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堯笑笑說:“其實我對事業成功、實現人生價值之類的想法已經看得很淡了。有時想想,所謂的榮譽、成功,假如實現了,確實是件高興的事;可假如一時半刻沒有實現,我倒覺得自己可以去做別的事情,這也是一樣的。我不一定要追求高學曆、高薪酬,但我一定要抽出時間好好地愛自己,關注一下自己的心靈需要。”
“跑得太快,注定看不到前進道路上的風景。”這是憫堯給我發來的一條短信。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隻有在自己看重的事情失敗之後才能體會得到放慢腳步去生活的意義,也隻有在此時,才能真正地體味到平常心的內涵:不僅應該是將一切看得平常,以平常心態麵對一切,還要適當地讓自己空下來,慢下來,不然,我們永遠不會領略到生命的另一番景色。
在多年前,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農夫躺在自家的草地上曬太陽,一個路人走過來就責問他:“今天天氣這麼好,你怎麼不去幹活呢?”於是這個農夫就問:“幹活是為了什麼?”路人答道:“當然是為了掙錢啊。”農夫又問:“掙錢之後又可以怎樣呢?”路人笑道:“假如你掙了錢就可以買更大更好的房子,你還可以躺在大房子裏曬太陽,享受生活,多舒服啊!”這個農夫一臉困惑地問:“那麼,在大房子裏曬太陽和我現在曬太陽難道有什麼區別嗎?”路人頓時語塞。
很多時候,我們也該問問自己:我那麼拚命去追求的東西,真的就那麼重要嗎?假如我擁有了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或者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我是否就真的能覺得滿足和幸福。
也有不少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慢下來,我會有所成就麼?慢下來,會不會讓對手超過自己?慢下來,機會是不是就都成為別人的了?也有些朋友對慢生活頗有微辭,認為慢生活是不積極的表現,他們更是把慢生活和不思進取、好逸惡勞、享樂主義等等掛上了鉤。其實,這都是對慢生活的誤解。慢生活就是要我們在緊張繁忙的日常生活中適時地給自己的心靈鬆鬆綁,慢過之後,是心靈的舒適和體能的恢複,所以,隻有學會“慢”才能走得“快”,隻有放下心靈的枷鎖,掙脫捆綁,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
從前有個獵戶,在平時練就了百步穿楊的好本領,“神箭手”的稱譽遠近聞名。國王聽說這個獵戶本領高強,就請他來王宮,想親眼看看他的技能。國王對這個獵戶說:“在我的花園裏有個靶子,假如你能一箭射穿那一寸的靶心,我就要封官給你;可是,假如你沒有射中,你以後就不能當獵戶了。”
這個獵戶一聽,心情頓時沉重起來,他麵色凝重地點點頭,慢吞吞地走到距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他想著有可能得到的官位,也想著可能要失去做獵戶的資格,心裏難以平靜,平素鎮定的他,感覺自己的精力很難集中,旁邊的幾個大臣見狀議論紛紛,有的說“這人沒什麼真本領,都是吹牛吹得厲害”,也有的在給他加油、鼓勁兒。這個獵戶心裏難受極了,他一連發出三箭,都沒能射中箭靶。
國王笑道:“看來民間所說的神箭手也都謠傳罷了。”這個獵戶心裏很不是滋味,好在一位大臣心地很好,他說道:“陛下,其實這個獵戶確實還是有真本領的。他今天沒能發揮好,責任全在您啊。”
“哦?這怎麼能怪我呢?”國王大惑不解地說道。
這個大臣解釋說:“您想,這獵戶平時打獵,他惦記的是自己的安危,生怕自己被猛獸傷害,射箭自然是百發百中。而在平時的練習中,他都是以平常心對待,水平自然也是可以正常發揮出來的。可是今天他射箭的成績卻關係到他以後是能當官,還是要放下弓箭,不再做獵戶。在這種情境下,他的真實水平肯定難以發揮。我勸您還是暫且授予他個一官半職的,以後再看他的表現如何。”
國王采納了這個大臣的建議,說道:“看來患得患失不僅會讓人難以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本領,而且還會給自己的心靈掛上重擔,使自己停滯不前。”
有時我們在盡了自己的努力之後,最好能對結果泰然處之,不論最後的結果是成是敗,都要這樣告訴自己: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成功或失敗,這次不行,還有下次。我們盡力之後,就該以一顆平常心去麵對結果。如果我們對得失成敗一直都念念不忘,無法釋懷,那麼無疑是在給自己的心靈戴上枷鎖,而我們遲早有一天會因為心靈的禁錮而窒息,從而再也感受不到生活中的樂趣,也創造不出屬於自己的幸福了。
把平常心應用到現實中,就是要學會慢生活,放慢腳步,反而能收獲得更多。不要以為自己放慢了腳步,工作機會就會屬於別人,假如這個工作根本不是自己所喜歡的那種;不要以為自己放慢了腳步,心上的人就會和自己錯過姻緣,假如兩個人本就是屬於不同的世界,沒有共同語言,你在怎麼追趕,也難以走進對方的心裏。
有個女孩在大學畢業之後,並沒有著急找工作,也沒有擠進浩浩蕩蕩的考研大軍,而是背上行囊去旅遊。當考上公務員的朋友抱怨工作上壓力太大時,她正在泰山頂上欣賞絢麗的霞光;當讀研的同學訴說學習課程繁重時,她正在西子湖邊泛舟蕩漾;當早早結婚生子的發小為生計問題而抱怨時,她還在桂林山水中領略大自然的雄奇和壯麗。
後來,她拿起書本,複習考研,學習、深造、談戀愛。有人問她:“為什麼不在大四時就考慮讀研呢?你這樣先玩了一年再去讀研,豈不是浪費了一年的光陰嗎?時間不是拿來虛度的。”
這個女孩笑笑說:“就因為時間不是拿來虛度的,所以我才應該在自己想做什麼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去做。旅行給我帶來的是開闊的視野,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是什麼,通過旅行,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學科環保學,這怎麼能說是虛度了光陰呢?”
在我們的想法中,總是要“爭分奪秒”,好像隻有這樣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可是,這無形中的壓力逼迫著我們的神經,擾亂了我們清明的思維。前念迷時,正是心裏充滿了競爭和爭奪的感受;後念一悟,便該知道,有些東西我們是爭不來也奪不來的。倒不如任運自在,一切隨緣。
前麵我們說道過境隨心轉的問題。為什麼有人就能做到,有人就不可以呢?那些能夠轉境的人,他們並非有什麼超能力,而是全靠他們“悟”出了生活的法則,以及世間事物的規律:不執著,不貪取,時刻保持內心的清明自在,自然能夠順利挺過困境,進而扭轉不順的境遇。能夠做到“心能轉境”的人,他們都了解“慢下來”的好處。某個難題,你越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它身上,這難題似乎越是沒有眉目。可是,一旦你放下了,你說“我要慢慢地處理”,這樣僅僅是一念之轉,那些難題也會迎刃而解。你說不出個因為所以來,但是,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卻比比皆是。
在這個隻要求“快”的告訴工業化社會裏,我們應該學會慢下來。讓心慢下來,也是一種覺悟。我們經由這樣的覺悟,能充分使自己疲累的神經好好休息,好好放鬆,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慢”,我們可以思索更多,體悟更多。“慢”原則,對我們處理任何一種事情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當然了,假如是抗險救災、治病救人,那還是“快”一點吧,這是個例外,這個可不能慢。
我的一個朋友,長風說她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因為年齡大了著急結婚,然而卻沒能好好享受戀愛的幸福,更沒有好好利用單身的時光去做自己的喜歡的事情。她當時是覺得假如不馬上成家,就會被人笑話,可是她在匆匆忙忙中戀愛,又急急忙忙地結婚,這其間隻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在說道自己的這些經曆時,她都還覺得那是一段“枯燥無味”的生活。所以,長風對我說:“不論是追求事業,還是談戀愛,都盡量慢一些吧。在事業上跑得太快,倒是出名趁早了,可是卻會為此付出不能陪伴家人、不能享受生命樂趣的代價!在愛情上追得太快了,就不能有足夠的時間去認識對方,去適應、磨合,匆匆結婚之後才發現兩人性格裏有很多東西都不能適應,隻好磕磕絆絆地一起生活了。”
在我們追求快速的時候,我們無暇顧及生命的意義,更沒有時間去思考人生的樂趣該是個什麼樣子。我們隻知道,我要什麼,就要馬上得到。功利十足的我們在得到自己所渴求的東西之後,才後悔沒有細細地體味追求理想的過程。我們手裏緊緊地抓著鈔票,——那被視為成功的象征,可是我們匆匆流過的年華卻再不會回來了——用多少錢,我們也換不回它了。
心在迷亂時,我們追求的速度;心在清醒時,我們更願意靜下心來去感悟人生。精神世界的荒蕪、心理問題的叢生,這些都迫使我們“慢下來”。可是,為什麼,我們沒有在最初就以一種適當的速度前進呢?
適性而隨緣,既能著眼於現實,又能出乎於現實,這就是在平常心指導下的“慢生活”。慢下來,我們可以及時修複受傷的心靈;慢下來,我們可以緩解緊張而疲憊的身心。當我們終於能從對功成名就的渴求中放鬆自己的心靈,我們擁有的將不再是鈔票或地位——這些曾被人們普遍地認為是成功的象征,而是一個無限圓融而清晰的世界。
(3)心靈建設,遠離危機
通過禪坐冥想來調身與調心是佛家日常保健的一個特色。特別是禪宗,認為人們可以通過內在的覺悟來清除內心世界的各種雜念妄想,清除掉心理垃圾,以此來解脫煩惱,獲得心靈上的舒適和自由。目前心理學界普遍認為通過“禪”這種修行方式可以激發生命活力,增強忍耐力,強化個人的意誌力,並且還有治療身心疾患,調整認知和自我感受的作用。
平常心作為一種理想中的心理狀態和處世態度,正是可以通過修習禪法來感悟到的。要培養起平常心不僅需要外部環境的磨礪,更需要內在心靈的深刻體悟。假如隻是甘願接受外界環境的磨礪,卻不知向自己的內心深處探尋,那麼再多的磨礪也並不能讓我們獲得心靈上的開悟。盡管平常心不能刻意求得,但我們仍要通過各種事情來體悟生命,感知內在的自我。
挫折和痛苦不是別的什麼東西,它們隻不過是生活的本身;而平常心也不是遠在西方淨土的蓮花中打坐的尊者,它也隻是我們應有的本來麵目。下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起平常心,不但能對我們為人處世有益處,而且也能夠起到心靈建設的作用,而通過心靈建設,我們將能夠克服心理危機,走出心理陰影,平常心來自於禪,而禪則是一種東方傳統的心理治療方法。
由平常心而培養起自尊自信,進而實現心理調節,對於壓力巨大同時又覺得時間緊張的現代人來說還是一條比較便捷的心靈解脫之路。
平常心是一種對待生活的真實態度,我們不僅要時刻關注著我們自己的心靈,同時也要把平常心的理念灌輸給身邊的每一個朋友。祥和而靜謐的內心感受是無法用金錢購買的。
以平常心應對日常生活,我們不但應該時刻深入自我的內心世界中去探查苦惱的原因,更應該告訴自己:猶如這個外部世界一般,我們 的一切煩惱也都是無常的。它會因著內心的愉悅與祥和而化為烏有,或者轉化為明朗的心境。
好友和我討論,究竟該如何以平常心的理論來指導具體的現實生活。
我倒覺得,這本來是沒有一定的準則的。假如一定要給平常心加上一些條條框框,便也失去了它原本隨緣任運的含義了。我給平常心起了一個新名字,叫“沒什麼大不了的”,我覺得在我們受到挫折、遇到困境時,不妨就這麼暗示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點兒傻傻的感覺。可是,我們在很多時候還是需要“傻”一回。比如你考試考砸了,心想著“這多丟麵子啊,回家肯定要被爸媽一頓教訓”,越是這麼想,心裏越是難受。所以,就理直氣壯地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一次考試失利又能說明什麼呢?並不是從小能考出較高的分數,以後就一定有更大 的作為。我身邊有個朋友,讀小學時數學就不好,到了中學,他的理科更是糟糕透頂,可是他卻善於發展自己的優勢,日後成了一名編輯。這樣的例子很多啊。再比如,今天丟了什麼東西,反正找回來的幾率也很小,我們幹脆也別鬱悶了,就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有失必有得,誰能保證你丟了部舊手機卻不會得到一部更好的呢?我有個姐妹,每次她丟了什麼東西,她都會很開心,是的,你沒聽錯,每次她丟了東西都會很開心。她有一次把手機弄丟了,但她卻宣布自己會因為丟失手機而認識一個異性朋友從而擺脫單身。結果呢,她遇到了一個和她一樣開朗的男生。當然,最後他們的故事還是以分手告終。但是,我覺得,我們在丟了什麼東西之後,可以這樣說:“我所丟失的,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收獲。”
以平常心應對生活中的變化,除了要時刻了悟“無常”和“空性”的道理之外,我們還應該以出離心看待世間萬物。出離心和平常心是不可分開的。擁有得再多,也有失去的時候,假如我們被動地失去,那會是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情。可是,假如我們主動地失去,比如說主動地施舍些什麼,或者主動地提醒自己:“喂,你以為你結婚了就意味著得到了對方嗎?一切都不過是因緣聚合的一種表現而已,一旦這種因緣消散,兩個人還是會分開的。”經常做這種思想,我們便不會厭煩伴侶的嘮叨,也不會對伴侶的不良生活習慣產生不耐煩,因為我們時刻都提醒著自己——我和我的伴侶,我的家人,我們遲早會分開的。擁有這種心態,可以避免我們因為自己的執著而陷入情欲的漩渦,同時,我們也能更加心甘情願地關愛伴侶,照顧伴侶,因為我們知道,總有一天,兩個人會分開,所以,為什麼還不快點珍惜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光呢?如果我們把每一天都當作和伴侶在一起的最後一天,那麼太太是否還會因為先生不給她買玫瑰和鑽戒而心生悶氣呢?那麼先生是否還會因為太太做的飯菜不可口而大聲抱怨呢?
出離心可以淡化我們的貪欲和執著,一旦貪欲和執著的火焰弱了下來,平常心就會開始顯現出來。一切地貪執都是造成我們痛苦煩惱的深層原因,而因為貪執而引發的心理疾病則數不勝數。以平常心創造幸福生活,就是要我們時刻以佛陀的教理對治自己那過分的欲望。
以平常心指導現實生活,熄滅八風(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佛家認為這八件事可以煽動、鼓惑人們的心,使人們原本平靜的心靈發生動搖,從而產生煩惱),以使我們的心靈恢複到寧靜祥和的狀態。很多朋友認為通過修習禪定就可以達到了。但其實修習禪定也需要具備種種條件,佛教的禪法有著嚴整的次第,假如沒有善知識的指點,一般人恐怕難以修出成果。但是,我們可以應用禪的生活態度,把禪的理趣和般若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來。
隨著當前人們對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的普遍重視,心靈建設已經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在心靈建設中,佛教所提出的“平常心”理念就可以湧來調節我們的心靈,使身體與心靈都得到放鬆和調治。
作為一種簡單化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方法,“平常心”不僅對我們的心靈建設有啟發性作用,而且在通過自我身心調節的過程中,還能幫助我們開發出潛在的能量,喚醒我們沉睡的潛能。
不論是嫉妒、怨恨,還是抑鬱、恐懼、惱怒,這些內心世界的暴力往往會使我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同時也會通過我們的言行傷害到別人。而平常心正是醫治內心暴力的一劑良藥。
從平常心產生出的清涼、靜謐和安寧,對我們克服性格中的暴躁、易怒、好鬥、攻擊性強等等負麵情緒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我們的身體生病了,我們會去醫院找醫生治療,而我們的心靈生病了,就需要找心理醫生。然而,我們也可以通過心理上的自我修複來獲得內心世界的澄淨和安寧。
拜金主義、拜權主義和名利思想的泛濫,使得人們越來越偏離心靈的祥和,種種病態思想不僅使人們看到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下的無奈和疲累,也使人們對東方的一些古老放鬆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很多朋友認為通過修持一些東方神秘的放鬆術可以使自己獲得更多的能量,讓自己真正得到身心的安寧和輕鬆。這其中不僅包括冥想、瑜伽、靜坐,也包括把佛學和精神分析相結合的一些心理療治。
“和諧世界,從心開始”成為了大家通過佛學修持而獲得內心和諧平靜的一個主要方式。平常心在我們調整個人與社會、個人與眾生、人類與自然等等方麵,都起到了一種促進作用。以平常心麵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我們不會去鑽牛角尖,自己給自己找苦惱;在人際關係之中,我們也能夠經由平常心而培養出對他人的寬容和慈愛。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促進我們的生活朝向正麵發展,自然會覺得幸福多一些,煩惱少一點。一旦我們開始對自己內心世界的關注程度超過對物質的關注,我們就可能收獲得更多,而我們所收獲的遠不是物質能帶給我們的。有人說物質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而真正的安全感永遠是來自於內心的。隻有內心的寧靜才是安全感的發源地。而內心的寧靜,它永遠隻能來自於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