各種境況去調節自己的內心感受。假如我們拿自己所執著的標準去衡量一切事物和環境,就會因為符合自己的標準的事物和環境而生起貪愛心,對不符合自己標準的事物和環境生起厭惡心,假如能時刻反省自己的偏執,用平常心來對治自己觀念中的執著,那麼我們的內心世界自然會變得更加清明和圓融。而要做到時刻反省自己的偏執,就要有勇氣直麵自己的一切念頭,不論善惡好壞,都要從心靈深處去“對視”它們,隻有找到自己所偏執的對象,才能做到消除偏執,找到病根才好下藥就是這個道理。

(2)\t慢下來,有收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把“忙碌”視作成功的象征。好像哪個人假如生活得很安閑,要麼就是失業人員,要麼就是不思進取。而一些慢性格的人,往往也成為精英或成功人士笑話的對象,於是那些比別人慢半拍的人在職場上不被看好,覺得他們是沒有發展前途的人;在情場上也會被人笑話“又剩下了吧”。

可是,當某一天,我們發覺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太緊而再沒有時間去郊外散步時,當我們因為繁忙而患上了一係列疾病時,當我們身邊有人因為過於忙碌而早早離世時,當我們的心靈因為很久沒有好好放鬆過而覺得疲累不堪時,我們才羨慕起那些“慢生活一族”。

一位朋友是中學教師,平日裏工作壓力較大,他有一天和我說,他很想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點兒時間來關注一下自己的心靈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著平常心,這樣還能讓生活多點樂趣,少些煩惱,可他就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能保持平常心。

我的這位朋友平時辦事那是雷厲風行,說幹嘛就幹嘛,時間觀念極強,而且他喜歡趕時間,明明有時候可以慢悠悠地來,他卻偏要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他不僅要在學校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雙休日還辦輔導班,還要給某雜誌社撰稿,自己又要寫論文發表,身邊的朋友戲稱此人為“十項全能”,因為他不僅喜歡大包大攬,而且還喜歡把熬夜作為生活中的一大癖好。其實,他家的經濟條件很好,根本沒必要玩命地賺錢,他是單身,也沒有家庭的重擔。當我問他為何這麼拚命地掙錢時,他說他隻是覺得把時間安排得緊湊些,自己心裏很有成就感,而至於賺錢,他則認為錢是越多越有安全感。

我想,類似於我這位朋友的想法的人一定還有很多,勤勞地工作,靠自己的能力掙錢,本身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我們往往容易因此而忽視了自己心靈的真正需要。就想我這位朋友所說的那樣,當自己的發條擰得太緊了,想慢下來,都是件難事。我們慢不下來,又怎麼能培植出平常心呢?平常心不僅要在挫折和困境中磨礪出來,而且也要給自己的心靈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體悟平常,通過“慢下來”培植自己的平常心,是個很不錯的辦法。

通過慢生活來培植平常心,我們也可以用平常心來應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在這個普遍注重結果,追求高速的時代,人們在生活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特別容易感覺到疲勞和倦怠。身邊很多朋友聚在一起時的話題也總離不開如何才能讓自己不再這麼疲累,怎樣才能安享生活的樂趣。歸結為一句話就是該如何讓自己慢下來,從心靈到身體都放緩前進的速度。

以前,“慢”這個字似乎並不怎麼受人歡迎,一個人一旦和“慢”字沾上邊了,總會給人以“遲鈍”、“磨蹭”、“癡呆”等等並不怎麼好的印象。而現在呢,人們又想著怎麼給自己減壓、減速,而刻意地追求慢生活。“慢”又成為了一種時尚。從慢生活中觀照自己的心靈,重新獲得生活的樂趣,也成了大家的共識。而我們經常提到的平常心,正是要人們在“慢”中處理問題,解決困難,在“慢”中迎接各種挑戰。

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外部環境是我們內心世界的顯化”,我們不妨就這麼認為,相信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反正我是信了,那麼,我們可以這樣問問自己,為什麼自己的周遭環境呈現出緊張的局麵?為什麼自己辦事情總是遇到麻煩,進行得不順利?因為我們太過於著急了,急於求成,想把事情快點搞定,而我們越是這樣想,外部環境就越是顯得局促,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似乎也越來越少了。要想把事情處理得順利些、圓滿些,我們倒可以這樣告訴自己:慢下來,就可以了。而我們之所以著急忙慌地要把事情搞定,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覺得這個事情很重要。但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多事情沒我們想得那麼重要。

憫堯是我好朋友,曾經她還對我說過,她一定要一次性考上博士,然後出國留學。當然,她是個很刻苦的人,學習勁頭也很足。我是誠心誠意地希望她能圓滿實現她的夢想。但我還是勸她說:“為什麼非要一次性呢?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些,難道不是嗎?”

“哎呀,我一定要在30歲之前博士畢業,然後還要出國學習一段時間,在完成學業之後,我要好好地去談場戀愛,也許會結束自己的單身生活呢。所以,我要加快速度,好讓各項安排都能順利完成。”憫堯語速很快,我要認真聽,才能明白她的意思。

誠然,她很有上進心,可是,在很多時候,我們的計劃並不一定就能按時完成啊。看著信心十足的憫堯,我隻能給予她祝福。可是,她並沒有一次性地考上博士。在落榜的那段時間,我幾乎無法麵對她的壞情緒。

可是,突然有那麼一天,這丫頭說她想明白了。我問她想明白了什麼。她說,其實也可以不把人生安排得這麼緊湊。完全可以趁著年輕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比如旅行,比如聽音樂會,比如和心愛的人牽手散步……反正很多很多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進行,而沒必要一定要讓它們按照自己規定的時間完成。

“一切順其自然吧,我現在很享受這麼安閑的生活。一旦慢下來,我就再不想要快速的生活了。不過,我的學習效率反而比以前有了提高。”憫堯說道。

以前她為了趕進度,經常會熬夜學習,雙休日還要去做家教,每天除了寫論文,還要啃書本,背單詞,總之是大忙人一個,和前文說到的那位老師很相像。盡管這麼忙碌,但憫堯覺得自己的效率並不算高,她認為太急於求成,沒能保持平常心,是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

“我現在已經學會了慢下來的生活方式,而且用這種‘慢方式’去處理問題往往還能取得比較不錯的效果。”憫堯說。

“那麼,你在慢生活中能否體會到平常心呢?或者說,通過放慢生活節奏,使自己的心胸變得平靜、安適,在對待事業成功的問題上能做到比較淡泊呢?”我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