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學哲學係美學研究室:《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下兩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
2.陳洪:《玄學的詩化與詩的玄學化——關於玄言詩的發展、特征和價值的再認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8期。
3.陳允吉:《東晉玄言詩與佛偈》,《複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
4.[日]岡大路著,常瀛生譯:《中國宮苑園林史考》,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年版。
5.葛曉音:《漢唐文學的嬗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6.(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上、中、下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版。
7.郭紹虞主編:《中國曆代文論選》(第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8.[德]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9.胡曉明:《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版。
10.黃侃著,周勳初導讀:《文心雕龍劄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1.[日]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推移的悲哀——古詩十九首的主題》,《中外文學》2007年第6卷第4~5期。
12.[德]康德著,鄧曉芒譯:《判斷力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德]康德著,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上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
14.[美]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著,劉象愚等譯:《文學理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5.李紅霞:《從招隱詩的衰歇看晉宋詩歌的曆史走向》,《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
16.李亮:《詩畫同源與山水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版。
17.李運富編注:《謝靈運集》,長沙:嶽麓書社1999年版。
18.劉師培著,程千帆等導讀:《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9.(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疏》,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20.(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孝標注,餘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1.盧盛江:《魏晉玄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22.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上、中、下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
23.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4.[德]馬克斯·韋伯著,於曉、陳維綱等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年版。
25.馬茂元:《古詩十九首初探》,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6.[法]米·杜夫海納著,韓樹站譯:《審美經驗現象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版。
27.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一卷),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版。
28.[美]H。帕克著,張今譯:《美學原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9.錢誌熙:《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0.錢誌熙:《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31.錢鍾書:《管錐編》(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
32.錢鍾書:《談藝錄》(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
33.饒宗頤:《文心與阿毗壇心》,《文轍》(上冊),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版。
34.Robert King Merton。 On Theoretical Sociology: Five Essays, Old and New, New York: Free Press, 1967.