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全無閑事掛心頭(2 / 3)

我們可以這樣想一下,恐懼並不是我們的敵人,對於某事物的恐懼很可能就是我們的動力。比如,對於貧窮的恐懼促使我們產生“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的想法,而在這種想法的作用下,我們便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積累下財富。對於考試失敗的恐懼,會使我們產生刻苦學習,認真思考的動力,而這種動力一旦成為了習慣,我們自然就不再有害怕考試的感覺了。

那麼,對於死亡的恐懼,又帶給了我們什麼呢?通過努力地生活,積極去探索生命的意義,在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時也不忘記把幸福帶給別人。保持這樣的心態,便足以使我們忽略掉“死亡”這回事了。而且,既然人人都要死,為什麼我們要怕它呢?當我們能明白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而一切恐懼都能在平常心的調治下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時,生命將會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麵前,挫折和磨難也成為了財富。

誠實地麵對恐懼和焦慮,隻有大膽地去麵對,它們才能化解。佛羅倫斯?西恩女士在《失落的幸福經典》中講過:“人隻要願意去做他一直害怕的事,反而就不需要去做了”,同樣的,人隻要敢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痛苦、挫折和磨難,他反而就不需要去經受了。並非真的有什麼神靈能免去他要承受的磨難,而是任何磨難在一顆平常心的指引下都已經變得尋常不怪,再不會激起強烈的反應,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我的好朋友說,我們之所以存在著恐懼,是因為我們對事物了解的還不夠,要想戰勝我們的恐懼心理,培養出無畏心,不僅要學著積極地看待恐懼、直麵恐懼,還要主動接近引起我們恐懼的對象,學著去化解它們,和它們相處。永遠不要站在恐懼的對立麵上去想問題,不然我們將會陷入更深的恐懼之中。

從前,有個家庭條件十分優裕的少年整日裏都是鬱鬱寡歡的樣子,這個少年的父母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卻又拿不出好辦法來。他家的某位親戚說:“我聽很多人都在談論在我們這裏的大山深處有一位智者,他不僅學問淵博,而且十分喜歡幫助他人解決難題,我看就把令郎帶到那位智者那裏,請他給幫幫忙,或許能讓令郎不再繼續愁悶下去。”這少年的父母聽後欣然同意,就派了一個忠實可靠的仆人帶著這個少年去找那位智者。

他們費盡周折終於到了一座連綿起伏的大山腳下,這個少年覺得很累,不想繼續前行了,仆人就提議先休息一下,然後再去探尋智者的住處。少年便同意了。就在這兩人坐在大樹下休息的時候,一位相貌堂堂的青年好奇地走過來問道:“看二位的樣子一定是遠道而來的吧。”

“對啊,對啊!先生您好啊!”仆人笑嗬嗬地說。

“您好,老伯。我看這個小兄弟悶悶不樂的,是不是家裏出了什麼事情啊?”這個青年關切地問。

“我家主人是這裏的富豪,我家公子勤奮好學,為人誠懇,況且我家主人家運正旺,哪裏會出什麼事情呢!我家公子一直都不開心,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呢。聽說這裏有位智者,不僅學問高深,而且最喜歡幫助別人解決難題,所以我們就來拜訪他了。”這個仆人說。

“哦?那我倒想問問你,小兄弟,你有什麼煩惱嗎?能和我說說嗎?從這裏到你們要找的那位智者的住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這青年一邊說,一邊仔細地打量著麵前這個大約十五六歲的少年。

少年略帶羞澀地說:“您知道嗎?我整天都活得很憂慮,我很害怕。”

“是嗎?能把你心裏害怕的事情告訴我嗎?”這青年和顏悅色地說道。

“我擔心我父親的身體會突然生病,因為他是家裏的頂梁柱,一旦他倒下了,我們富裕的生活也就不在了;我擔心家裏會招來小偷,因為我家是這裏有名的富戶,一定有很多賊都盯著我們家的財寶呢;我還擔心我母親會變老,我的母親美麗端莊,人人誇讚,可是假如哪一天她老了,醜了,駝背了,走路也沒力氣了,我又該怎麼辦呢?先生您說,這些問題是不是很嚴重啊?我每天就為了這些憂慮,我覺得人生裏充滿了恐懼,因此我才悶悶不樂。”這少年一口氣說完。

“小兄弟,你聽我說。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是人就有生老病死。你擔心你的父母,這是你孝心的表現,但是僅僅就因為對生老病死的恐懼而擾亂自己的生活,這可就不是明智的表現了。生老病死是人生中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比如說你,你現在是個很瘦弱的小男孩,可是以後你會成為強壯的男人。比如說我,我現在是個年輕力壯的人,可終有一天我會成為你家仆人那樣的老者。我們不可能對自然規律做出任何改變,所以,不要去害怕這些變化,而是要感謝這些變化。沒有變化,生命就不會呈現出這麼多姿多彩的樣子來。”

“還有,小兄弟,你要記得,每一個人的財富也是在變化的。勤勞善良的人們,會因為自己心地善良、樂善好施、勤勞工作而獲得更多的財富;而那些為富不仁、好吃懶做、墮落邪惡的人,縱使有再多的財富,也總有一天會把家業敗光的。假如你現在就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你就不會因為擔心財富會失去而感到恐懼了,因為你的心很好,你會珍惜手中的財富和自己的福報。記得,你隻有給出去了什麼,才會收獲什麼的,這個道理是亙古不變的。”青年緩緩地說完。

“哎呀,我看先生您的學問也不少啊!說不定您比那個傳說中的智者還要有本事啊!”老仆激動地說。

青年擺擺手,說道:“哪裏哪裏,我也隻是說一些自己的感悟而已,希望能幫得到你們。走吧,我送你們去那位智者的住處,請問你們知道他家的具體位置嗎?”

“我們知道他住在這座山的不遠處,他家附近有一片桃林。”少年回答說。

“哦,那很巧啊,我家就住在那裏呢。”

“哎呀,難不成你就是我們要找的智者吧!”老仆高興地說:“不過,我可沒想到你竟然這麼年輕,我們還以為傳說中的智者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呢!”

“是否有智慧和人的年齡無關。智慧是從生活中來,而且我們隻有讓心平靜下來,用心去體悟生活中的一切,才可能擁有更多的智慧。此外,人是否活得快樂,就需要看人思考問題的角度了——當然,這還隻是一個方麵。比如你每天都在為很多事情擔憂、恐懼,可是你所擔憂的事情並不因為你的擔憂和恐懼就不會到來,你的恐懼並不能消除生活中原本就該到來的變化。認識變化,就能消除恐懼了。當你能真正地讓心平靜下來,體察自己內心所恐懼的事情,恐懼反而就不會帶給你那麼強烈的感受了。”這個年輕的智者一字一句地說著。

平常心是一種讓心靈獲得放鬆的藝術,心靈寧靜了,智慧才能產生,有了智慧,也才能喚醒我們的無畏。恐懼並不是件丟人的事情!妄圖掩蓋恐懼、無視恐懼的行為才是最要命的。因為這樣並不會使我們生活中的難題得到解決。隻有我們肯去麵對恐懼,才能啟動我們戰勝恐懼的心。大無畏的精神並不是要我們做什麼事情都可以不計後果,也不是做事魯莽和有勇無謀,它是一種豁達而又使人振奮的力量。這種力量的源泉就是平靜之中。內心越是安寧、祥和,我們就越是能夠超越痛苦,戰勝恐懼。

吉美嘉威紐古仁波切有一句教言:我應該實證心性。在這種對心性的證量中,實現生命潛能的開發。而值得留意的是,即便是在對內在心性進行觀察的時候,我們也要保持平常。不要刻意地告訴自己“我在觀照我的內心”。越是放鬆,越是平常,我們對心性的領悟就會越多越明晰。

我把我的這個想法告訴了身邊的摯友,他問我,為什麼要在觀照內心之後才能產生大無畏的力量呢?

佛說,有欲望才有恐懼。那麼,熄滅了欲望是不是就不會有恐懼了呢?可是,我們的哪些欲望要熄滅呢?是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有罪,都是錯誤的呢?

欲望是一種不滿足的狀態。為了填補空虛,滿足這種狀態,我們就會想盡辦法去滿足自己的欲望。正當的手段不能滿足,就會使用不正當的手段了。傷天害理的事情做多了,就連他自己都會深深地沉陷在對自己罪過的恐懼之中。因此說,那些為了滿足自己欲望就殺害人命的人其實是最恐懼的!所以,因為欲壑難填而產生的恐懼都是自己找的。

在欲望麵前保持平常心吧,諦觀我們的每一個欲望,而衡量它是否正當,一是要看這個欲望是否會傷害到別人,二是要看這個欲望是否會對我們自己有害。不要對自己撒謊,不要騙自己相信“滿足自身欲望是上天給的權利”。合理的衣食欲望確實應該得到滿足,但絕對不能發展成過分的貪得無厭。貪婪的人有幾個能有好下場呢?還是平常一點吧,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業,過自己的生活,不貪的人絕不會因為要滿足過多對欲望而心存恐懼。放下貪執,通達內心的寧靜,我們的煩惱就能減少一大半了。

其實,還有很多恐懼是我們自己的想象。好比前文的故事裏所說的那個患得患失而終日裏心情抑鬱的少年一般,他擔憂的事情盡管不無道理,但卻實屬多餘。就因為這些患得患失的想法而徒然地增加了生命的重負,想來這也是是件可歎的事情。我們的生命沒那麼沉重,假如哪一天我們覺得自己的心靈變得沉重而疲累,那麼就先觀察一下自己的念頭裏是不是多了一些“莫須有”的憂慮和恐懼吧。

以前的我就是個喜歡“瞎琢磨”的人,每天總會有些很奇怪的念頭,今天怕遇到小偷,明天怕出門被撞。倒是我的好朋友說了句很給力的話:既然生在這個世界上,就別總是擔心害怕;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要承受恐懼,而是要創造奇跡的!

後來,他拿給我一本書,讓我去看書裏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年輕的太太患了重病,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

“我太愛你了,”她對丈夫說道,“因此我不想離開你。你可不能放下我去找別的女人,否則的話,我做鬼也要回來找你算帳!”

不久,這位太太去世了。最初幾個月時間,她的丈夫對她的最後遺願相當尊重,既不外出也不和別的女人打交道。半年以後,寂寞難耐的他邂逅了另一個女人,雙雙落入愛河,他倆還訂了婚,不久就要結婚了。

可是,自從訂婚那天起,每天夜裏都有個女鬼找他,罵他不守諾言。那個女鬼非常聰明,竟能把他和新人之間所發生的事說得一清二楚。每當他送給他的未婚妻一件禮品時,她都可以把那件禮品作一番詳細的描述。她甚至可以複述他倆之間的對話。這使他頗為煩惱,以致難以入眠,有人勸他去請教一位住在村旁的禪師。最後,這位可憐的男人終於在忍無可妨的情形下去向禪師求助了。

“你的前妻死去變鬼,你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她,”這位禪師說道。“不論你做什麼,說什麼,不論送什麼給你的意中人,她都知道。她一定是個精靈鬼了。真的,對於這樣一個精靈鬼,你應該欽慕才是。下次她來的時候,你不妨和她打交道,誇她聰明絕頂,無所不知,你對她自然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假如她能回答你一個問題的話,你就答應解除婚約,永不再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