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一念迷,轉念悟(3 / 3)

(4)喚醒沉睡的內在能量

我的一位老師告訴過我:我們每個人的內在能量都是無限的,隻是我們並不知道。就好比一個長年流浪在外的乞兒,他要到處乞討來維持生存,可是某一天,當一大隊人馬來到他的麵前,接下來由一位衣著高貴的老人宣布說“你是我失散多年的兒子!”那樣,這個乞兒不必再東奔西跑四處乞食了,因為他是一個大富長者的獨生子。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自心之中都有一顆寶珠,但是我們並不知道。一旦我們能了知自己的內在能量有多麼巨大,我們再也不會為外在的動蕩不安的環境而感到恐懼和無助了。

可是,我們為什麼會對外境的變化感到無力?為什麼,我們有時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而要任憑不良情緒的侵擾?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力不從心,感覺自己活得很累?

我們不僅沒有體察到自己的內在能量,而且也不懂得如何開啟這種能量。經由平常心而達到內在的覺醒,並開啟我們內心的巨大能量,則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話題。而這個話題,要從我一位朋友的經曆開始說起。

我姑且把這位朋友稱作“A先生”吧。A先生是個喜歡挑戰的人,從25歲碩士畢業之後到30歲,這5年的時間裏他換了好幾份工作,他並不是那種恃才傲物的人,野從來不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老板給的薪水少就要跳槽走人。當我們問他為什麼經常要換工作,他的回答既有些出乎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A先生說:“在原來的公司感覺到壓力大,我就想走。我覺得走掉才是最好的選擇。隻要能讓我不要再那種壓力之下工作,哪怕薪水少些也沒關係的。”

讀到這裏,或許很多朋友會覺得A先生是個神經脆弱的人,也許會有人笑話他不像個男人,遇到一點壓力就想躲開。A先生自己也說,壓力是躲不開的。不過這是他32歲時的人生感懷了。32歲那年他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當然,在這之前的一年他終於把自己穩定下來了,“捆綁”在某個公司,並且他在那裏一直工作到今天。

我對這位友人的改變感到很是驚訝,於是就問他為什麼不再懼怕壓力,也不再想著躲開壓力了。A先生笑笑,回道:“壓力其實是躲不開的,但我知道怎麼去化解它。”

“那麼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怎麼去化解壓力的呢?”我很想知道這個方法,因為那時候的我也正因為學習和工作上的壓力而感到力不從心。

A先生說:“我是在一本書上看到的,時刻保持平常心會讓我們活得不那麼累。我想,也許是以前的自己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太重了,才會給自己的心靈套上了無形的枷鎖。可是,一旦我把這個枷鎖放下,就能煥發出一股內在的力量來。心的枷鎖是我們自己套上去的,所以當然也要由我們自己解開它。”

從A先生的經曆和他所說的那段話,我想到其實我們自身的內在潛能沒有能很好地得到開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不夠放鬆。我們在麵臨一項比較重要的任務時,我們總是想著要如何把它完成得更好,而很少想到“我要好好放鬆自己”。我們緊張而焦躁的情緒就如同一把鎖子,牢牢地鎖住了我們內心深處的能量。而這能量正是幫助我們獲取成功的“功臣”。

壓力來了怎麼辦?隨它去吧!焦慮來了怎麼辦?隨它去吧!煩躁來了怎麼辦?隨它去吧!盡管你可能在笑“這簡直是一句廢話”,可是,即便是像A先生那樣在壓力之下完全不能有任何快樂而言的人來說,“隨它去吧”就是一劑靈丹妙藥。當我們麵對著數不清的煩惱和麻煩時,不妨就大著聲音說“隨你去吧,我才不怕你呢!”可是事情往往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們越是要隨它去,那些煩惱和麻煩就會自動化解掉。

別花費心思想著怎樣去對抗壓力、焦慮、不安或任何讓你煩惱、痛苦的念頭。對抗的結果不是消除它們對你的影響,而是會加深你的煩悶和其他感受!

隻管去做我們手中的事情,其他的什麼都和自己無關。或者可以用這樣的辦法:構想未來的發展道路,在腦海中形成明晰的圖像,因著這個圖像、藍圖,我們可以開啟通往最終結果的道路。有的朋友說中有些像吸引力法則。不錯,我喜歡吸引力法則。但是,即使是在吸引力法則中,也最好保持著一顆平常之心。越是以平常心去構想未來的發展願景,那麼這個願景實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但是,我們很少能讓自己的心真正地平常下來,因為我們不想“平常”。比如前麵說到的A先生,他坦言說自己在碩士剛畢業時十分渴望 能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工作中,能做到學有所用,能做出自己的事業。A先生曾經說:我們之所以不想安於“平常”是因為我們對成功的渴求過於熾烈了。

渴望取得事業的成功當然沒錯,我們還是應該有點上進心,有點追求的。但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很容易由於錯誤的定位而導致自己過於自高自傲,一旦我們以貢高我慢之心遮蓋了恭敬謙遜之心,我們就很難把自己放下,放平常了。而這種傲慢心,也是阻礙我們開啟內在能量的一個原因。

永遠不要忘記這樣的一個事實:任憑我們有多大的才學,有多大本事,我們也隻不過是芸芸眾生裏的一個,就如同大海裏的一朵小小浪花;而隻有無數朵浪花之間的互相激蕩,才能產生巨大的能量。

曾經有個熟人在某事業單位工作,他很有才氣,辦事效率也高,再加上學曆高、外貌好,自然就覺得自己最行,最棒,別人要費盡周折才能做好的事情,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開始時,單位的領導很欣賞他,說這個年輕人前途無量,同事也樂於和他相處,覺得他辦事很靠譜,偶爾有些小驕傲也是可以原諒的。但是,漸漸地同事們受不了他神氣活現的嘴臉,領導也難以忍受他的種種做派了。這個朋友工作多年了,給他介紹女朋友的人很多,但他很是挑剔。我是這麼想的,談戀愛本來就是兩人之間的事情,你有什麼標準,別人也無權幹涉。可是,有一點,你可以不同意,但不能當麵輕視別人,甚至的不尊重別人。一個親戚介紹了個在讀博的女孩給他認識,第一次見麵時,他就挖苦這個女孩外型不靚麗,打扮不入時,隻懂得啃書本。可這個女孩盡管是陰沉著臉,但也沒有說什麼,自然這場相親告吹了。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還在後頭。

這個熟人某天去參加同事的生日聚餐,沒想到又碰到了那個女孩。可現在同事卻宣布:他正和這個女孩談朋友。朋友們紛紛恭喜,後來才知道這個女孩的家庭條件不僅很好,而且還性情溫和,對人很體貼。這個熟人到了這時才隱隱地有些後悔。過了幾天,單位的某領導在和他談完公事後問道:“我聽說你對我的外甥女很有看法啊。” 這個熟人瞪大了眼睛,疑惑地說:“誰是您的外甥女啊?我連見都沒見,怎麼能說得上有看法啊。”這個領導說:“一個月前,不是給你介紹了個在讀博士的女孩子嗎?那是我的外甥女!”我的這個熟人是徹底傻眼了,隻恨自己當時有眼無珠。可是,假如他沒有那麼恃才傲物看不起人,又怎能會把事情搞成這樣子呢?

從此之後,我的這個熟人整天在單位裏都提心吊膽的,還很害怕聽到那個女孩和同事之間的事情。可偏偏就有人和他作對,偏偏就是有人在他耳邊念叨“咱們單位的某某過段時間可能要訂婚了,就是跟那個女博士啊!人家倆人現在可好著呢,嘖嘖,誰娶到那樣的女孩真是幸運!”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個熟人辦事效率也低了,人也不像以前那麼精神了,假如再有人給他介紹女朋友,他都不敢多說些什麼了,倒是對方會對他挑三揀四的。現在他倒是不自傲了,隻恨自己沒有早點兒學會謙遜平和。在經曆過這些挫折之後,他說他覺得自己所有的能量似乎都關閉了。以前處理公文速度很快,可是現在卻經常被自己的一些胡思亂想給打斷原有的思路。

“我現在真的是後悔了。我以前那麼高傲,覺得自己很了不得,對誰都看不起,這真是個愚蠢的想法!可是,我覺得現在的我既沒有信心,也沒有能量。每天生活在不安之中,生怕自己的高傲習氣給自己帶來麻煩,把事情辦壞。”這個熟人對我們說道:“原來我以前的生活是那麼迷糊!還好經曆了一些小挫折,不然我很可能會一直這麼迷糊下去,終究在某一天給自己帶來大麻煩的。這樣看來,我先前的傲慢心反倒也是間接地讓我明白了生活的道理。”

保持平常心,需要我們做到不卑不亢。有的朋友說,我每天都會暗示自己充滿能量,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一定能取得成就。這樣算不算高傲的表現呢?其實這樣的自我暗示是件好事情。我們需要謙遜平和,同時也要做到有充足的自信。保持平常心最難的地方就是保持對自己公正的態度。我們不能對人傲慢,但同樣也不能唯唯諾諾;我們需要謙虛謹慎,但不代表就要人雲亦雲,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我們要保持對他人的尊敬和禮貌,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以一副媚骨和奴才相來示人。

當我們把自己看得過於重要(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了不起的,都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奇跡)的時候,或者當我們的傲慢充斥在心裏時,我們就會看不見外麵的世界,聽不見別人對我的批評或建議,也不願意去更多地了解他人的優點以便提高自己,也不再願意做進一步的學習。這樣下去,我們的內在能量隻會越來越弱,我們的心靈便不再是開放的而是閉塞的,閉塞的心靈便再難以有靈動與鮮活,閉塞的心靈就好比是一潭死水;而我們如果想保持心靈的鮮活,那麼就讓它處於開放的狀態,這個開放的狀態不僅僅是指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更需要我們以謙遜的姿態向他人學習,隻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產生更多的新想法,這些新的想法或許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就。

可是,生活中總是有很多人以為自己學識廣博,聰明能幹就輕視別人,甚至輕侮怠慢別人。在《法句譬喻經》中就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昔佛在拘睒尼國美音精舍。與諸四輩廣說大法。有一梵誌道士。智博通達眾經備舉無事不貫。貢高自譽天下無比。求敵而行無敢應者。晝日執炬行城市中。人問之曰。何以晝日執炬而行。梵誌答曰。世皆愚冥目無所見。是以執炬以照之耳。觀察世間無敢言者。佛知梵誌宿福應度。而行貢高求勝名譽。不計無常自恃驕。恣如是當墮太山地獄。無央數劫求出甚難。佛即化作一賢者居肆上坐。即呼梵誌何為作此。梵誌答曰。以眾人冥晝夜不見明。故執炬火而照之耳。賢者重問梵誌。經中有四明法為知之不。對曰。不審。何謂四明法。一者明於天文地理和調四時。二者明於星宿分別五行。三者明於治國綏化有方。四者明於將兵固而無失。卿為梵誌有此四明法以不。梵誌慚愧棄炬叉手有不及心。佛知其意即還複身。光明炳然晃照天地。便持梵聲為梵誌說偈言

若多少有聞  自大以驕人 是如盲執燭  照彼不自明

佛說偈已告梵誌曰。冥中之甚無過於汝。而晝執炬行入大國。如卿所知何如一塵。梵誌聞之有慚愧色。即便叩頭願為弟子。佛即受之令作沙門。意解妄止即得應真

這個故事是說在古時候的印度,佛陀還住世界的時候,有個修學的梵誌,他自恃學識淵博,反應機敏,能通曉各種經典,便自以為普天之下再沒有人能比他更有智慧 ,四處和人比試,卻沒有人敢來應戰。他總是在白天舉著火把在城裏走動,大家看了都覺得好奇便問他緣由。他回道:“這世間的人都如此地冥頑不靈,所以我才燃起火把,照亮人們的愚癡。”

佛陀知道這個人貢高我慢,自高自大,從不思量無常的痛苦,在死後一定會墮落到大山地獄受著無窮無盡的苦楚,而且很難有出離的那天。佛陀就化身成為一個賢達之人,在某個茶坊酒肆的上座等著那個梵誌,見他舉著火把經過便問他原因。這個梵誌回答說:“隻因為眾人都冥頑不化,遲鈍愚昧,我才點亮火把來照亮他們的愚癡。”

佛陀化成的賢者又問:“聽說你通曉很多經典。在某經典裏有個四明法,請問你知道嗎?”

這個梵誌說:“我沒聽過啊。”

賢者解釋道:“所謂四明法,第一是通曉天文和地理,並且能夠調和四時;第二,了解日月星宿,還有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之間的關係;第三,明白治理國家的道理,並且能有效地安撫教化四方邦國;第四,懂得用兵作戰的方法,能夠做到固守疆域而沒有損失。您作為梵誌,知道這四明法嗎?”

這個梵誌聽後頓時覺得羞愧難當,為自己的傲慢自大感到無地自容,於是丟掉手中的火把。

佛陀知道他心裏的悔意,於是恢複金身,綻放出金色光芒,照耀天地四方,佛陀以莊嚴的音聲說道:“倚仗著自己懂得一些東西就自高自大,驕傲自滿,這就好比盲人的手裏拿著蠟燭,照亮了別人而自己卻看不到。這世上再沒有人比你更愚昧暗鈍的了,居然在大白天裏舉著火把到處走,而你所通曉的學問,猶如天地的微塵罷了。”

這個梵誌慚愧地伏在地上,不住地叩頭,要做佛陀的弟子,他在出家之後精進用功,最終證得了阿羅漢果位。

當我們滿心裏裝著的都是“我怎樣厲害,怎樣有才華”,我們的心靈又怎能會打開呢?我們內心的能量也會因為高傲自滿而重新封閉起來。想要保持平常心,就需要我們時刻肯以低姿態麵對世人。整天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世界上沒有老子做不成的事,一旦失敗了,心裏自然難受又痛苦。而那些真正平和謙遜的人,盡管也曾有過失敗,但他們始終是以低姿態處世做人,即便失敗了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衝擊和心理痛苦,也不會招惹來那麼多的嘲笑,也許還會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幫他們一把呢。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會去嘲笑一個謙遜的失敗者,而那些平時目中無人、自高自大的人,他們一旦遇到了挫折和失敗,恐怕別人偷著笑還說不定呢。

時刻保持低調謙遜,這是培植出平常心的另一個條件。高傲的人不僅容易迷失自己,還會因為貢高我慢之心而承受可怕的苦報。“一念迷”,我們的內心便是噪雜煩亂;“轉念悟”是在經由體認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各種感受之後而獲得的真實智慧。佛家有“轉識成智”之說,就是說我們在調治自己的內心之後,便可以斷除煩惱,開啟智慧。佛陀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無常的,即便是煩惱亦是如此!正是因為煩惱也是不真實的,我們才可以有辦法來對付它。我們是要放縱煩惱,任由它來擾亂我們的內心呢?還是要采取適當的辦法調治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答案已經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了,不是嗎?

大乘佛教的理論認為,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對自己內心的觀察和修持而把煩惱產生的原因轉化為人生智慧。在密宗的理論中也認為,一切導致煩惱的情況、原因、境遇,甚至就連煩惱本身,都可以被用來作為獲得開悟、達到解脫,實現人生圓滿的途徑。而且,隻有當我們把自己放下,放低,並且把自己看得平常時,智慧和力量才會源源不斷地從外部世界湧入我們生命的心流。也隻有當我們把自己看作平常時,我們才不會被繁雜的日常事物所牽絆住。越是這樣,我們就越有可能喚醒心靈深處的能量。要記得,真正的力量從來都是平和而謙遜的。

我們都想著怎樣做才能把自己放在高處,比如獲得眾人的矚目,受到大家的重視,攀上更高的職位,掌握更多的職權……這些都隻能讓我們更累。隻有當我們把權利、名譽、金錢看得平常時,這些東西才不會成為我們心靈的負累,這些東西原本隻是我們生活的手段和方式,而不是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的!

前念迷亂時,我們隻不過是一個充滿煩惱的凡夫,我們整天被苦悶、沮喪、憤怒、絕望所包圍,似乎隻覺得生命是一種負擔,一種罪過;可是,當我們願意去“悟”,能夠運用佛家智慧去觀照我們現實生活中所麵臨的麻煩,能夠坦然去麵對真實的苦難,並學著不和外境起爭執,願意在忙碌之中傾聽自己的真實意願,平靜自己的心靈,願意以佛學佛法的真實智慧去改變人生,這便是一種真正的“悟”。

真正的大覺悟,才會明了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夢中的一切又何必過於執著?真正地泯除了執著、貪取,那麼,我們所攀緣的塵勞之事,就不再會讓我們覺得疲累,心內的痛苦也頓時瓦解、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